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三个孩子送入斯坦福等名校,这位妈妈说:好的教育不走捷径!

菁kids的读者中,有不少“学霸”出身的爸爸妈妈。因为自己良好的教育背景,对孩子的教育也往往有更高的期待。Tess Robinson就是这样一位妈妈。

她来自美国,本科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国际关系专业,之后又在哈佛商学院读了MBA、在UCLA进修了大学升学指导的专业课程。

2005年,Tess的先生获得了一个到中国工作的机会,当时他们家老大、老二上小学,老三还是学龄前。她走访了上海的7所国际学校,直至确认有适合三个孩子就读的学校之后,才最终决定举家迁至上海。

Tess一家

Tess和丈夫为孩子们选的是上海耀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YCIS),三个孩子Miles、Spencer和Oliver都在YCIS一直读到高中毕业,之后又分别就读于波莫纳学院、斯坦福大学和圣塔克拉拉大学。

Tess既是一位母亲,也是经验丰富的升学规划师。在择校与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她兼具家长视角和专业视角,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融合的方式,不仅帮助孩子升入名校,更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专业领域。

 

恪守“三条标准”

一位美国妈妈的择校之路


出身于书香门第的Tess,对三个孩子的教育也自然寄予了厚望。在美国时,孩子们就读于新泽西一所一流的私立学校;选择上海的学校时,她重点考察了三个方面。

>>学术教学:严谨的课程体系、扎实的教学、热情的老师,这是Tess衡量一所学校学术能力的核心标准。她特别注重学校是否在阅读、数学和科学这些科目上稳扎稳打,因为在她看来,好的教育就是要“慢”,想让孩子学得扎实没有捷径。

调研了一圈以后,Tess觉得几所学校各有千秋,但YCIS严谨的教学、热忱的老师、丰富的课外活动、短途旅行和考察,以及足够好的中文项目,最能满足他们家的需求。

>>自主探索:Tess非常重视学校能给予孩子的自由度。课外活动每所学校都有,但孩子是否能主导项目、在某一个领域深挖,这些是Tess最看重的。她认为足够的试错空间是帮助孩子找到兴趣、确定未来专业方向的关键所在。

>>多元文化:当一群来自不同国家、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在一起时,他们能互相尊重、各得其所吗?能否让孩子真正具备世界公民的视角,这也是Tess关心的一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用阅读和旅行帮助孩子挖掘内心


Tess的家人是老师,阅读是从小养成的兴趣。她和先生又都是非常好学的人,家中有各种书报、杂志,直到孩子升入高中前,她都会组织“家庭阅读会”,内容从儿童文学到世界新闻,从基础数学到尖端科技,不一而足。

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Tess一家还会去各地旅行,游览博物馆、动物园、艺术馆……不仅是玩,更会将书本中的知识拿出来讨论:在沙滩上发现一只小螃蟹,是不是在《国家地理》中看到过的?不同地方的美食,和当地的文化有紧密联系吗?

在每一次旅行和游玩中,Tess都有意识地让书本知识与现实问题产生紧密链接,让孩子明白“学习”是有意义的,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

Oliver在毕业典礼上发言

没有套路的培养

让兴趣成为专业的路标


没有一个孩子是相同的,教育也没有固定规划模板,Tess的三个孩子便是最好的例子。

哥哥Miles毕业于2014年

老大Miles天性有些害羞,但他同样能成长为学生会主席。热爱人文的他最终进入全美排名第四的文理学院——波莫纳学院,就读国际关系专业。

Spencer毕业于2016年

老二Spencer是典型学霸,从小喜欢钻研,经常主动与老师进行深度讨论,挑战更高难度,四门IB HL都拿了高分。被斯坦福大学生物专业录取后,他忙得像个陀螺,沉浸在实验室与项目中,是那一届学生中的尖子生。

小儿子Oliver古灵精怪,在中学阶段便展现出领导潜力,和哥哥一样是学生会主席。现在他是一名英语和电影专业的学生,并且制作了2部非常有趣的微型纪录片。

Oliver毕业时,全家人都来参加他的毕业典礼

三个孩子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那么他们是如何一步步将兴趣发展为专业的呢?作为大学升学规划师,辅导过形形色色孩子的Tess又会有哪些独到的观点?Tess将在沙龙中与大家分享。


▼ 将三个孩子送入美国名校 “斯坦福妈妈”的教育经 #

分享内容

  • 如何帮助孩子选择适合他的学校?
  •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何相辅相成?
  • 如何帮助孩子深挖兴趣,找到大学申请乃至职业规划的方向?

演讲嘉宾

Tess Robinson

  • 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哈佛商学院MBA
  • YCIS毕业生家长,三个孩子均被斯坦福等美国名校录取
  • TEAM Education Consulting Company创始人和执行合伙人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