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本刊编辑部 摄影:Steps四袋拍摄影工作室
从外表到精神内核,从自我到孩子教育,时常被妈妈们的光环所遮蔽的爸爸能有多潮多Cool?本期封面故事,一起来看八位爸爸的故事。你能从他们的回答中看到明显的个性,也能细察出一些有意思的共性。
家庭小档案:
“打高尔夫的爸爸里写毛笔字最好的,写毛笔字的爸爸里高尔夫打得最好的”——这说的就是Hallie爸爸。Hallie同学今年6岁,开学上一年级。作为一名十足的“故事爱好者”,她已经创作了不少平面、文字和视频的故事作品,从写到讲到演不一而足。在他们家,学霸妈妈负责女儿学业,体育大学毕业的专业背景+文艺特长+投资背景的爸爸负责培养女儿的文艺、体育特长,情商、人生哲理交流。教育理念:顺势而为。
Hallie爸爸访谈实录:
你对孩子的期许是什么?希望她未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公民,吸收、掌握并能自如地运用多元文化多元思维,拥有广阔的视野和心胸,对人对事能够持有公正客观的观点。希望她能吸收全球营养,使用全球资源,造福我们生活的空间、社会和世界,自己能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
如果细化到具体的技能,除了获取知识的能力之外,我更在意她设计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娱乐感和意义感这几方面能力的获取。
如果用1-5分来描述parenting方式,1分表示非常自由宽松,5分表示非常严格,你会用几分来形容你们家的?你对这种教养方式下的亲子关系是否满意?
我会用3分来形容我们家。从小朋友两三岁有自己的观点开始,我们和她就是平等的相处模式,从不会凭着家长的身份来指挥她、教训她或否定她,更多的是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和她讨论交流,一起做,一起总结,一起改善,以自身的言行来影响她、引导她。
大部分家庭事务我们都是共同讨论自由发表观点,最后由与所讨论的事情最相关的那个人来决定。所以通常和小朋友自身最相关的事情,最后都由小朋友自己选择和决定,大到她在学校参加的课后课项目,课余学习的英文故事创作、体操、高尔夫、钢琴等,小到她一周内可以花在屏幕娱乐(动画片和各类APP)上的时间。在产生决定之后的执行阶段,我们家推行规则内的自主和自由,小朋友会和我们一起制定规则,共同遵守,在边界范围内小朋友有自己充分的自由和自主。
我非常满意目前的相处模式,你会发现几个很明显的表现:
一是小朋友非常有主见,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当观点和对方不一样的时候,她勇于表达和探讨,也希望了解清楚对方的逻辑和道理,这个对方可以是其他小伙伴,可以是父母,可以是老师。
二是她的规则感逻辑感很强,自己参与制定规则和后续在规则内的自由发挥,让她很少会“胡搅蛮缠”或“出尔反尔”,同时又非常享受创作创新。
最后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她感受到来自父母全然的一致、尊重、信任和支持,而不是对立、督导、怀疑和否定,这让她有非常强的安全感以及自我驱动力,她经常会和我们分享她的一些很有趣甚至很疯狂的想法,也很懂得尊重我们的感受和建议。目前她自己选择的这些课余体育和艺术项目都已进行了两三年以上,没有轻易的开始,也从不轻易放弃。当我和她妈妈都在工作甚至出差的情况下,她都可以自己制定和完成好自己的学习和娱乐计划。
疫情期间,陪伴孩子较多的是你还是你的家人?如果你有大块时间和孩子相处(比如假期或周末),你们一般会怎么度过?
这次疫情,让我们很难得地享受到和家人在一起朝夕相处的大块时间。我和我太太平时都比较忙,所以我们反而觉得今年这段慢下来的时间很珍贵。我指导孩子在家继续她平常的体操训练,也常带她去打高尔夫,她在疫情期间还获得了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体操协会举办的全国体操比赛一等奖。太太一边在家办公,一边参与小朋友在知识层面的学习和讨论,小朋友疫情期间创作了好多英文故事和手工手绘故事,太太帮忙出谋划策,还积极参演小朋友创作的英文木偶剧,她也很享受。
非疫情的时候,虽然我们工作很忙,但每年我们都一定留出两到三次和孩子一起旅行度假的时间。大部分时间在国外度过,孩子在亚特兰大和伦敦平日参加不同的Camp,太太会陪我去逛当地的古董市场和艺术馆,我也会陪她去看她专业内的购物中心和零售业态,我们也会和当地的朋友相聚,到了周末我们会带孩子去当地的公园和主题Park尽情游乐。在罗马和米兰,我们和孩子一起参观斗兽场、逛博物馆艺术馆,在广场喂鸽子,一起感受欧洲文明。在冲绳、北海道、普吉、巴厘岛、越南的度假区,我们更多的是让孩子在度假村的Kids Club和来自世界各国的孩子们一起玩耍、表演,我和太太则打高尔夫放松休闲。
你最享受的和孩子一起做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
我最享受和孩子一起合作完成一件事情或一幅作品。有时候是共同搭完一个乐高,有时候是合作完成一幅书法字画,有时候是在高尔夫果岭上合作推杆完成一个洞,有时候是她弹琴我唱歌,有时候是和她一起给她妈妈制造一个惊喜。
因为在合作中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父女之间天然的默契、信任、支持和享受与对方在一起的时光。这种情感很真实,也很可贵。
对于妈妈们颇有怨言的“丧偶式育儿”,你怎么看?
我认为这可能和我们这一代家长尤其是妈妈们的集体焦虑有关。因为焦虑,所以需要配偶更多的理解和协作,配偶给予的理解和协作没有满足期待时,妈妈们也许就有一种自己在孤身奋战的感觉。
我们家这方面的冲突少一些,一方面我和太太对于养育孩子的观点比较一致,我们都不赞成over parenting,不希望对孩子的关注和期望超越我们对自身的关注和发展。我有自己的事业和爱好,太太多年来在外企担任管理职位,也有自己在职场的追求,我们都相信言传身教的力量,我们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意义上将影响孩子最终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另一方面,我个人确实也比较重视女儿的教育和陪伴。所以我个人建议爸爸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卸下盔甲,多留一些时间给家人,其实这也是事业之余的一种放松,一张一弛,才是健康良性的状态。
如果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与太太发生分歧,你们通常会怎么解决?
首先我和太太有一个约定,不当着孩子的面争论某个教育观点。即使一方不认可另外一方的做法,也不会当着孩子的面直接表达,因为我们觉得那会让孩子很困惑。但我和太太会两个人自己讨论,通常我们采用的原则是某个领域的问题,会多尊重这个领域相对擅长的那一方的观点,另一方来补充。
例如太太在语言和学科教育上比较擅长,这方面我会多听她的想法,而体育和艺术方面,太太会以我的意见为主。但我们对于教育的观点,一直是抱着动态、不教条不刻板、随时灵活调整的态度,再好的观点和理论,也要看落在孩子身上实际的效果和孩子的切身感受。孩子在某些普世的教育观点或者我们根据自己个人成长经验给出的方向上没有受益,或觉得不舒服、不自在,我认为就需要及时调整。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