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问了蒙特梭利、瑞吉欧、华德福三大流派同一个问题

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是一个孩子一生当中所经历的所有教育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会为孩子今后的行为、思考模式、学习习惯、性格养成等诸多方面奠定基础。

特别是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作为家长,我们到底该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学前教育形式?作为教育机构,又该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支持?我们该如何为孩子的未来做准备,才能让他在今后的人生中从容地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局面?

在2018菁上海国际教育暨学校博览会的“学前教育”论坛现场,来自蒙世学堂的教务教学总监周芸女士、伊顿国际学校上海学校区总校长Jacqueline  Lee Becher女士、青瓦花园创办人张益清先生,以及上海私立蒙特梭利闵行园园长周丹女士,分别从蒙特梭利、华德福、瑞吉欧这三大教育体系的理念出发,为前来参加论坛的家长分享了他们的见解。

观察孩子、追随孩子、发现孩子


蒙特梭利

Jennifer Chou

蒙世学堂

教务教学总监

孩子每天都在证明自己。

0到6岁的孩子像海绵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当他储存够能量,就会释放出来。孩子最强而有力的学习方法就是观察,他们默默地观察,默默地看,这是我们大人要小心呵护的方面。孩子们观察生活,而我们需要观察孩子。

我们需要读懂孩子。

0到6岁是孩子的的敏感期,尤其是1岁半到4岁的孩子,他觉得一件东西该在哪里,它就该在哪里。比如鞋子,该怎么放就怎么放,这时候的孩子特别纠结,如果打乱他的秩序,他会崩溃。我相信许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在他那么纠结的时候,你是否有跟他起争执或者硬着来呢?

脑科学研究证明,孩子在6岁的时候,95%的脑神经已经发育完成了,就像孩子的人格一样,我们说从小看终生,孩子的人格到6岁就定下来了。6岁以前他学习到的东西,会成就他这个人今后的发展。

诺贝尔奖得主James Heckman的一个论文结论很有意思:为0-3岁的孩子投资一块钱,得到的回报是18块;为3-6岁的孩子投资一块钱,回报为7块;以此类推,为成人投资一块钱,得到的回报是负数的。这显示了0到6岁期间的教育有多么重要。在这个期间,他学到的东西、父母所有付出,将成就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蒙特梭利女士是100年前的一位科学家,她也是影响全世界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人物。她在1949年、1951年都得过诺贝尔奖,她说,我并没发明一个新的教育方法,我只是观察、尊重、以及追随孩子的基本本能和发展本能。

那到底什么是孩子的本能?

蒙特梭利女士提出两个本能:第一,吸收性心智,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孩子都无条件吸收;第二,孩子的敏感期。孩子的敏感期是从出生到6岁,6岁以后就没有了。

所以0到6岁的孩子,对语言的敏感是非常强大的。一个人一生只有一次机会,能够学一门完全没有口音的语言,就是在6岁之前。

孩子从出生一直到5岁,大肌肉在不停发展。他不停用手、脚来探索和感知周围的世界。1岁半时,孩子什么都往嘴巴里放,因为他要用五官去感知这个世界;当他到了3岁,会特别喜欢用剪刀剪东西;到了4岁,孩子从大肌肉的发育过渡到手腕等精细肌肉的发育,他开始喜欢用笔写字画画;到了5岁,他的握笔能力和写字能力开始爆发。在孩子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里,如果我们读不懂孩子,有可能会常常阻碍他们,比如对3岁孩子说,这个不要摸,那个不要碰……

其实孩子有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各种科目,6岁以前的培养重点在于:要独立、有手眼协调力、有自信心、有创造力、有耐心,能够专心,有教养。

跟着孩子,就会发现孩子,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无论这个世界如何改变,如果大人可以努力地观察孩子,尊重他们,跟随他们,其实孩子不会输在任何一个起跑点,他们会赢在每一个转折点!

21世纪的儿童形象


瑞吉欧

Jacqueline Lee Becher

伊顿国际学校

上海学校区

总校长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教育该如何变革?我们现在无法得知孩子们长大后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他们长大以后科技又会发展成什么样?所以在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我们的重点不是教孩子今后在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帮他们具备能够应对未来变化的知识和能力,这包括:

>>01 自己做决定的能力

伊顿起源于瑞吉欧教学法,我们认为孩子是有独立能力的,比如沟通和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等。我们希望孩子能为自己做选择,并为自己做的选择负责任。我们会把实际生活中的材料应用到教学里面,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场景里得到锻炼。

通过实际案例,我们发现18个月大的孩子已经能够熟练使用很多工具。所以我们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去切实地使用这些工具,让他们知道真实的生活环境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

同时我们会营造使孩子们能够承担风险、抵抗风险、能够培养坚韧精神的环境,并给他们犯错误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去研究周遭不断变化的世界。同时也让他们关注自己和自己的关系、自己和他人关系、自己和物质、和整个地球的关系。

