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耕耘,十分收获|访北京加拿大国际学校、汇佳、亚太、启明星双语学校的自然教育项目

Nurseries in International Schools

“让学生亲自到农场中去看看农夫的工作与他们在午餐吃到的食物之间的联系,我们认为是最好的学习体验。”

采/编:曹新星 图:Dave’s Studio、学校提供


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城市长大,虽然小区有绿化,但孩子们和自然之间,还是隔着不远不近的距离。与自然的疏离,势必对孩子们对自然的认知产生影响,很多国际学校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因而在教学中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们与自然接触。本期,我们采访到了京城几所学校,请他们谈谈自然教育项目都是如何在学校开展的。

CISB:带领孩子认识“食物足迹”

Alison Vervaeke与Erin Campeau是北京加拿大国际学校(CISB)小学5年级与1年级的英文强化课老师,她们对可持续耕作与有机产品非常感兴趣,并希望能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分享给孩子们。为此,她们共同创建了“食物足迹”(Food Footprint)户外项目。

“我们希望通过向孩子们介绍食物从培育到生长、收获,再到我们餐盘里的过程,让孩子们了解到我们每天吃的东西,会直接反应在我们的身体状况,留下‘足迹’。”目前,这个项目主要针对小学4年级与5年级的孩子们,让他们能接触食物来源与生长环境。另外,两位老师还在校内开辟了小菜园,让孩子们亲自动手种植香草与青菜,采摘后一起烹饪,用这种方式,让孩子们通过食物去了解自然。

目前,很多孩子都是在城市里长大,没有机会能从自身经历去了解食物的来源,还有些孩子从来都没有去过农场,也不了解食物成长的生态环境,所以,她们在“食物足迹”项目里还包含了“户外郊游”。空气好的时候,老师们会组织“全天郊游活动”,带领孩子们去顺义的“单太太绿牛有机农场”,让他们在农场里提篮采摘、剥玉米、喂鸡,甚至还能挤牛奶!这些动手项目趣味十足,让孩子们兴趣盎然地领略耕种与收获的魅力,并能让他们接触到热爱有机农业的农场主,学习尊重与热爱自然。

目前,加拿大国际学校也在顺义开发有机农场,研究设计新的体验项目,为每个班准备小菜地,让孩子们去管理自己的小农场,体验耕作的乐趣。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们关注健康饮食、群体合作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我们集中为孩子介绍饮食选择如何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比如,多吃新鲜的蔬果要比进口的冷冻食品更有营养,以及饮食习惯是如何能体现出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氛围。我们会为孩子们描述食物的 ‘足迹距离’(将食材变成盘中餐之间需要消耗的能量,包装简化及食品浪费,有机和无机食品介绍,以及食物在城市生长环境的不同等),帮助他们理解自己能通过每天养成的健康饮食习惯,帮助身边环境的发展。另外,通过小型耕作,孩子们学习到了责任与行动,还有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除了这两位老师创建的“食物足迹”项目,CISB还有初高中学生主导的“根与芽”(Roots and Shoots)活动,鼓励大家以实际的行动关怀环境、社区及动物。小学3年级和5年级的孩子们每年还举办“野游”活动,集中在户外探险、领导力与基本生存本领的训练。另外,学校还与Duke of Edinburgh program合作,为高中生们提供挑战户外的徒步登山等活动。

汇佳:让孩子亲手耕耘和收获

在自然教育上,汇佳直接从校园切入,将课程转化成生产、培育基地的模式,让孩子成长的更健康,吃的更好,更少浪费。

“这是一套让孩子从松土、施肥,到收获、体验劳动成果,并学习合作的自然实践课程。把孩子带回食物生产链中,重新培养他们跟土地、植物和食物的关系,这也是我们想看到的”汇佳农场的尚园长说。

在汇佳的一系列自然教育课中,小学部的课程尤为突出。汇佳的农场占地约400亩,平时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在打理,但也有专门为孩子们开辟的“试验田”。小学部的学生,每个月都有两次农机课,每次约两节课的时间。学校给每个班级划分了“责任田”,上课之前,农场的园丁们会准备好蔬菜、水果、鲜花的幼苗,以及孩子们会用到的园艺工具。在上课的过程中,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观察、聆听、模仿等几个过程来参与到整个种植培育的过程。

汇佳学校开辟的这片种植园,最大的意义其实是在孩子心里播种了一颗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种子。“当你告诉他/她,这是专门属于他/她的小小领地,有助于培养他/她的责任感和独立能力。对于十岁以下的孩子来说,他们是非常享受这个课程的。”尚园长补充道。

在经历了播种、施肥、浇水、收获的每一个过程中,孩子们更加懂得了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和肥沃的土壤,同时,也变得更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如果自己种的东西最后能吃到嘴里,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汇佳食堂提供的饭菜大部分都是自给自足的,当孩子们亲身体会到了种植的每个过程,很直接的结果就是挑食现象减少了,也不浪费了。同时,专门为孩子们准备适合他们身体的园艺工具,也保证了他们在进行园艺活动中的安全和方便。

“孩子是比较容易气馁的,”尚园长坦言,“所以确保他们的第一次种植经历成功而且硕果累累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们会选择一些好种易活、生长迅速的植物。大种子植物如向日葵、豌豆、南瓜等最容易种植。萝卜虽然种子不大,但生长很快,也受到孩子们的偏爱。在好种的基础上,学校还会选择一些有趣的植物来吸引他们的注意,保持他们的种植热情。比如我们还种过玫瑰花、牵牛花、百合花等等。”

