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ABB 图 | Unsplash
10月到12月是最繁忙的申请季,注定不会平凡。上两周爆出了数学AMC竞赛泄题,这周又爆出中国区A Level大考试卷泄题的大丑闻。为此,A Level剑桥考试局取消了整整四门课程的成绩,这也是最重的处罚。
可还有比泄题更隐晦更恐怖的作弊,正在几乎每个申请季、绝大多数的国际学校里上演,那就是为了获得更高的预估分,家长学生VS国际学校之间的一场刀光剑影的战斗。
我先简单解释一下预估分是怎么一回事。
大家知道,学生在12年级的秋季学期会向心仪的大学提交所有申请材料,其中就包括学校任课老师根据学生前一两年的成绩结合考试大纲,打出的预估分。所以学生是用自家老师给出的成绩去申请的大学,而全球统考要等到明年5-6月才考呢,届时绝大多数大学都招生完毕了。
由于不同学校不同老师打的预估分松紧会有差异,为了避免最后大考成绩跟预估分差异太大,像英国的大学就会先发“预录取”给学生。上面规定了学生必须在大考中考到多少分数,考到了,这份录取通知书才算生效。
而美国的大学往往就是直接录取。也就是说,对于用本校老师打的分数而不是全球统考分数来进行大学申请的体系,尤其是“没有预录取”的大学,高中老师给出什么样的预估分,有时就能决定一个学生录取什么样的大学。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家长要跟学校死磕预估分了吧。
01
家长的心态
“我家孩子明明就有6分的实力(IBDP课程最高7分),你怎么只打了5分?TA没考到,要么是你们学校出题太难,要么就是你打分太紧。”
“我看过其他IB学校老师打的分数,都是6分7分的,你打出5分,我们孩子还怎么申请世界前30啊?”
“学校打得宽松一点,有什么坏处?送出去的成绩单上写着C(A Level课程最高A*),学生丢脸,学校也没面子的啊。帮助学生申请到好一点的大学,不是大家都开心吗?”
“后面几届学生,我不管,我只要我家孩子能拿到更高的分数。”
“你们学校要是还不同意改预估分,那我们就只能转学了。其他学校我去问过了,一看我孩子的简历,抢都来不及,绝对是给他们冲名校的潜力股,都答应给A*了。”
“老师,这是我们的一点小意思,还请您也帮帮我们孩子,意思意思再加点吧。”
“看来你是真不打算加分了。我听说你私下给学生补课是吧?赚了不少钱吧。我相信教育局会感兴趣的。”
02
学校的心态
“不能加不能加。你家孩子就是5分的水平,我们都是根据考试大纲来出的卷子,评的分数。你不信的话,我给你看大纲上怎么写的。”
“我给你孩子加分了,那就是对其他学生不公平。这是人家6分的考卷,明显就比你家写得好。现在我给你加到6分,那6分的家长是不是要吵到7分才行,那7分的学生怎么办?”
“家长,你知道美国大学宽进严出,不是好大学就一定适合你家孩子的,TA不是前30的水平,就算去了,也不一定能过得顺利。”
“即使我答应给你孩子加分,其他老师也能同意吗?要想进前30,TA每门课都得加一两分呢。其他老师能同意?协调员(掌管国际课程的负责人)能同意?”
“学校不能打得松,这关乎学校的口碑和可信度啊。这届我都给A*、A的预估分,帮孩子上了更好的大学,结果到了全球大考,他们一下子被打回原形,你说大学看到最后的大考成绩,会不会觉得我们学校在欺骗他们,给出的分数很水啊?大学不相信我们了,就是砸牌子的大事,我们学校后面几届学生要吃大苦头的啊。”
“这事儿讲得没那么难听就是,老师教学经验不足,‘误’给学生高分了。讲得难听就是,学校在故意帮学生作弊。我们一直都在教育孩子不要作弊,诚信做人啊。”
“学生考得不好,家长来吵吵就能加分了,这个例一旦破了,以后还怎么教,简直一发不可收拾。”
“你转学就转学,别的学校愿意给A*,那是他们愿意拿自己的名誉冒险,我看他们还能逍遥多久。但我们学校只要我还当校长一天,就是立志要做百年名校的,不能毁在少数人的手里。”
“预估分这事,你不要来找校长我,还是去问问协调员吧。他是实际负责的人。”
“我只是从老师那里收到了预估分,我们协调员又不打分的,你要改分,就去找任课老师。”
“我就是一基层老师,领导说怎么打分,就怎么打分。你应该去问校长,她说了算。”
“唉,算了,我给你加吧。但你千万不能说出去啊,不然整个年级得翻天了不可。”“行吧,那我给你们几个也加上。”“呵呵,整体上调一分,那加不加,意义也不大了。”(很多大学要考虑录取时的均衡性和多样性,他们在每所高中招收的学生是有比例、数量限制的,所以同一学校的学生不仅在跟别的学校竞争,更是在跟自己学校的人竞争)
03
很难根治
每年申请季,为了预估分,跟学校争得面红耳赤拍桌子的家长比比皆是,甚至转学的也不在少数。毕竟努力了15年,到了最后冲刺的关键时刻,这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合法”加分,增加录取更好大学的机会。给学校施压一下压力,可能就真的加上了,万一没加上,也不会有什么损失,所以家长和学生是无论如何都会拼死争取的。
上有政策,下就必有对策,学校也不会束手就擒。就我个人观察而言,不改预估分的学校占了多数,不然早乱得不成样了。而且口碑越好的学校越不会做这样的事。但每年每所学校都还是会或多或少地被卷入“预估分之战”。而此时没有顶住压力,甚至暗示老师可以给得高点,以换得明年招生大火的学校,也不是没有。他们就做短期,做到口碑坏了,就换个品牌重新来过。所以要求更改预估分,才是更普遍存在、更像“合法”、更难以察觉、更讳莫如深、更不易根除、更需要长时间比较才能确定的,一种全球性的作弊方式。
你说,是不是比容易查出来的买A Level统考试卷,更恐怖?
此外,私下更改预估分、泄露AMC数学竞赛、A Level大考试题,会层出不穷,还跟“个体犯错,群体买单”有关。一般需要作弊的,大部分是成绩没那么好的学生。要是没被抓到,那这些学生就获得了领先于群体的高分优势。要是抓到了,他们本来也考不好,现在让整个群体“陪葬”,也减弱了其他没作弊的好学生的优势,将所有中国学生的信誉度都拉低了。在获益大、惩罚小的形势面前,肯定会有人愿意铤而走险。
结语
我仔细想了想,要想让国际教育回归到公平公正上来,而不是沦为一条“靠花钱就能弯道超车的捷径”,光呼吁个人品德、学校师德,还不够。尤其是预估分这件事,恐怕很难拦住。它实在太普遍,太有可操作的余地,又太直接相关与每一个学生的切身利益了。唯有大学端对每个学生的严查,对涉事高中的严惩,将处罚精准落到每个做错事的人和学校身上,才可能减少此类舞弊。
群体性的处罚,对大多数无辜的孩子,以及未来更多的孩子,不仅不公平,也很难起到震慑的作用。
今年的申请季“噩耗”不断,不知道各所国际学校又会上演怎样的Drama呢?
— END —
作者介绍:ABB
曾在沪粤多家教育集团担任管理岗位。目前主要在国内外学校的收购出售、品牌和项目引进、托管运营等方面,从事教育领域的商务拓展和资源对接的工作。个人公众号“ABB讲教育界的故事”(ID:ABBdegushi)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