>>02 交流与协作的能力

我们会培养孩子们的沟通与协作精神,以及独立行动、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瑞吉欧的教学法里有一句话:“100个孩子有100种语言”。沟通不仅仅只会通过语言,孩子们的肢体动作、舞蹈或玩具,都可以作为沟通的桥梁。比如两个孩子之间不一定通过语言来沟通,一块积木也可以起到互相沟通的作用。

>>03 创新思维与创造的能力

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必将会面临非常多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不一定只有一个解决办法。我们鼓励孩子在面临问题的时候有更多的解决方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校没有很多“玩具”,但是有很多材料,用来给孩子们游戏或者教学,这就是创新的体现。

>>04 辩证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的信息量是非常庞大的,且信息来源也非常宽,那当孩子获得一条信息的时候,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过滤它、消化它或者质疑它?我们会鼓励小朋友去思考:这条信息是谁提出的、是不是符合我们的世界观、我们是不是能通过其他角度来思考这条信息?

尤其是当孩子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事物时,他们既可以从高的地方看,也可以从低的地方看,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方面。

为培养以上四种能力,我们采用探索型的教学方式,以此取代直接给孩子灌输知识。我们的老师担任着引导者的角色,会引导孩子们方向在哪,而非将目的地直接告诉他。

我们会把当下现实的问题告诉小朋友,比如在地球日上,我们会问小朋友,如何阻止空气污染,或者如何解决污染问题。我们把自己教学的空间做得像Google一样,希望小朋友在这个空间里更多地去探索和提问。

万物应有时——孩子成长历程中的节奏


华德福

张益清

青瓦儿童教育中心

联合创办人

有一部电影叫《返老还童》,讲述了男主角从诞生时的“老年态”活到中年与女主角相爱,最后变成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他们俩的生命曲线似乎画出了两条完美对称的U型曲线,中间是情感迸发的青春,两端是诞生和死亡。

学前教育为什么那么重要,是因为孩提时代引领我们到达生命的另一端,学前教育是可以影响我们一辈子的。我希望今天通过我简单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一生是如何发展的,这也是华德福教育关注的焦点所在。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万物应有时”,所有的事物都有它的时机。宇宙中的物质层面或精神层面都在同一个维度下作用于我们,这个维度就是时间。

如果把时间解开,一个是“时”,就是时期;一个是“间”,就是瞬间。在古希腊的神话里面时间有两个神,一个是Chronos,一个是Kairos。这两个神代表什么呢?如果我在时间的流逝中往前走,这就是Chronos,是线性的时间。如果我站在这里就是Kairos,就是瞬间。

我们为什么要讲时间?因为在不同的“时”与“间”下面,每一个人的状态都具有不一样的品质。孩子在“时间”之下如何生活、学习,是我们要去观察的,教学法要依据这样线性和瞬间的状态制作出来。

孩子在诞生时,最早期的感受是他从妈妈的肚子里降生,是一个生命产生的过程。一个人对生命的感觉会直接影响到他作为成年人的思考方式,(健康或者疾病,舒适或者不适,聚焦或者失焦等),最终他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去触发大脑的区分不同、辨别真伪、评估价值等工作。

所以在早期的儿童教育当中,虽然我们不会教孩子去思考1+1等于2是什么,但是我们会让他体验自己的生命,比如说他今天是不是有生病的迹象,或者今天吃饭胃口怎么样,这种生命感会一直伴随他长大。

孩子早期发展中的触觉是非常敏锐的。每个人都有皮肤,皮肤是身体最重要的触觉器官。皮肤怎样去感受事物呢?是通过接触。

所谓的接触意味着,如果我的手放在衣服上,其实我感觉到的不仅仅是衣服,而是感觉到手指的皮肤到这里就停止了,这就是手的边界,所以我们需要让孩子去触摸事物,让他知道边界在哪儿。而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也是有边界的。我得知道别人是谁,我是谁,如果早期的触觉发展良好,长大后孩子的“自我”就非常明确。

在华德福幼儿园里有非常多的室外活动,有让孩子直线走路、也有让孩子去跳、去攀爬的,所有身体的大肌肉都会运用到。另一方面,当我们讲故事的时候,会用到手指活动,就会练习到精细肌肉部分。

所有的运动在进行的过程当中,它在触发什么?实际上它们在触发孩子对语言、文字的收纳,孩子们在运动当中可以收入他碰到的所有信息,学习内在器官的运动与协调,然后慢慢转化成语言的协调能力。

华德福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培养目标,就是让孩子变得更加平衡。一个平衡的孩子可以体会到两点,一个是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来自外部世界的声音,另外一个是可以更加清晰地聆听到内心的声音。

在儿童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会用很多活动、办法,让他慢慢回到自己中正的状态,可以平衡地去做所有的动作。这个身体的平衡可以帮助到我们获得更好地倾听的能力,一方面是听到具像的声音,另一方面还可以听到别人的言外之意。当一个人处于中正状态的时候,可以不受干扰地听到更多的信息。

