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是黑的,舞台是亮的。
一束追光下,台上独自表演的演员随着剧情的推进突然打了个喷嚏,全场的孩子爆发了大笑,我女儿哭了……
她边哭边说:“妈妈,我不看了,我要回家。”
上周,我带女儿去看了一出口碑不错、制作也很精良的儿童剧。
在决定去观看这出剧目之前,我曾经带她看过不少不同类型的儿童剧,有木偶剧、歌舞剧、绘本改编的舞台剧等等。我女儿属于比较敏感的性格,对陌生环境和人的感觉神经极为敏锐,这也是让我这老母亲很是发愁的一点,只好多带她去剧院、博物馆等各种场合“见世面”。
这次看的这出儿童剧,官方建议3岁以上的孩子观看,我女儿3岁半,年龄上是符合的。无论是剧场的环境、剧目的质量,还是观众的观演素质都确实无可挑剔,但她还是在观剧的现场哭了好几次,有好几次我也差点儿把她带出剧场,避免影响其他观众的观剧体验。所幸她每次哭的时间都不长,声音也不大,基本没有太影响到其他人,但在不过容纳几十人的小剧场里,也足以让我”社死“好几次。
在不断安抚她情绪的观剧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反思:带孩子看剧,到底是为了什么?戏剧教育,真的有必要吗?
英国Hurtwood House表演艺术主管Doug Quinn曾经回答过这个很多家长心中产生过的疑惑,他的答案也简明扼要地阐释了戏剧教育在国际教育领域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一部分的原因:
“当人们问我为什么戏剧教育很重要时,答案很简单——因为戏剧是唯一有能力探索几乎其他所有学科的学科。作为一名戏剧教师,我的课程与其它各个科目不断地发生触碰——艺术、音乐、文学、历史、伦理、神学、社会学、心理学……在戏剧课堂上,跨学科发展和学习的机会是无穷的。”
然而,我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家长也和我一样不由自主地陷入对戏剧教育不够理解的“坑”中。
小龄孩子没必要进行戏剧教育?
戏剧教育适用于任何年龄段,越早越好。
在孩子低龄的时候,可以从讲故事开始,家长不妨给故事配上适合的音乐,音乐随着情节的变化而变化,使得故事更为生动。
低龄孩子特别喜欢编故事和游戏表演,这是他们的年龄特征。而讲故事的艺术又是戏剧的核心,一个舞台上,所有人都是在为故事服务的。所以,讲故事、编故事绝对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在家里,父母可以拿一本没有文字的绘本跟低龄孩子一起看,问问他这幅图里有什么,你觉得下一幅图会发生什么事情?在观察、表达的过程中充分开启孩子的感官,调动他的思维、发散他的想象力……
家长对戏剧一窍不通,就不能进行戏剧教育了?
中国戏剧教育先锋实践者、“稚得其乐工作室”创办人郝燕认为,家长需要像给孩子挑选食物一样精心挑选给孩子的精神食粮。
她举了一个自己的女儿小时候看儿童剧的例子,她们一起看过一出名为《拇指姑娘》的儿童剧,剧中有一个情节讲拇指姑娘很冷,蜘蛛大婶就把它所有的蜘蛛网都摘下来织成毛衣送给拇指姑娘,拇指姑娘到秋天就不冷了。可是蜘蛛大婶失去了所有的丝,自己就快冻死了。
这看似讲述了蜘蛛大婶助人为乐的精神,但却包裹着虚伪的说教。这种带有“有毒”价值观的儿童剧就好像打了过多农药,有毒的食物,你会给孩子选择吗?当然,也有很多剧是无毒的可是也无益,拙劣的编剧、无趣的审美都不适合孩子的需求。
“我们的孩子长大后并不一定要成为专业画家、演员,我们所做的一切艺术普及都是希望孩子长大以后在这个世界上少一些“墙”。戏剧教育是给他们自由的台阶,让他们有一个更大的空间去体验这个世界。如果我们为人父母,能够首先有给孩子的精神食粮把关的意识,那就不会觉得孩子的艺术启蒙只能外包给学校或者课外兴趣班。
另外,也确实有很多家长问我选择什么样的戏剧表演项目是好的?一个很简单可行评估标准:你就看它是以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为核心,还是以最后呈现结果的完美为核心。”
戏剧教育无法融入日常生活?
戏剧教育的核心不是舞台灯光,而是创造力、想象力,这是在家庭中就可以培养的能力。孩子天生具有创造的能力,家长不要打击他们的创造性。
在戏剧教育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意识是让孩子“不怕犯错”,学生只有在出错的情况下才会进步,更何况在戏剧中,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要避免用大人的眼光评判孩子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可以学习使用一些戏剧教育的技巧,比如围绕一个词、一张图片来编故事;用没有文字的绘本讲故事;使用哑剧的方式玩主题表演;使用面具来强化孩子的肢体表达能力;即兴表演;让舞台上的冲突以游戏的形式出现,有助于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表达紧张、感受冲突;多使用音乐和歌曲来帮助孩子感受情绪,等等。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让他们接触不同类型的文本,建立起感觉是很重要的。比如戏剧、诗歌、新闻报道、广告、歌曲都有助于探索“文本”的概念。带孩子看优质的、现场的艺术作品,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对戏剧艺术的鉴赏能力,避免孩子在审美和表演上的套路化。
戏剧教育,“美而无用”?
Quinn经常对他的学生说,站上舞台你需要具备的素养除了“表演、音乐和舞蹈”之外,还有“做一个好人”。
戏剧教育是一种培养“全人”的教育,这是一个孩子融入集体的机会,在这个过程里,他们学习如何“做一个好人”。
创意、沟通、排练、克服困难、团队合作、最终呈现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成长才是戏剧教育的核心,戏剧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呈现一场精彩的演出。
通过角色扮演、实践调查、人物塑造和即兴创作等方式,学生们会更清晰地认识自我,观察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其实是在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评判性的、同时也是创造性的“声音”,这个独特的“声音”很有可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令他们脱颖而出。
在Hurtwood House,不少学术顶尖的学生同时在戏剧部也表现顶尖,很多学习戏剧的学生表现出了非常优异的分析和综合评测能力,这也很好地印证了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
对于一名戏剧教育者而言,探索不同的教学策略,允许学生发现适合他们的学习风格,并拥有个性化的工作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学生擅长表演、有的擅长执导、有的擅长设计……戏剧可以塑造和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表演只是戏剧的一部分而已。
这一场亲子剧,在尽可能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在我反反复复地用拥抱、轻声劝说等方式安抚女儿情绪中终于看完了,老母亲深感心累。
剧目结束后,演员谢幕时,我女儿终于融入了现场观众一起给演员的精彩表演献上了掌声。离开剧场回家的路上,女儿滔滔不绝地给没有在现场看剧的爸爸讲述着她所理解的剧情,那眉飞色舞的兴奋样子仿佛在剧场哭着要回家的不是她……
在那一瞬间,我觉得老母亲再”社死“,戏剧教育还是得继续。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