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一场少儿冰球场上家长的暴力行为,让整个行业都蒙受了阴影。而在事件的背后,真相究竟是什么?超越事件本身,这又对体育培训行业提出了怎样的警示呢?
新闻来源|体育产业生态圈(微信号:ECO-SPORTS)文|刘金涛 编辑|郭阳
最近,体育培训日渐火热,很多人一边惊讶于少儿体育的巨大市场,一遍感慨“千万别让体育培训成了奥数班”,担忧着体育培训的效果。
而近日少儿冰球赛场上出现的互殴一幕,似乎又加重的家长对于体育培训的担忧。
12月10日上午,在2017-2018北京市青少年冰球联赛U12的比赛中,场外一家长冲到赛场内拳击裁判。除此之外,在场外还有多位家长发生了互殴现象。
而引起众怒的一段模糊视频则显示,这名家长还涉嫌攻击了一名12岁的小球员,这无疑引起了众怒。
据了解,身穿白色队服的银河队和黑色队服的小狼极速队在比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肢体冲突与争议判罚。多位家长不满裁判执法,现场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噪杂声、谩骂阵阵让人感到无比刺耳。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不应该是一场孩子参加的比赛应有的景象。
还原事件真相:打裁判、互殴还是打孩子?
据了解,本届联赛在10月28日打响,赛制上分为选拔组与竞技组,设U7、U8、U10 、U12、U14五个年龄组,共10个组别,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比赛时间最长的青少年冰球赛事。
在这样的赛事中出现了这一幕,无疑是我们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12月10日,北京市冰球协会发布公告称,已经暂停发生打人事件的U12竞技组的比赛,并将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对违反比赛纪律的相关人员和单位严肃处理。
↓北京市冰球协会第一时间发布公告
之后,小狼队俱乐部对事件进行了澄清。生态圈与小狼冰球俱乐部创始人金磊进行了沟通,他表示,现场并没有家长攻击小球员的行为发生。而在12月12日下午,金磊则前往了北京市冰球协会,后者是北京青少年冰球联赛的主办方,不过,截至发稿尚未有更多消息透露。
另外,据当时在场的飞熊队的家长表示,身穿蓝色衣服的家长因受到球员持球杆攻击,遂与该球员拉扯球杆,因此才受到了殴打,但并未伤害孩子。
冰球允许打架?文化产物下的规则需深刻理解
上到球员,再到场外的家长,冰球场上发生过不少激烈冲突,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激烈的比赛所致。
在这项热血的项目之下,冰球有一个广为人知的规则是,他们允许球员在场上“适度打架”。在NHL、俄罗斯联赛、加拿大联赛等联赛中,双方球员之间的“适度打架”是合法的。
虽然合法,但打架还需在规则范围内,比如,当两队各有一位队员达成了“打架”的共识,那么便需要脱掉手套、帽子,扔下球杆,且仅允许赤手搏斗,击打的范围多是对方的脸、鼻、口等部位,而打架时也需要有裁判在场进行控制,赢的一方也要被罚下场几分钟。
实际上这样看似“不合常理”的规则,也多是由于冰球运动的特殊性。
冰球号称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团队体育项目,通常球员下场速度常高达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而射门时,球的速度最快可达160公里。
由于冰球运动员速度极快,场上的冲撞十分激烈,这种冲击对运动员的情绪影响十分严重,因此武力解决冲突的情况难以避免,这对于管理者来说也是个极大的考验。
于是,合法的打架规则应运而生,而打架也极大提高了比赛的波动和观赏性,因此观众对此十分热衷。
也正式因这个规则,每支球队都会寻找“能打”的球员来担任此位置,这个位置则被称作“行刑人(Enforcer)”,除了打架还负责保护得分球员,而最终赢得打架不仅会打击对手的士气,同时也能够提升己方队友们的斗志。
但是,在国际冰球联合规则下的世锦赛、冬奥会等各级别联赛,明文规定不允许打架。同样,中国冰球协会旗下的联赛也没有该项规则,甚至对打架、群殴的处罚非常严厉。
国内冰球竞赛规则对打架有明确的处罚规定:第141条规定,首先动手打架的队员将被判停赛。被判停赛不仅本场的剩余时间要离场,最少还要加停一场。
而且,相较于球员之间的武力问题,家长们动手,则是另一种性质的问题,这本该是一场可以避免的闹剧。
冰球培训成长迅速,家长感受不该被忽视
冰球作为激烈程度最高的团队运动之一,它的规则和运动规律对于参赛的运动员来说是直观的,因此,虽然家长们观看了了孩子的比赛,但是家长们对冰球运动和赛事的理解,却并不能保证。
