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小马宝莉”上花的钱,已经上万了

前些天,可是有地方官媒针对“卡牌”类游戏发声。

“小马宝莉”“奥特曼”等卡牌最近爆火,从5月份开始,各种卡牌在小学生、初中生群体出圈。然而,比起盘手串,卡牌游戏显然没那么佛系,并且有一定的成瘾性。

暑假来临,卡牌游戏再一次被推上游戏排行榜前几名。菁kids陆续追踪了几个玩卡牌的同学,想通过他们和其背后的家长来客观看一看“小卡”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最初的原因很简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跟风。10后的童年,从互换最喜欢的“卡牌”开始。

文 | 阿醋 采、编 | Mina.L

玩的是卡牌?No, 玩的是“圈子”

“妈妈,你能给我买小马宝莉的卡吗?”

Mya最近发现,女儿让她买卡牌的频率越来越高,明明家里已经有了很多“小马宝莉”卡牌,女儿却总想买更多,甚至成盒成盒的买。

在这之前,Mya并不知道什么是卡牌,只听说过动画片“小马宝莉”。后来和女儿聊天,才知道这是女儿班级里非常流行的一种玩法。一到课间,同学们就会拿出自己的卡牌,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交换。

后来Mya带女儿逛商场时,突然又有一个新发现——所有商场卖小孩子玩具和杂物的地方,都会把卡放在C位售卖。

图:@北京新闻 东城区一文具店内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卡牌

原来,爱玩卡牌的不止Mya家,而是从很早就已经风靡整个小学生群体,也有初中生。即使是北京国际学校的孩子,也沉迷其中。走在路上随便问个学生,没有不知道“小马宝莉”“奥特曼”卡牌的。

有人问,这东西有啥好玩的?不玩不行吗?当然可以,但对大部分时间都坐在教室的孩子们而言,不玩,就会与同学少了很多“共同语言”。

家长Lulu的女儿就有类似的苦恼,班上的女生都在玩,还互相换卡、讨论,只有Lulu的女儿没有,这让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

“下课大家都在讨论这个,我没有,融入不进去,感觉好孤独。”于是,本来不感兴趣的Lulu女儿,也开始买起了卡牌。

所以你以为他们玩的是卡片?他们其实玩的是圈子。

“会上瘾吗?”“有一点儿。”

在Mya女儿看来,玩卡牌很简单,就是将自己手里的卡和同学手里的交换。“我同学现在都喜欢玩小马宝莉和宝可梦,如果看到喜欢的,我们就会拿自己的卡换。”Mya女儿说。

互换卡片倒没什么,毕竟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这个阶段。比如小时候都收集水浒卡、三国卡,收集成功的还能带出去在同学面前自豪一下。

但现在看着女儿和同学收集小马宝莉卡牌,Mya却觉得不对劲。

“你觉得买卡这件事情上瘾吗?”

“有一点。因为你没有得到喜欢的,你就会想再买了。”

在一次和女儿进行关于卡牌的聊天后,Mya才知道女儿对收集卡牌竟然如此痴迷,这让Mya有些惊讶,因为之前盘串和咕卡最流行的时候,也没见女儿每周缠着她去买。

很快,Mya发现了孩子们沉迷卡牌的原因:卡牌抓住了孩子的心。小马宝莉、奥特曼、宝可梦、蛋仔、变形金刚,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大热IP。因为想看到这些卡通形象变换不同造型,就要不停地拆卡、买卡。

据Mya了解,女儿买的卡牌,根据不同销量和图形,分为SSR、sgr、GP、XR、lsr、黑背卡、稀有卡不同等级。拿Mya女儿班里最受欢迎的小马宝莉来说,有的图案很稀有,拆中的概率少之又少。

因此,当孩子拥有一张稀有卡牌,一种情况是TA运气无敌,但一次就抽中的概率是多少呢?几乎为零。因此想拥有一张稀有卡,只能买“足够多”的卡牌,而买足够多的前提,基本就是坚持买买买,买了无数盒,才可能拥有一张稀有卡。

图:受访者提供

买卡还有很多讲究,Mya女儿和同学之间互换卡牌,只是卡牌中最简单的一种玩法。

而当孩子们通过手机进入各大购物平台直播间,那些拆卡主播会带来更多“花样儿”,而这,才是要十分警惕的黑洞。

卡牌本身单价不贵,有2元包,5元-10元包。每包里会有1张稀有卡,像盲盒一样,也会有概率抽到更高级别的卡。直播间就是利用所谓高级别卡出现的概率,来制造“以小搏大”的机制。

在一些直播间,有很多陌生玩法,比如“叠叠玩法”,“刺刺玩法”,“捉迷藏玩法”等等。拿“叠叠玩法”来说,其实就是主播在拆卡时,会按照不同卡位叠加包数,比如拆到AR加一包,拆到CP卡加两包。

这是非常看运气的一种玩法。运气好的,25元可以叠加到五十几包,运气不好,拆开一包就已经无法继续。

这种“爱而不得”的感觉,有一种强劲的吸引力,让孩子买完第一次就想买第二次。而卡牌本身的价格简单上手,孩子在购买的时候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一旦自己可以进行电子支付,就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消费数十元或数百元。

“以我的角度来看,卡牌和盲盒一样,是抓住了心理学中的赌性和贪性。想试手气抽出自己向往的限量版,又想不断拥有限量版。所以,停不下来。人性丑恶的赌和贪,小孩子一样拥有。”Mya说。

“已经花好几千甚至上万元了”

有人觉得家长们过于一惊一乍了,“都是小孩跟风罢了,没必要小题大做。”

