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风控经理的家庭观察笔记:多生孩子或许可以分散风险

作为曾经的国际银行风控及贷后管理经理,在大量信息和数据的海洋里寻找那颗藏着风险的“沙子”是我的日常工作——与电脑屏幕上的大量信息(合同细节、数据表格等)斗智斗勇,一旦发现异常,便立刻敲响警钟,分析、应对、补救。

既要作为核心的中后台,同时跟各个部门打交道,又要现场考察贷款项目,实地评估风险、做好尽调,还得同当地监管、律所打交道,参加国际风险管理会议……

简单来说,风控经理就是不确定性里的“寻宝人”及无时无刻不得做好准备的“消防灭火队员”。

然而,“转行”成为两个孩子的全职妈妈后,我发现,婚姻和育儿与风险控制竟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文、图 | Kiki


Part.1,婚姻,一场终身合同的“并购”

2004年,我远赴奥地利本硕连读,那段日子可以用四个字总结:勒紧裤腰带。为省下交通费,我在学校边合租,还经常拖着拉篮车往返三公里去廉价超市BILLA购物,尽量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周末,我先是去亲戚的中餐馆打工,端盘子、洗碗、拖地;后来,经朋友介绍,做了旅行社、新华社、中文学校代课等等各类兼职;帮当地华人翻译、办难民卡、跟政府抗争争取权益等等。

虽然全年365、247,每天忙得像个陀螺,但也学会了如何靠双手撑起自己的生活。2009年,我获得了去加拿大公派交流的机会,一个学期学费全免还有奖学金,愈加独立且能折腾。

我和我先生的认识也充满着冒险精神,见面不到一周时间便闪婚裸婚,婚后我用了五年的时间劝服了我家先生:其实不要孩子,丁克也挺好。

然而,命运是个调皮的编剧,同年正当我对未来事业充满憧憬之时,我就在阿联酋意外怀孕了,那里是个明确反对堕胎的国家。真是惭愧,一个搞风控的,在人生最重大的事情上却没做好风控。

婚后,尤其有孩子以后,我们确实也在家庭分工、经济财权、孩子教育等方面都经历过了N场磨合(干架),方才实现了目标基本一致,也一步步获得了先生足够的尊重与家庭财政大权。

我和先生都属于开源节流型的,但投资风格差异很大,最大的一次冲突是在2018年底。

当时,作为风险嗅觉比较敏锐的我,已强烈预感到了P2P领域的极大风险与不确定性,本想通过身边暴雷案例来提醒先生尽快撤资,但当时他的回应是:“那些出事儿的都是收益率十几的,我的只有八到九,又是众多官网认证过的大平台,不会有事儿。”

而在那之前,家里的财务大多都是由他管理,当时P2P里的钱也都主要是他赚的。加上孩子嗷嗷待哺,我经常休息不好,确实不想为太多经济上的事情劳心伤神。

眼看否定劝阻是行不通,我只能转换策略:“你知道的,我一直想上海买房,我手头上的钱,加上你这边的,解决一下上海房子的刚需问题,好不好?我不能总把户口挂在别人那里吧……”

经过一番恩威并施、友好协商,他总算同意了我的提议,并将钱从P2P里分批转移了出来。但很遗憾的是,最后一笔还是暴雷了。
报案距今已五年有余,估计最后也将不了了之。好在大部分本金都已顺利取出,我只能自我安慰,当是把前些年的收益都流失了,另外,花钱买个教训。

经过了P2P暴雷事件及之后我的几次抄底,先生渐渐认可了我的大局观和风控能力,同意并建立了“家庭资产负债表”及定期复盘机制。

从那以后,我逐渐接手了家庭的财务管理权,做国内外、高低风险产品相搭配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同时,通过投资收益、被动收益让生活更加幸福。

Part.2,育儿,动态调整的“风险项目”

风控思维也能运用在育儿上。

记得前段时间冬至家里包饺子,二宝要帮我包饺子,还要帮我剁馅。内心的风控经理瞬间启动:

刀子使用不当或许会受伤;

食物大小不一,很影响饺子口感怎么办?