那是不是华德福学校就不学习呢?其实这是个误解,我们今天要介绍一下华德福的教学法。

0到7岁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强调重复、重复、重复。但这个重复不是千篇一律,比如幼儿园的早餐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有固定的节奏,星期一吃大米,星期二吃大麦仁,星期三吃小米等。在这样不断循环的过程当中,孩子可以通过今天吃大米这个简单的事实得知今天是星期一。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循环办法,但是可以帮助到孩子从生活中学习。

另一点是节奏和韵律。每天、每周、每月、每年都有自己的节律,包括我们一生,也有一个非常稳定的节律。我们的老师通过重复、重复、重复地给予内容,看到孩子在吸收、吸收、吸收,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老师的观察可以帮助他做决定:我们是不是要换到下一个话题,然后再开始一个新的学习内容。

7到14岁的孩子会通过各式各样的实验去了解老师想要讲的东西,去获得真实的体验,进而将概念的内容与自己的真实体验深深地结合到一起,所以是先实验再概念,而不是单纯地记概念。

从14岁孩子青春期的起始,到21岁真正意义上成年,这个时期的孩子存有“叛逆”心理,他们并不是故意跟家长作对,他们只是想确认家长讲的是不是对的,用他自己的批判性思考去寻求真相。

所以一个孩子到了14岁以后会跟你争辩,讲他的道理,那是因为他要从内心认同这个世界上的道理,而不是简单地听你说而已。所以作为老师来说,我们不会从一开始就告诉他们要做什么,但是我们会给他一些引领,知识上以及精神上,让他们去尝试寻求问题的答案,因此,一些项目制的学习就会很合适。

21岁以后,我们需要的是教练,教练给予我们启发,每个人因为受到了启发而获得内在的动力,这时候的动力是源自个人内心的,只有这样的学习才会真正有效。成年人仍有丰富、强大的学习能力,只要你能够从中寻找到你真正的个人动力。

变与不变——看蒙特梭利如何以不变应万变


蒙特梭利

周丹

上海私立蒙特梭利幼儿园

闵行园园长

如果我们在百度上搜一篇跟这个主题相关的文章,我们会键入什么样的关键词呢?孩子、未来、变化、快速、准备?我们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他不同的发展特点;不同家庭环境出来的孩子、不同的基因、不同的成长环境,会导致孩子成长的过程都是不一样的。

在这个主题中有一个隐性的主语,那就是“在座的我们”。现在的我们,是曾经的我们的未来。不妨问问自己,在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你对为我们自己的未来做准备的这些人和事满意吗?我心怀感恩,但是我并不满意。因为在每一天的成长过程当中,我们都在和曾经的错纠结着,这个过程并不愉悦。

基于这上面的思考,我认为,不管怎样变化,我们都应该懂孩子。兰海老师有一本书叫《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她提出三个需求:成长的需求、孩子的需求、孩子成长的需求。这三个词理解起来都不难,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我们如何区别孩子成长的需求,并不容易。

在蒙特梭利的教学法里,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武器叫做观察。只有我们不断地观察,以观察者的身份来和孩子互动,我们才能真正看到孩子成长的需求。

《爱迪生的一天》记录的是一个20几个月的小宝宝一天的生活。We include him——这句话是爱迪生的爸爸说的。尊重这个词本身很抽象的,不容易讲明白。但是爸爸的话“我们不围着他,我们把他邀请进来和我们一起生活,他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是对尊重孩子非常好的一个诠释。

蒙特梭利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孩子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环境。在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是围绕、跟随还是引领,我们的角色很重要。

如果尊重是基础的话,有限度的自由就是原则。这里说的自由是有限度的自由,而不是有自由的限度。对应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和尊重环境。我们在教室环境当中也有红灯行为,那就是所有会伤害到自己、伤害到他人、伤害到环境的行为我们都要制止,然后要给出引导。

家长经常容易忽略一点,比如小宝宝最近在家里老爱撕书,每次都阻止,就是不管用。我问她:那你有没有告诉他,他可以撕什么呢?家长好像一下就明白了。当我们要制止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同时还要告诉他,他可以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

蒙特梭利教学法有非常多有关创新、生命力的观点,不断强调预备环境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参加培训的过程当中,也是不断去实践如何为孩子准备环境。

在座的每一位家长都是孩子的预备者和参与者,以一个什么样心态为他们准备?至少我们不应该太盲目自大,带着谦卑和敬畏,把未来捧在我们手心里,一步一步走下去。我也希望有一天孩子能对我们今天的预备,相对满意。

希拉里•克林顿有一本书叫《举全村之力》,中国这个大村太大了,不是一个人可以举起来的。那我们可以做什么?把我们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管好,在自己的地里,我们想要把我们的种子培育成参天大树还是美丽的花,需要我们不断与恶劣、变化的外在环境抗争时,尽最大的努力来使手里的这片土地肥沃和纯净。

-End-

更多国际教育系列论坛文章,请继续关注菁kids上海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