对于一些无伤大雅的游戏,家长们其实很包容,都希望孩子能从游戏或者玩具中找到一些乐趣,释放一下压力,以及和同学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并且,学校流行的玩具只是一阵风,很快又会被其他玩具替代。

但卡牌游戏和其他游戏都不同,它越来越像一个巨大的漩涡,不仅耗散许多金钱,还让孩子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事实证明,Mya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买卡的代价巨大,为了买一张稀有卡牌,Mya的女儿已经花了几千元。

“一包卡从10块钱开始,但是一般都是成套的买礼盒,一套礼盒价格在三四百到七八百不等,尤其奥特曼和变形金刚卡,还要买一些卡的衍生品,卡册,卡牌,卡盒之类的东西,这几年积攒的肯定好几千块甚至上万了。没敢算。”Mya说。

然而,这并不是最严重的。如果只是找父母花钱帮忙买,父母还可控制孩子的购买量。而有的孩子不满足日常的收集,五花八门的买卡方式就多了起来。

有的家长不让买,孩子就不吃不喝,省下各种零花钱、午餐钱,偷偷去店里买。有的孩子还会互相借钱,三五个人组团去店里买。有的孩子甚至学会和店员提前预约,让店员及时补货……

图:小红书@胖墩墩 有孩子偷偷买卡牌,粗算竟有8、9百元

不仅如此,走在路边时常会看到一些“出手阔绰”的孩子们,他们花几十元买到的全是空包卡。然后,这些“没用的”空包或者普通卡片,都被扔进了垃圾桶。

甚至有商家都表示惊叹,“这个卡牌小朋友一盒一盒的买,一盒里面出一两张,然后其他都丢掉了,现在我们这里所有名创都缺货了……放暑假小朋友购买力真的厉害。”


图:@你的美了吗订单正在配送 没用的卡被小学生随手扔在地上

我们也采访了一些孩子,问他们收集卡牌除了可以和同学互换之外,最吸引他们的地方是什么?很多人回答:“因为稀有卡会升值。”

稀有卡会升值——一张普通的印刷品“升值”的概念,一定是一个“输入型概念”。是谁告诉孩子们这些卡会升值?厂家?直播主播?还是谁?

这也是Mya最担心的,她说“我虽然看不懂小朋友怎么玩,但是拥有多少张所谓的销量卡或者好卡,然后彼此交换,感觉有种攀比心理在里面。”而且,Mya继续说“这不就是赌博吗?”

于是,怎么处理孩子玩这些卡牌,成了家长心中一大难题……

只能魔法打败魔法

卡牌问题会一直被放任不管吗?其实北京很多学校已经重视这个问题,并禁止孩子携带卡牌进入校园。

早在2023年6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曾印发《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要求对盲盒抽取概率等关键信息以显著方式对外公示,还要求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

更有家长一气之下把孩子的卡牌剪碎,狠狠对孩子训斥一番。

但这些禁令起到的作用并不大,“结果根本没法控制,依旧疯狂玩且偷偷玩,学校禁止也没用,他们会趁老师不注意偷偷拿到学校。这玩意儿妥妥拿捏孩子心里,只有0和无数次。”有家长无奈地说。

怎么办?家长们只能另想办法,用魔法打败魔法。

在网上,我们摘取了一些帮孩子成功戒断卡牌的经验,或许可以参考一下:

@帆帆头吖 “直接买了一箱,我女儿现在跟我说不想抽了,要吐了。”

@琳酱找方向 “我直接给我女儿在闲鱼收高卡位,我其实不介意她花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抽卡这个行为有赌博性质,我觉得不能上瘾……”

@林姑凉了没 “我直接给孩子把sr抽齐了,把cr抽齐了,然后她哀嚎:都抽齐了,我没盼头了。”(但这个方法可能消费巨大,慎用。)

@央央 “我女儿四岁多,之前她要买叶罗丽,我直接给她一整盒一整盒的买,现在出去看到单包的都不要,偶尔我买个单包来哄她开心。她现在看到外面的小马宝莉都说不要买,不喜欢。主打一个玩够了玩腻了不感兴趣了。”

@啊米 “我最讨厌赌博了,我直接闲鱼买了10元一斤普卡给孩子玩,还送了ssr、ur和hr,多值啊,抽卡只能抽两张。我最讨厌盲盒了,直接买全套。”

@Li Lei “我给了闺女100块钱算是投资,我告诉她如果买了100块钱后还不过瘾,那她就自己想办法了。比如把之前买的卖出去,然后再买新的,或是和小朋友进行交换,换着换着就换到自己心仪的。

反正我的投资只有100元,控制住总量。过了一段时间,她给了我20说这是赚的,我用这钱给她买了个卡册。而且在这过程中她还交了一些朋友,交换了一些新卡(哈利波特系列)还挺有成就感。”

*以上应对措施为个人观点

其实,家长们倒不是担心孩子花钱,也不是为了剥夺孩子玩的权利。只是卡牌对玩家而言,只是一种跟风,根本算不上真正的爱好和喜欢。

现在,Mya已经打算改变策略,将卡牌作为女儿平时奖励机制中的一部分。虽然聊天时,女儿仍然会在“买”和“不买”中犹豫,但Mya觉得,只要好好引导,总能让女儿保持理智吧。

“我们有的贪念,小孩子一样有,就如同二十几岁我们女孩子喜欢疯狂买包包买衣服,这是要经历的人生的那几年。”Mya一句话,概述了她对这些流行游戏的看法。

不知当10后的童年褪去后,小马宝莉、原神、奥特曼卡牌是否还会停留在他们的记忆中,那些稀有卡片是否还能延续炙手可热的辉煌。

关于卡牌,你的孩子是否也在玩?你觉得该不该管?对此现象你怎么看?欢迎留言给我们。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