你愿不愿拿自己的孩子做一个试验?

哈佛的父母不可能把孩子推进哈佛,只有孩子能把自己推进哈佛。

文 | Connie  图 | 来自网络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康妮美国频道

ID:ConnieUSAChanel


/ 01

好友芳芳从加州给我打电话,说:“在推娃上看来我又落后了!”我奇怪了:“你已经推得很厉害了,怎么就落后了呢?”她告诉我,前几天她见了另外一个我们的校友,发现对方从五岁起就帮孩子规划好了人生,准备让孩子通过打壁球来作为专长,如今人家孩子已经打到全美国前20了。我和芳芳不仅是同学,孩子又同龄,所以平时没少一起讨论孩子教育的问题。芳芳现在全职在家带孩子。平时她就常跟我说:“现在我们辛苦十几年,把孩子的教育推上去,将来孩子大了才能省心。不然将来孩子成不了事儿,有我们焦虑的时候呢!”我深以为然。

芳芳说:“咱们华人的孩子,光学习好根本进不了常青藤学校,必须得有特长,尤其是体育特长最有竞争力,可是大球(篮球、橄榄球、排球)我们亚洲人的身体素质根本没法跟黑人白人竞争;其他小球(棒球、网球)太大众化,练的人太多;乒乓球太小众,你打得再好,美国人不care; 就连以前觉得是冷门的高尔夫和击剑等,按理说是用钱堆起来的,提高了进入门槛,可是近几年华人搞这个的也开始多起来。所以她让孩子练壁球,因为毕竟打的不是很多。”

芳芳还推荐给我一本专门分析各种体育项目在升学中的优劣的书。她说:“你们老大练体育已经来不及了,赶紧把老二抓起来,应该不晚。”

/ 02

周末到纽约和老公同学聚会,席间聊到她家10岁的男孩考上了全美第一名的私立中学,我们都很为她儿子高兴,深知其中的不易。她告诉我:“要考上不仅要花几千美金请辅导老师一对一辅导功课,还得专门请老师辅导文书,不光是孩子的写作能力和申请文书的准备,还有家长对孩子的陈述,也得经过老师的打磨才行。最后还要找专门辅导孩子面试的老师,给孩子讲解礼仪和应答的技巧。但也不能过度使用技巧,因为技巧痕迹严重的话,学校也能识破。

她感叹这个准备过程比她当年考美国的医生资格还要费心费力,主要是家长不能掌控孩子的表现。听了她的心得,我们才明白为什么前一阵给两个孩子申请一所私校都没有录取了,我们的准备工作完全没有做到位。

/ 03

我的朋友圈里到处都是父母晒娃。有的才7岁就赢得数学竞赛第一名。有的在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赢得名次。有的到卡耐基音乐厅演奏钢琴,自己还是拥有百万粉丝的油管视频大V。有的去霍普金斯大学的天才夏令营。

看到周围的神童和牛娃们,我和老公都感慨: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我们家的孩子好像基因突变一样,既不具备我的辨识能力,也不具备老公的数学能力。

经过12年的育儿过程,我已经决定bite my tongue,承认自己的孩子就是普通的孩子了。让两个哈佛毕业生承认这一点,确实对我们内心的骄傲是一个冲击。

我是否还想推孩子到藤校呢?说不想那是谎话。因为我本身在做哈佛大学的面试工作,所以对招生标准还是很了解的。由于平权法案,传统上成绩优异的亚裔失去了优势。如果想进入任何藤校,必须要有除了标准化考试优异以外的另外的优势。如何打造孩子的优势,我有很多想法。

我跟亚力说:“你好好练练写作,编故事出书如何?反正妈妈从小就被姥姥培训写作,我也可以培养你。再说,反正你不是画画画得好吗?出个连环画,说不定能成为另一个Diary of the Wimpy Kid(美国畅销儿童书)。”亚力说:“妈妈,我不会编故事,最多只能画画插画。”我又建议亚力:“你不是特别热爱古典音乐吗?又特别爱帮助别人有同情心, 干脆去向没有机会接触古典音乐的穷困地区的孩子推动古典音乐的发展吧!”亚力说:“这个可以等我上大学以后,把自己的音乐功底打好以后去做。”我说:“亲爱的儿子,等你上了大学再做太晚了。申请大学时用不上呀?”

我有些泄气了:“妈妈给你出谋划策,不就是希望你能把自己的优势和激情结合起来,培养自己的一招鲜嘛!”可是儿子并不买账。

那天在儿子上钢琴课的时候,我又“灵感乍现”,冒出了一个好主意,问老师: “您觉得亚力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学习作曲?”老师说:“现在就可以呀。亚力想学习作曲吗?”

