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想到的旅途中最浪漫的事,就是使用典雅光洁的西式厨具,守着天堂般的风景,而后做几个好菜,犒劳自己的中国胃。
在旅行中拥有厨房的好处,可谓数不胜数。小到给孩子热牛奶,煮方便面,大到煮番茄鸡翅、清蒸龙虾这样的大菜,一顿热腾腾的饭菜上来,顿时就有了家的感觉。去欧美自由行期间,不到万不得已,我们很少入住酒店,总是提前租好公寓,或者问朋友借好房子,目的只有一个,直奔厨房。
于是,从威尼斯到罗马,从慕尼黑到雅典,从布鲁塞尔到波士顿,人在旅途,厨房也在路上。其标准配置一般如下:拥有四个火眼的电磁炉,外加微波炉、冰箱和烤箱,足够烹饪出各种中西佳肴。相比而言,欧洲的厨房永远比美国厨房干净,灶具清洁光亮,杯盘碗碟齐整,酒具高矮胖瘦俱全,常常诱惑着我花掉更多的银子,买了各种酒来配酒杯。好在欧洲美酒好喝不贵,每天游逛之余,回来坐在万千灯火中的一盏下,拧开音响,杯酒在握,感觉自己和女王一样气派。而美国的厨房总是要马虎些,譬如漂亮的咖啡壶内里已经生锈,锅子也少得近乎敷衍。我甚至需要出去购买菜刀,因为用的太不顺手。不像欧洲厨房,无论装修高档与否,总有成套质地精良、好用的锅子和刀具,一想到它们在国内高档商场,几乎要卖出天价来,用“进口”锅子煎炸煮炖的感觉,就立即上升到良好。
不过,美国厨房虽然相对马虎,购买中国食材却是得天独厚。那里的中国超市从西洋菜到九层塔,从山西陈醋到港式云吞,应有尽有,豆腐都有N个品种。在欧洲,采购食材就要花费一番心思。好在熟能生巧,我很快就练就了一身觅食的本领,方圆一公里之内所有的大小超市和面包店、熟食店、杂货店,以及菜市场,无论住在哪个旮旯几角,一放下行李,凭着本能就立即能够杀到地方,顷刻间拎着吃的喝的满载而归。我最爱逛的还是菜市场。第一次摸到菜市场是在维也纳,各种蔬果和鲜花一起码放齐整,景致如画。猛然间发现一个蜜饯摊上有飞虫,习惯性地认为是苍蝇,定睛一瞧,原来是蜜蜂,令我对菜市场的三观尽毁。
采买之余,作为主妇,也顺带比较了一下各国的物价。发达的工业城市如慕尼黑,食品相对较贵;身处旅游区的威尼斯也不便宜。最可心的要数希腊克里特岛,我们居住在海边的小村落,常常觉得自己腰包不是那么瘪,挣人民币花欧元也不是一件那么令人沮丧的事情。希腊的大虾肉质坚韧,用黄油煎熟,配上希腊沙拉,不是一般的美味。可惜那样的大虾在超市里只有冷冻品,要吃鲜货,非得自己找对地方才成。而我们在克里特岛上,交通基本靠走,再远道去菜市场淘宝,无论如何还是太奢侈,只得作罢。
惭愧的是,有了食材,我在厨房里烹饪的还大都还是中国饭。好在世界是平的,超市里简直是联合国食品大全。在布鲁塞尔的厨房里,我熬了一锅黄澄澄的小米粥,觉得整个人都舒坦了。而在慕尼黑地铁站旁,我发现了一家亚洲超市,各种调料居然比在国内还齐全。心花怒放的我在慕尼黑厨房做了四菜一汤,居然还请了一次客。
西式厨房虽宽敞明亮,却有一个致命伤,没有抽油烟机。最不堪回首的一次烹饪经历则是在布鲁塞尔的厨房中炖猪蹄汤。比利时的猪蹄和北京的猪蹄,除了样子相仿外,味道大相径庭。不论我倒了多少酒下锅,甚至扔了整个柠檬进去,还是腥臊难闻。而且可怕的是,那股奇异的味道,瞬间就弥漫了整个厨房。还好先生反应快,立即打开了包括天窗在内的所有窗户,而且把整锅猪蹄倒进了垃圾袋。那一整晚,我在厨房倒了很多清洗剂又擦又洗,生怕房东发现可恶的中国食客,炖过一锅可怕的骚汤,下回彻底拒绝中国人租住。不过这并不妨碍我理直气壮地用蹩脚英语和房东太太吵架,因为在我们离开时,她突然提出了50欧元的额外清洁费,这是合同里没有提及,而且入住时也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为了去掉那锅该死的猪蹄的膻味,我都把布鲁塞尔的假期变成了义务劳动日,在厨房里忙到手软,就算中国的劳力便宜,也不能这样受盘剥。
后来到美国,接受了教训,卤牛肉时把整栋房的前门、后门都洞开,并紧闭卧室的房门。但悲剧的是我又开启了空调系统,那股卤味欢快地蹿入了每个房间。还好我们没有尝试爆炒,当地朋友曾经因为厨房油烟遭遇两次自动报警,消防车呜呜开到楼下。
尽管有过厨房噩梦,但是形形色色的欧美厨房,仍然是旅行最温暖的回忆。最温馨的厨房莫过于罗马厨房,周到的女房东听说我们来自中国,还带着小孩,提前备好了牛奶、大米和饼干。而最美丽的厨房当然在希腊。爱琴海边铺着洁白蕾丝桌布的小厨房里,清早,小鸟啾啾叫,锅里的热汤还在咕嘟,推开灶台上白色的百叶窗,一眼看见的是翠绿的草坪,湛蓝的天,白、黄、粉、紫各色花朵在房檐下如蝶飞舞,心开始一寸一寸融化掉,幸福的味道令我几乎眼冒金星,觉得这是一场真正的黄粱美梦,吃饱喝足了,梦就醒了。
本文作者陶太,是菁kids金牌专栏作家。自由撰稿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曾为FT中文网、《经济观察报》等撰文。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