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BB
图|unsplash.com
最近,北京某知名国际学校的学部副校长不辞而别刷屏了国际教育界。一时间,国际学校外教资质和人品问题,再次引发舆论热议。很多中教还有一些家长都觉得外教“名不符实”,这样的案例已有很多,我就不多回顾了。今天就给各位对国际教育感兴趣的家长介绍一下:外教怎么看中国的国际学校?他们的工作状态又如何?
其实不只是国际学校觉得外教简历上展现的和实际的“名不符实”,外教们也觉得中国的国际学校“名不符实”。他们入职后所看到的国际学校、要他们做的工作,跟他们面试时很不一样。
先说说外方高管被“架空”吧。
大家可能也知道,除了少数真正的外籍人子女学校外,在其他的国际化学校、双语学校,集团顶层的外方高管常常都是象征性的存在。只需要出席一下各种招生场合、签约仪式,讲讲外国的教育理念,就能有不菲收入了,一定都特开心吧?
还真不是。
我所认识的集团顶层的外方管理者,大多都很认真,很有实战经验,真心想帮助中国教育集团开好国际学校,为中国的孩子带去优质的国际化培养环境。只可惜,他们没有实权。
曾有一外方高管对我说,他在这家集团,只有少数几天是重要的,就是见家长,以及跟市、区领导签约的时候,其他时间都靠边站。
在外方高管圈层中,越是有能力有经验有追求有品格的外方领导,越是会为此感到悲哀和难过。反倒是,那些本就是来中国捞钱混日子的,会过得轻松自在,洋洋得意。
那家长可能要问,为什么不给这些外方高管们实权呢?我们花钱不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体验到外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吗?
这有语言和文化的问题。处处要中英双语不仅费事,而且很多时候很难给外国人解释清楚中国人才懂的道道,甚至有时告知ta后,ta还觉得“怎么可以这样?”然后提出一连串反对意见,中方人员碍于ta的高级职位,是听从也不好,不听从也不好。这样一来,以后告诉ta的事就越来越少,ta可以发挥出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抽象”了。
也有权力派系的问题。哪个行业的职场恐怕都有这个问题。尤其是,当教育集团的老板是中国人,而总校长是外国人的时候。或者当总校长是中国人,但学部分校长是外国人的时候。双方没有点“自己人”是很难开展工作,也是很难知道对方在干什么的。
渐渐地,外方高管们就发现,他们在中国没有根基。不远千里来到中国后,看似非常抢手,非常被需要,理念颇受认可,给的职级也都很高,但实际上指挥不动几个人。他们的价值“被迫”停留在仅仅代表外国的品牌、理念、课程和脸上了。
然而,他们中的不少人在自己国家,都曾是叱咤一方、掌握实权的校长。现在指挥不动人,自己的教育理念就落不了地。更何况,他们后来还发现,他们原以为受欢迎的理念,实则恐怕并非如此。这可能跟“错把溢美之词当成真正的肯定”有关,也可能跟他们的理念确实不适合当地有关。孰是孰非暂且不论,但他们以为自己要做的“外方领袖”和实际要做的“外方领袖”可能不是一个“领袖”,却是事实。
所以并不是所有外方高管都主动占据“赚轻松钱”的有利位置,很多时候也是中方把他们放在了“你赚赚轻松钱就够了”的位置上,而把真正重要的事、难做的事,交给自己人中方人员去做。
再说说,基层外教受到的“职场霸凌”。
这可能又跟很多家长以为的,“中教吃亏,外教受捧”的情形不一样。中教确实工作量往往大于外教,又要上课又要当班主任,又要完成行政指令又要做好家校沟通,而基层外教只要上好自己的课,就已经要被表扬了。怎么看都不像外教被霸凌啊?
但大家也要知道,中教做得多,知道的事情也就多。他们知道自己班上的学生讨厌哪个外教,也比外教本人还早知道今天ta被投诉了。外教在自己课上说过的话,对家长说过的话,都会非常快地传回中方班主任和中方校长的耳朵里。而外教听到中教提到ta或者其他外教的名字时说的话,却完全不知道意义。常常是一群中方人员把ta的事情都讨论清楚后,再通知外教当事人。在注重隐私的外教看来,这种行为相当可怕。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外教的不安全感非常重,更不用说,他们本来就是独自一人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所以外教大多觉得没有归属感,没有真正融入这所学校,因此要离职跳槽,也没什么可留恋的。
还有一类情况是,基层外教接受不了强加给ta的事。这个事可以是排每周超过25节课,因为外教年薪高,且不按课时数结算工资,所以学校往往会尽量给外教多排课。
或者是,被要求像中教一样超时间服务,他们在自己的国度没有遇到过,录用时也没在合同里提过。
还或者是,他们不认可中方管理层的理念,比如提高学生的预估分、在还没拿到IB资质时就先对外宣传等等。
偏激一点的外教还认为,中方领导缺乏对教育本真的坚持,中方学生缺少对学术诚信的敬畏;甚至放言,中国的国际学校就是培训机构,根本不是国际教育。
我见到过的外教愤而离职,并写下控诉信群发到所有员工、学生和家长邮箱里的事件,不下5次。而当时还远在疫情之前。疫情后有一次,是一个外教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在全体大会上控诉自己被“霸凌”的经历。后来被示意暂停,请专人会后处理了。所以疫情和封控不过是放大器和加速器而已。
然而,目前我们对外教的了解大多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我们看到的文章有从中国老师的角度写,中国家长的角度写,中国学生的角度写,很少有从外教的角度写。外教中的教学态度恶劣、水平低下的小部分人已经把这个群体污名化了。现在只要说起外教,很可能会直接联想到他们“名不符实”地拿高薪,“洋大人”难伺候,不负责任爱跳槽……这样的标签一贴,就为外教定性了,而不去想他们的“格格不入”到底是有意为之,还是环境所迫。
可悲的是,这样的行为最后反噬的还是我们自己——我们更大地推开了那些想要帮助和有能力帮助中国国际教育发展的人。其实我想,每个群体都有一群认真的人,一部分混日子的人和一小撮品质恶劣的人。
于是,在现在的国际学校,中教感到“被骗了”,活干得多钱拿得少,很委屈。
外方高管感到“被骗了”,不给实权,不被信任和重用,也很委屈。
校长说,好的外教难招,招进来的不得力,中教说我偏心,老板指责我没带好队伍,你说我委不委屈?
从老板的角度看,我已经给外教这么多钱了,他们还各种不高兴、想跳槽;我已经最大限度地给中教涨薪了,但外教拿得多,我实在没那么多钱再分给中教了,你们还这么不体谅我。现在政策不好,市场难做,我投了这么多钱还没收回本呢,你们可曾想过我的委屈!
从家长的角度看,我出了这么多学费还没有一个好外教来教我的孩子,竟然还要我再花钱请中教补课,我多委屈啊。
……
国际学校的罗生门,由此可见。
— END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