我说:“我妈妈年轻时的梦想就是作曲,可惜因为历史原因没实现,我觉得不如让亚力传承下去。”老师笑着问我:“是你想让他学,还是他自己要学?”我读懂了她玩味的笑容,讪讪地说“我想让他学”。老师说:“如果是你想学,你就开始学。不是他自己要的,你干嘛要推他学呢?”我被问得哑口无言。

这条推娃的道路为什么这么坎坷呢?

/ 04

亚力的一个同学的妈妈和我是好朋友,我们经常一起到湖边散步,聊孩子教育。她和她先生都是美国东海岸名校毕业,所以对孩子要求也很高。她跟我说了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Harvard parents cannot push kids to Harvard. Kids push themselves to Harvard.”(哈佛的父母不可能把孩子推进哈佛,只有孩子能把自己推进哈佛。)我最大的苦恼就是孩子没有自推的动力。我总是想:要是我自己的升学问题,我早就抓紧把自己需要做的事情都做了,为什么孩子不要呢?一定是家里的环境太好了,要什么有什么,所以没有他们自己真心想得到的东西,得到的也不珍惜,所以才不去努力的。其实不仅我家孩子如此,听很多朋友都抱怨自己家的孩子也是如此。

不自推的孩子,即使你给他再好的环境,进最好的私校,请无数辅导,他自己内心没有愿望,也是枉然。那我们还推什么呢?

一个美国的心理学家Jim Taylor在他的《正向推动》一书中讲到孩子一定要推,但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其中几点对我很有启发:

第一,检视你自己的价值观,确保你把你的价值观在每天的言传身教中传达给孩子。

第二,对孩子的期望聚焦在能使孩子变得成功和快乐的健康的价值观上,比如勤奋,责任感,合作,耐心,毅力,注重他们的努力和态度,而不是把期望建立在他们的成绩,能力和结果上。

第三,你自己要过有意义和有满足感的生活。如果你有自己的生活,你就不用押宝式地投资在孩子的成就上。同时,你的行为却可以成为孩子的楷模,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向你学习。

第四,帮助你的孩子找到他的激情。如果他们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他们就能获得成功和快乐。

第五,允许你的孩子经历各种各样的情绪,帮助他们识别,理解和健康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他说:“推还是要推,但是你应该推的是孩子要给自己有目标,要推孩子的学习态度和付出的努力,但是不要推能力和结果。”

比如说,不要对孩子要求:你必须要全A,因为成绩有不在孩子掌控的因素,你只看结果,会让孩子有挫败感。但是当你推他的effort(努力度),只要孩子尽全力了,就可以了。

我觉得这是一个关于家长推动的好的观点。

/ 05

昨天和一个同学吃饭。他有两个女儿,大的16,小的14。几年前,他给刚上初中的孩子建议:如果你的数学不是那么好,就不用考大学了。大女儿因为自律性不是那么强,他就让她上了书画鉴定的专门学校。小女儿自律性强,又有非常强的艺术天赋,从小只要有纸和笔,她就能坐在那里画一整天。于是他干脆让小女儿初一以后就退学了,到广东学一门跟艺术相关的手艺——刺绣,并且自学绘画。下面都是这个14岁小朋友的作品。
我这个同学小的时候就是一路自学,大学考上北大最牛的专业,他深信自学的力量,他形容自己的求知欲非常强,如果有个领域还很黑暗和不明朗,他就有强大的动力去学习和研究这个领域,直到搞明白为止。他自己在成功运营公司十几年后,毅然决然开始自学中医,现在已经是拥有80万粉丝的中医了。他说:“如果孩子自己没有求知的愿望,你即使把东西塞给她,教给她,她也不可能成功。但是,如果你顺着孩子的兴趣点来培养孩子,她们做的事情就会非常‘养’她们,她们被滋养,自然就会做得好。”他顺着孩子的天赋,让孩子在广阔的空间自由学习的胆识,应该说是超前普通家长十年的。

/ 06

我问老公:“你愿不愿意拿咱们的两个孩子做个试验?一个我像虎妈一样地推,推成绩,推活动,推好的私校。另外一个,我散养,让他按兴趣来,想干嘛干嘛。等他们成人以后,看看哪个更成功,哪个更幸福?你猜呢?”老公说:“我想是第二个散养的会更成功,更幸福。”看来我们家关于推孩子上已经有答案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他们成长中首要的。然后鼓励孩子多尝试,顺应内心,找到激情,发掘优势,推动他们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一定要有努力进取的态度。其他的就看他们的造化了。

-End-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