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妈妈的“断舍离”之路

 1004_25_300大图文/ 王颖采    编/李佳

《断舍离》是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观念。不知何时,这三个字开始风靡亚洲,席卷微信。一时间,身边的购物狂们都开始反省起来,纷纷转发断舍离刷屏。究竟如何“断舍离”?我们采访到了曾经是职场强人如今的全职妈妈王颖,让她来分享一下自己的亲身经历。

 

菁kids:是什么契机让你接触到了“断舍离”这种生活哲学?

      2013年3月,我参加了亓欣老师开办的《正面管教》父母学习班,《断舍离》就是亓欣老师推荐的一本书。读这本书让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那之前我的生活状态是,每天早晨打开衣柜,看到满满的衣服,但是半天也挑不出一件自己喜欢的;孩子的玩具书籍散落在房间各个地方,别说让他们收拾,自己看了都头疼;每过一段时间就把家里的东西淘汰一遍,但是没多久破烂儿们就又回来了。

 

菁Kids:经过“断舍离”,你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最直接的提升是生活环境变得整洁、生活节奏效率提高了。现在打开衣橱,90%以上的衣服都是自己喜欢的,所以挑选衣服的过程从不知所措变成赏心悦目,挑选的时间大大缩短。家里每个地方都更加整洁,孩子们的玩具不再泛滥、曾经堆积了3年的装修杂物被清理一空。

      另一方面,与淘汰东西相比,我更加注重在买东西时谨慎挑选,每当想买一个东西,会反复问自己这个东西是否是“需要”、“合适”并且“舒适”,如果三个条件里有一个条件不满足,就不买。

      不买不需要的东西,是“断”,主动淘汰破烂儿是“舍”,那么“离”呢?在断和舍的不断循环中,逐步达到“无需刻意努力就能打造”的理想生活环境,那种惬意的状态,便是最佳状态——“离”。

      现在,我仍然在努力进行着“断”和“舍”的工作,期待慢慢达到“离”的状态。

 

菁Kids:“断舍离”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最打动我的有三点:

      首先,“断舍离”强调:在对物品进行取舍时,主体是自己,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我要不要用这个东西”,而不是“这个东西还能不能用”。这样变被动为主动,才能主动掌控自己的生活环境,而不是深陷在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当中,又无力挣脱;

      第二,在时间点上,“断舍离”强调取舍的时刻是当下,如果一个东西不是现在会用到,而是孩子们上大学以后才可能会用的,那就应该舍弃。这能防止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将我们带离现实生活的需求;

      第三,“断舍离”强调通过审视物品来认识自己,比如说,如果总是把漂亮的衣服收起来,穿不好看的,或者把名贵的餐具束之高阁,将就使用塑料餐具,那么很可能是自己潜意识里有“自我贬低”倾向,认为自己不配过美好有品位的生活。所以,通过清理物品、审视自己做过的事情、看清楚自己潜意识里有哪些妨碍自己实现理想生活的想法、并最终舍弃这些想法,才能做到清理后破烂儿不再回来。

 

菁Kids:分享一下实践“断舍离”的经验吧?

      “断”是关于购物。“需要、合适并且舒适”,三个标准中任何一个不满足就不买。购物前,要对需求做到心中有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出去买菜前先看看冰箱、买衣服前先审视下衣柜。

      “舍”,一方面是对物品的舍弃——从现有的物品中挑选出对于当下的自己“需要、合适并且舒适”的那些;另一方面是对思想的舍弃——在面对物品时,通过思考“这个东西为什么会在我的生活里?为什么舍弃/保留它?”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从而舍弃妨碍实现理想生活的念头。这样的舍弃过程,会帮助我们提升判断力,在面对购物的诱惑时,能够更清晰地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这就是“以舍导断”的过程。

       在具体的操作方面,我建议每次开始舍弃物品之前,先准备三个纸箱,分别是“舍弃箱”、“待整理箱”和“犹豫箱”。“舍弃箱”用来放可以立即决定舍弃的物品;“待整理箱”用来放决定留下,但是需要进行一些处理才能使用的物品,比如由于保存不当而变皱的真丝衬衫;“犹豫箱”用来放暂时不能确定是舍还是留的物品。我自己的体会是,“犹豫箱”里的物品对于审视自己的思想是最有帮助的,它代表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我自己的“犹豫箱”中出现过大牌的包,当我静下心来去审视它们,我发现自己其实已经不喜欢它们了,只是因为是大牌而不舍得舍弃。这个审视使我发现“迷信大牌”会导致我买回并非真心喜欢的东西,将来面对大牌的时候,我会很谨慎,不会因为是大牌就买。

      一旦开始实践断舍离,坚持会越来越容易,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善会给我们很大的鼓励,让我们更有动力。

 

菁Kids:你的家人、孩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通过断舍离与家人互动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断舍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不经别人同意不可以整理他的东西。我一开始劝说老公和孩子们整理自己的东西。有一点效果,但是很快就招来抵制和反抗。后来我放弃了说教,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家人——努力整理好自己的东西,对家人东西的整理提出建议,但是放弃强求的意图。现在,工作繁忙的老公也会抽出时间舍弃不需要的衣服鞋子、孩子们也更愿意把已经不玩的玩具分享给需要玩具的小朋友们。我们家的乐高玩具曾经达到了泛滥的程度,一开始孩子们坚决不同意舍弃,我尊重他们的选择,同时继续整理自己的东西,并在将自己的东西捐给慈善机构时跟他们分享我的想法和喜悦。慢慢地,他们同意舍弃一些乐高玩具分享给打工子弟社区中心的小朋友们,那里的小朋友们如获至宝,还向社区中心工作人员转达了对孩子们的感谢。现在孩子们更愿意分享了。

 

菁Kids:作为一个妈妈,最需要“断舍离”的是什么?

      我发现,断舍离不仅适用于生活物品的整理,每一个时刻都可以进行断舍离,因为我们时刻都面临着选择。对于妈妈们来说,最重要的工作莫过于教育孩子了,在这方面,近年来各种教育理念、各种媒体上的各种帖子造成了信息泛滥,有时候真让人无所适从。那么,妈妈们最艰巨的任务,是对教育方法进行断舍离——审视各种育儿理论,找到最适合自己和孩子们的方法。

      是的,我们需要跟“物品的断舍离”进行断舍离。对物品的断舍离有助于打造整洁的家居环境,但是家居环境是为生活服务的,离开了生活内容的断舍离是另外一种执念,应当舍弃。曾经听说过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个非常爱整洁的妻子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然后不允许丈夫坐在沙发上。这样舍本逐末的断舍离还是不要的好。所以,不要急于求成,每天花一点时间整理,徐徐前进胜于停滞不前,“离”的状态是在“断”和“舍”的不断循环中达到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持续的努力,耐心地等待那种状态的到来。

 

王颖

2012年成为全职妈妈,有两个可爱的男孩。之前在某美国律师事务所任律师、在某世界500强企业任高级法律顾问,拥有美国纽约州律师执照和中国律师资格。曾经在探索家家庭俱乐部进行“断舍离”经验的分享。

 本文原载于《菁kids》2014年九月刊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