尽管如此,我还是决定放手让她试一试,她已经八岁了,凡事都有一个不会到会的过程。于是我一遍又一遍地给她演示,当她切韭菜时,我也几乎全程盯着,一边矫正她不恰当有风险的动作,一边夸赞她聪明能干,切出来的韭菜比我预期好多了。

那一天,从切,到和馅儿,到包饺子几乎全是她一人搞定,吃到自己别具创意的各种不同造型的饺子,还是超有成就感的。

这次“刀具危机”让我认识到了:风险总会发生,不能因为惧怕风险而阻止孩子学习进步,但可以通过完善监管等来减少事故发生可能性。

面对已发生的风险,用幽默或共情来化解往往比指责更有效。

另外,孩子不同年龄阶段,面临的风险各不相同,需要不断动态调整。我所考虑到的,包括且不局限于如下几点:

天灾:在孩子较小时,重点提高火灾、地震、高空坠物等各类风险认知与应对;

人祸:孩子8-10岁时,带他们理解网络安全、犯罪等人为性问题。这几天已考完试,《猎罪图鉴》他们也都能看得津津有味,每日追剧并参与我组织的各类讨论。

尽管觉得可能稍微早了些,但前几天,我还是带她一起看了下《黑箱日记》的介绍,直面这类社会现实问题。

还有一些生活经验,比如各类保单也是很好的风险学习素材,新闻事件等都可以作为讨论素材。

Part.3,风险容忍度与爱的边界

俩娃出生后,我的风控意识进一步升级,但也学会了区分高低风险事件。

有一次,老大在公园玩泥巴,全身弄得像个小泥人。我正准备把他拉起来训一顿,却忽然想到:泥巴事件只是低风险,完全可以容忍。

于是,我坐在旁边静静观察。等他玩够了,我拿出湿巾和备用衣服,一边擦一边笑着说:“泥巴是大自然的免费玩具呀!”那天,他学会了用树枝在泥地里画画,还给我讲了一个关于“泥巴城堡”的故事。

风控的核心不是消灭所有风险,而是评估哪些可以接受,哪些需要干预。对孩子来说,适度的冒险和探索是他们成长的重要部分。

我的少年阶段也曾是父母的“风险容忍度测试”。

母亲对我最大的干涉,就是在我入学前允许我臭美打扮,入学后,就把我的头发简短,弄得跟个男孩子似的,美其名曰:专心学习,免得招蜂引蝶。

其它方面都任由我折腾,比如拆装电脑、拆手表、把遥控器按键切下来研究材质……

十四五岁时,我就自己拖着小皮箱往返京沪,这些经历都提升了我对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也格外独立自主,还学会了预估风险、保护自己、自己决策并承担后果。

Part.4,多生孩子或许是分散风险的策略

在这个内卷加剧的时代,许多父母都在焦虑如何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从风控的角度来看,多生孩子或许是一种分散风险的策略。为什么呢?

我们先聊一个概念——智力的代际均值回归。简单来说,父母智力再高,孩子的智力也更可能回归到平均水平。

不同孩子之间,智力和能力水平会有差异,兴趣和天赋也各不相同。这种差异性,恰恰是家庭抗风险的关键。

一个家庭如果只有一个孩子,所有教育资源和期待都集中在他身上,压力和失败的风险显而易见。

如果有两个甚至三个孩子,每个孩子的成长路径都会带来不同的可能性。

这就像之前提到的投资组合中的资产分散:有的孩子可能在学术上表现突出,有的可能在艺术或体育上展现天赋,还有的孩子则能带来更多生活的乐趣。

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兴趣互补能够形成家庭的多样性。

例如,我家大宝热衷于科学实验,而二宝则沉迷于画画。一个家里既有“实验室”又有“美术馆”,这种多样性不仅让家庭生活更加丰富,也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宽松的成长空间。

如今,我的幸福感,常来源于这两个孩子,仿佛上天给予的馈赠,让我弥补上了所有童年的遗憾。

当然,多生孩子并不适合所有家庭,它要在经济、时间和精力方面做好资源规划。但如果条件允许,多一个孩子可能就多一份家庭的韧性和幸福感。

婚姻和育儿,像极了一场复杂的风控挑战。你无法预测每一个风险,但可以通过预警和调整,把不确定性变成成长的契机。

风控思维让我明白:

机制胜于情绪:提前设定规则、有所预判,会比事后争吵更有效;

动态调整:家庭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系统,需要灵活应对新的挑战,增加弹性与抗压性;

幽默和包容:当风险来临时,用爱和智慧转化它,可能就是最好的应对策略!

<END>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