除了种花种菜,汇佳还有很有趣的户外活动,如户外写生、田野调查、户外探险等等,老师会教孩子们制作昆虫标本,制作叶子标本,收集种子、撰写生物成长日记等,这些过程都是让学生了解大自然,培养动手能力和激发想象力的好机会。

亚太:小菜园,大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地处昌平农业种植发达的温榆河畔,周边污染较小,校园环境优雅美丽,适合于进行植物种植体验,所以学校专门为学生留了一亩半的小菜园,供学生种植体验,感受生命的成长和收获的喜悦。

“这个菜园主要由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和体验,学校有专业负责校园环境和农林整理工作的师傅,会在整体上对学生作出指导,并且在节假日进行维护管理。学校的小菜园分为两部分,大的部分,每年会给五年级学生进行年级种植体验活动,周边的花盆(约80盆左右),会给6-9年级的同学进行班级种植体验活动(按照班级人数分发花盆)。同学们在适合的季节里每天进行种植管理,如浇水、除草等活动。”校团委书记贺耀杰老师说。

另一块较小的土地,则是给兴趣活动课程的植物种植体验组种植。兴趣课程的学生由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每周二有一个半小时的课,外请专业的农业大学的老师进行指导活动,在兴趣活动课程之外再继续进行管理。此外,学校学生会的成员也会协助管理整个菜园的活动,因为5年级的同学较小,有些杂草或较重的体力活动无法开展,只能邀请高年级的学生会成员进行帮助。

小菜园结出的果实如黄瓜、西红柿等因为可以多次收获,所以按照班级进行内部消化,所有参与的学生都可以带回家一部分给家人品尝,另外多余的部分交给学校的食堂,由食堂的厨师进行处理后,再给全校的师生进行品尝(比如,萝卜最后会腌制成咸菜等供大家品尝)。

小菜园的管理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爱护花草树木,体验大自然生命成长的乐趣,体验收获的乐趣,学会合作交流共同维护,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珍惜粮食。

除了菜园管理外,学生还可以在周边的温榆河进行河畔土壤的调查研究活动;在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进行为期一周的全方位农业体验活动;以及参与每年北京昌平的草莓节。

启明星:把花园和校外农场做成教育的一部分

启明星拥有自己的花园,今年还增建了一个温室,一共约60平方米大小,并计划在今年春天扩建校内花园。学校鼓励教师和学生将花园和温室融入他们的探究单元。

启明星不仅开设了校园内的农园,还有校园外的供应农场,种植教职工和学生们吃的食物。启明星有自己的厨房,校园内的食物和间点均由学校的厨师来烹饪,学校的水果、蔬菜、谷物和肉类也都来自可持续农场。“我们鼓励学生和家长参观启明星的农场,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我们会为他们提供到农场实地考察的校外活动机会。学校的温室是由食品和农业专业人士管理,学生和员工平时也会帮助照顾。随着启明星中学新校舍的扩建,我们计划进一步将花园和校外农场融入进我们的课程。”启明星的白校长说。

在校园里建设一个农场或是花园,可以帮助学生们学习空间管理,了解自然资源的珍贵和巨大的能量,比如,了解水在种植水果和蔬菜时发挥的神奇能量。通过在有限的空间内种植,学生们还可以学习怎样设计农场。从学术上讲,参与管理花园或是农场时,学生会有更多机会探索科学、数学、艺术和设计。

白校长还指出,“学生们到户外参观农场时,我们会要求他们注意他们看到的、闻到的和听到的东西。老师们会要求他们为自己所探究的项目来收集资料。例如,在秋天,学生们一同在农场寻找秋天的迹象,他们观察到了南瓜及其生长在土地中的情况,了解到了这些植物实际上是如何生长的,与其他农作物有什么不同。在农场里,学生总是充满了好奇,他们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回到学校后,老师们会和学生们一同回顾农场探究的成果,解答大家不能理解的各种现象和疑惑。”

“让学生亲自到农场中去看看农夫的工作与他们在午餐吃到的食物之间的联系,我们认为是最好的学习体验。这会让学生们深刻了解到他们盘子中每一粒粮食都是在很多人辛勤劳作很多个月后的成果。在调查蔬菜和水果的生长情况时,他们也用我们农场出产的农产品和杂货店的进行比较,了解农药对于农产品的影响(我们的农产品没有使用农药)。最重要的是,学生在这场户外活动中真正了解了人与自然的联系。此外,学生们还更好地认识到他们的行为哪些会对自然产生负面影响,哪些又会产生正面影响。”白校长补充道。

 

 

白佳玲,启明星双语学校的总校长,艾毅教育集团的首席教育官,可持续农业的积极倡导者。

 

 


2017 4月刊 《自然,在身边》更多菁彩内容

|出版人手记|

|编者按|

封面故事

学无止境

  • 文化交汇中的独特生活
  • 在学校:设计,让鼎石图书馆更出彩
  • 在学校:一分耕耘,十分收获
  • 热门话题:孩子的夏令营,你选对了吗?
  • 阳春四月学观鸟
  • 未来艺术家:来自爱迪学校的学生艺术作品

父母社区

  • 中西文化对对碰: 带孩子去旅行

专栏

  • 寻找一棵你自己的树
  • 与山野来一场约会
  • 家门口的小自然
  • 花园中的童年
  • 大渡河的鹅卵石和乌尤山的松柏

美食菁选

  • 美式米香棉花糖卷

全家出动

  • 7省16天,路痴妈妈一拖三穿越大半个中国

本文原载《自然,在身边》,印刷版于2017年4月出版发行,点击下方图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进入微店购买。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