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营地当“生活老师”,见到了“别人家孩子”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我是一个11岁男孩的妈妈,一直在教育行业工作。我喜欢孩子,也喜欢研究教育,为此,还去考了“教师资格证”和“正面管教讲师认证”,去年,好朋友的公司举办营地活动,邀请我去做生活老师,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我想和这些孩子们亲密接触,了解下除了自己的孩子外,和他差不多大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文 | Cindy Liu

这是一个半个月时间的独立单飞营,营地位于上海的一所学校,参营孩子年龄在9岁至14岁,来自全国各地。

他们吃、住、学都在这所学校里,中间也会有几次外出活动。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参加这种独立营,为了确保他们24小时被关注到,我还有另外两位生活老师与他们寸步不离,这让我对这些性格迥异的孩子们多了一份了解,也颠覆了很多我过去的想法。

我观察到:大部分孩子是热情开朗且自信的。他们在学习任务面前表现出来了很好的创造力、思考力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他们也会和老师聊天,给老师讲笑话,还会分享他们上学时候的一些趣事,提出他们的疑问。

但是,在这群孩子中间,也有几位表现得不那么阳光的孩子,对不喜欢的人怀有深深的恶意,他们的小心思甚至比成人还要多,通过这些天的相处,展现的淋漓尽致。今天我就来分享其中的几个男孩之间发生的事情。

Part.1,三个男孩的“无间道”

小天是营地里年龄最大的孩子,身形消瘦个子不高。在他自我介绍时,口齿伶俐,表达逻辑清晰,强调自己刚升入一所市重点初中,尤其英语、数学的成绩优异。

当我叫他“学霸”时,他很开心,看得出他很为自己的学业自豪。

有一次小天和我聊天时说:“我的数学成绩能秒杀其他所有人,学校的数学课太简单了。但我不喜欢语文,我都不知道语文老师在教什么,也不知道学习语文有啥用。”

分配寝室的时候,小天和强尼、小萨分到了一个寝室。强尼虎头虎脑,大高个大嗓门,经常能听见他爽朗的笑声。小萨和强尼同龄,但表现得比强尼成熟许多。

刚进入营地的时候,小萨就主动帮老师们拿东西,主动找我们聊天。当他知道小天年龄最大的时候,就主动要求和小天一个寝室,而且在小天面前主动示好。

刚入住时,三个孩子相处还算融洽。但是第三天,小天就跑到我这里投诉强尼的种种不好:“强尼好吵,晚上吵的人根本没法睡觉。”他提高了声音接着说,“强尼偷吃我的薯片。”

我问他,你是怎么知道强尼偷吃你薯片的?小天回答我说,寝室里就三个人,他和小萨都出去了,那就肯定是强尼偷吃的。

“老师,我们必须要换寝室!再和强尼一个寝室我会受不了的,我晚上还要写作业呢。”还没等我回复,小天就拉着小萨,拖着行李跑到了隔壁寝室。

强尼见状,大叫道:“你们赶紧走!我才不愿意和你们一个寝室!”他的声音大到让整个楼都能听见。

小天看看我,耸了耸肩小声对我说,“老师你看,这个人多讨厌。”

我赶快过去安抚强尼,强尼略带哭腔地和我说道,“老师,他们怎么能这么对我!昨天去超市的时候,小萨没带钱,我还给小萨买好吃的呢!”

我很难判定强尼有没有偷吃薯片,但是据我观察,强尼大大咧咧,和谁都自来熟,也喜欢给别人起外号,说着一些他自己觉得很搞笑的话题,甚至会爆一些粗口。

而另外两个男孩子就完全不一样。

尤其是小萨,当他把书包或者水杯放在餐厅的时候,都会特意和我强调一下:

“老师,帮忙看下我的书包,我的书包可是**牌子的,可贵了。”

他甚至还会问我,“老师,咱们下一期开营是什么时候,招了几个人?”

“老师你的车子是什么牌子的?一会出去的时候我能不能坐你的车?”

当我问他是第几次出来参加营地的时候,小萨立马回答,“我之前参加过Club Med的营,这个应该是第二次。”

但当我后来和小萨爸爸聊天的时候,才知道,小萨这是第一次参加,爸爸还非常担心孩子不能适应呢。

Part.2,少年的心思真难猜

小天就更是和我心目中11、2岁的孩子不一样。

营地每晚睡前是要收手机、手表和IPAD,但每一次到小天的时候,他都会有各种借口不交。后来,他和我说是他妈妈特许他不用交手机。我当然没信他这个说法,还是把他手机收了起来。

但某一天我才发现,原来小天带了两个手机,其中的一个他竟然好几天都没有上交!

