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糖,就捣蛋!万圣节如此“胡闹”到底是为啥?

万圣节是个“洋节日”,在中国鲜少见到如欧美国家般街头巷尾都弥漫着奇异氛围的场景,但这并不妨碍万圣节的有趣传统活动受到全世界孩子们的喜爱。

作为受欢迎程度仅次于圣诞节的西方节日之一,万圣节极富有标志性的节日元素如南瓜、鬼怪,甚至是“不给糖就捣蛋”的口号,背后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距离今年的万圣节还有一周时间,家长们可以做足功课跟孩子聊聊有趣的万圣节文化,也可以开始置办服装、道具,准备和孩子一起去参加相关的亲子活动,感受这一西方节日的特殊魅力。

文、编 | Daisy  图 | Pexels

万圣节的起源

据大英百科全书记载,万圣节起源于古不列颠和爱尔兰的凯尔特人的萨温节(Samhain)。这一天在现代日历上对应的是11月1日,是牛群从牧场返回和土地租期延长的日子,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也是冬季的开始。

在萨温节期间,人们相信死去的人的灵魂会回到他们的家,那些在过去一年中死去的人被认为是去了另一个世界旅行。人们在山顶上点起篝火,重新点燃壁炉的火,以便在冬天吓跑恶灵,他们有时戴着面具,乔装打扮,以避免被认为存在的鬼魂认出来。因为这种独特的庆祝方式,让女巫、妖怪、仙女和魔鬼等与这一天联系在了一起。

公元7世纪,教皇博尼法斯四世确立了万圣节(All Saints’ Day),最初定在5月13日,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也许是为了用基督教仪式取代这个异教徒的节日,它的日期被挪到了11月1日。万圣节前夜(All Hallows’ Eve),也就是10月31日,后来演变成了Halloween一词。在中文的说法里,通常所指的“万圣节”其实就是万圣节前夜。

到了中世纪末期,世俗和宗教的节日逐渐融合,宗教改革运动基本上取消了新教徒们的宗教节日,在英国,万圣节继续作为一个世俗节日庆祝。和其他节日一样,万圣节的庆祝活动在早期的美国殖民者中基本上是被禁止的,在19世纪初出现了一些庆祝丰收的节日,其中融入了一些万圣节的元素。

19世纪中期,包括爱尔兰人在内的大批移民来到美国,他们也将万圣节习俗带到了美国。到了20世纪,万圣节已经成为美国的主要节日之一,更是让孩子们无比期待的节日之一。

万圣节玩什么

关于万圣节的起源和习俗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大家在万圣节做的事情都是大同小异的,通常就是孩子们穿着奇装异服、恶作剧要糖和参加万圣节派对。

到了万圣节前夜,孩子们会提着南瓜灯,穿着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服装,挨家挨户地去索要糖果,不停地说:“trick or treat”(“不给糖,就捣蛋”),要是你不肯给糖果的话,孩子们就会很生气,用各种恶作剧去惩罚你,例如:把垃圾倒在你家里等,直到你肯给他们糖果为止。

还有一个比较流行的万圣节游戏是“咬苹果”。游戏时,人们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里,然后让孩子们在不用手的条件下用嘴去咬苹果,谁先咬到,谁就是优胜者。

万圣节冷知识

· 万圣节的主题色是橙色与黑色,橙色象征着丰收,黑色象征着黑暗和死亡。

· 南瓜灯(Jack o’ Lanterns)起源于爱尔兰,一开始用的材料也并不是南瓜,而是萝卜。在万圣节这天,当地的人们会把蜡烛插在挖空的萝卜里以驱走鬼魂。据说爱尔兰人到了美国不久,即发现南瓜不论从来源还是雕刻来说都比萝卜更胜一筹,于是南瓜就成了万圣节的宠儿。

· 在美国,每年万圣节糖果的销售额平均约为20亿美元。其中巧克力棒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糖果,士力架排名第一。

· 万圣节孩子们玩的咬苹果游戏被认为起源于罗马的丰收节,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果树女神帕莫娜。

· 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感染”万圣节恐惧症(Samhainophobia),由于万圣节有许多“可怕的事物”,包括幽灵、巫婆、骨骼、蜘蛛、猫、蝙蝠、吸血鬼和鬼屋,如果对这些事物感到害怕和恐惧,那么你可能患上了万圣节恐惧症。

· 传说如果你在万圣节看到一只蜘蛛,说明有一个爱的灵魂在守护着你。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