据生态圈了解,此次引起家长入场攻击裁判的原因,是由于对方球员对自己孩子的动作过大,多次故意袭击小狼队无球球员,而裁判却并未有犯规表示,因此才激怒了这位家长。
在培训行业中,家长们作为消费者,选择培训项目的理由千差万别,而他们对于运动项目的规则都不能保证。因此,对于进入国内时间不长的冰球运动来说,家长和孩子们的理解有所欠缺,也是国内冰球发展的现状之一。
“以前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冰球,参与的家长不少是留学生,”一位从业十年的冰场教练告诉生态圈,虽然如今家长们对冰球比较欢迎,参与人群增多,但是大部分家长们对冰球比赛规则的盲区依然存在。
伴随着我们申奥的成功,“三亿人参与冰雪”的口号深入人心,加上国人消费水平的提高,国内的冰雪市场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冰球运动得到了快速发展,冰球少儿培训也成为了一大风口,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带孩子走上冰球场。
在培训行业,由于项目不同,家长们的考量也自然不一样。但是,对于身体冲撞激烈的冰球运动、尤其是赛事来说,家长们需要考虑的因素便增加了。
“首先是要安全,谁都不愿意孩子受伤,”一位14岁孩子的母亲告诉生态圈,她虽然支持孩子参与体育培训,但冰球场上偶尔的冲撞却让她十分心疼。
因此,对于培训机构们来说,如何影响家长们对赛事、对规则的理解,也是关乎培训和比赛的重要问题。而对于几乎所有体育项目而言,赢得家长的信任也显得尤为关键。
为体育赢得社会信任!培训关乎行业里的所有人
本次冲突的相关视频可以看出,引起此次事件的银河队19号球员,在比赛中的肘击动作还需受到约束。另据了解,在当时赛场上,家长在表达不满之后,裁判员和教练员也并未对其进行疏导,这一方面,同样需引起俱乐部和联赛组织方的注意。
对于一个高规格的赛事来讲,赛场外的家长能够冲进场内伤害裁判,甚至在场外群殴,同样也是赛事安保和场地规划上的欠缺。而对于培训的球员来说,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教练也需要对孩子的动作进行合理的规范和疏导。
“经常出现一支球队的风格统一的现象,比如很多犯规动作,以及一些拼抢的坏习惯,这些无疑是教练灌输的,”来自来自华星辉煌冰球俱乐部的一位家长表示表示,在教练员的规范上,俱乐部也需要承担一部分责任。
除了更为妥善的解决家长与培训的关系,培训行业还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保证体育不能失去家长的信任。
在财新体育产业峰会上,杨扬与姚明深入探讨了体育培训行业。姚明表示:“过去的很多培训方式,现在的家长已经不能接受了。我们的体育究竟能带给他们什么?阳光、健康、向上这些素质方面的,另外还有现实方面的——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前途。”
的确,过去我们的体育培训给了大家很多刻板的印象,而市场化下的足球培训中也出现过种种问题,一些教练水平良莠不齐,导致孩子没能顺利成长,让足球培训机构失去了家长的信任。
而后,随着橄榄球、冰球、马术、击剑等项目的培训入华,不少中产阶级的家庭愿意把孩子送到这些比赛中来。但如果这些项目也无法解决体育培训中的教育问题,家长又该如何信任体育呢?
首届冰球校长论坛上发布《中国青少年冰球运动发展倡议》
上周,生态圈参与了新浪体育与中国冰球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冰球校长论坛活动。会上,中国冰球协会秘书长房学峰特别提到,想要推动冰球运动的发展就必须认识到教育是根本,市场要共赢,文化要引领。只有这样,冰球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顺。
的确,青少年冰球运动在北京的兴起的时间不到10年,冰球文化还非常薄弱。一次负面事件不会摧毁这个冉冉上升的行业,但每一次负面事件都应该成为整个行业反思并获取经验教训的机会。
对于体育教育来说,不同的项目有着各自的生意经,但是培训的本质是教育的这一点从未改变,对于孩子成长的引导,也绝不仅的运动教学便能够完成的,这其中需要家长、教练员和培训机构共同努力。
“勿以恶小而为之”,在成长速度相对较慢的体育行业里,体育培训或许算是个现金流出色的“快”生意,但作为一门教育而言,体育培训无疑还需要多方更加细心,更加严谨,才能帮助体育把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中,帮助体育更好的赢得社会的信任。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