营地的课程中也还包括户外的体育训练。在课上,要分成两组比赛往返跑。虽然夏日炎炎下,孩子们都不想去外面晒太阳,但是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会为了自己的队伍争取成绩。

唯独小天,趁着老师不注意就跑到阴凉处偷懒。体育老师见状,说了他几句之后,并要求小天多跑几圈,小天流着泪跑回了寝室。

回到寝室的小天,拿起助教老师的习题集开始做了起来,要知道,我们的助教老师是一位大二的学生。这本习题集正是助教老师的暑假作业。

到营地的最后一天,小天、小萨也没有和强尼和好。小天每次有机会和我聊天的时候,就会我和说,强尼很吵,经常说脏话,打球的时候还总是碰到别人。

在我有限的认知中,我一直觉得男孩子都是今天打架,明天和好那种。我甚至觉得,孩子都是纯真善良的,虽然总能听到“校园霸凌”的消息,但我总是觉得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

但我没想到的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小小的还不到20人的营地,里,这种“小概率”事件也能发生,而且也不止他们三个男孩子的性格这么与众不同。

Part.3,每个孩子都有本“难念的经”

还有一个叫做小龙的孩子,已经11岁的他,身形看起来比同龄孩子小一点。

在最开始他妈妈把小龙送来营地的时候,妈妈一直说小龙学习成绩很棒,学校老师特别喜欢他。

我本以为这应该是个自信的孩子。然而,在整个营地活动中,小龙都表现得内向怯弱,遇到比他强的人只会默默哭泣,他很少去自己争取,当老师不小心忽略他的时候,也只会留下眼泪。

在营地的学习,是需要分组完成任务的,每个同学负责不同的部分。与小龙一组的一位同学,动手和写作能力都比较强,这位同学就顺势自己一个人完成了很多工作。

当我过去看他们组的时候,发现小龙在座位上默默地流泪。一开始我以为小龙被欺负了,问了好几遍之后,小龙才用蚊子一样的声音对我说,“老师,我都不知道能做什么。”

在有一晚的营地联欢会上,孩子们开心地做着游戏,游戏结束后还会吃蛋糕,每个孩子都跑到我这里来抢蛋糕吃。

看到孩子们这么开心,我也觉得一天的辛苦都值得了。然而正当我们每个人都很高兴的时候,发现小龙在角落里留眼泪。

在我几次的追问下才知道,小龙觉得别人在拿蛋糕的时候一直挤他,而他一直都拿不到蛋糕!

还有一个孩子,一直沉迷网络,在老师的多次劝说下,他也不能停止玩游戏。

营地的最后项目展示家长都会参与,其他的孩子都想把这几天学习到的成果展示给父母看,只有这个孩子,当听说父母会来看他的展示的时候,他也无动于衷,最后他选择放弃展示。

我曾经问这个孩子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他回答:不知道。

他说,“我妈妈从来不告诉我她是做什么的。”在结营仪式的那天,他的父母都来了。然而,他的座位离父母远远的,拍照的时候,也不想和父母挨在一起。

更加令我觉得奇怪的是,这个孩子妈妈,在夏令营的这几天也给他带来了好多作业,而且还安排了线上课的学习。

还有其他孩子身上,也有或多或少让我感到意外的发现,由不得我去深入观察,这次营地匆匆就结束了,短短半个月的时间,足以让我重新审视孩子成长的真谛。

像小天和小龙,他们在父母心中都是学习成绩很好的优等生,然而,这样的孩子在团队中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这也让我更加重新思考,到底应该怎样培养孩子?学习成绩优秀,未来就能成为一个团队合作者,团队领导者么?在我看来,培养孩子拥有理解他人、帮助他人的同理心,面对困难时主动争取的自信心也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我也意识到,每一个孩子都带着各自家庭背后的教养烙印,那是刻在骨子里的。父母的认知,不管高低,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孩子成为他们言行与举止的“复制品”。

在评价孩子的同时,作为家长一定要先自问,一定是自己做了什么,才会造成了孩子如今的表现。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不能简单地用学习成绩来定义他们,也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他们。

感谢营地的孩子们给我上的这一课。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