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火的“创客教育”到底能让孩子收获啥?三位行业大咖这么说

Founders’ Roundtable: Making Makers for Our Time

策划:本刊编辑部 图:受访人提供

编者按:学校之外,还有另外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培养这个时代的创客,那就是创客教育课外机构。菁kids邀请到三家在业内和家长中都有着良好口碑的创客教育机构的创始人,来聊聊他们的梦想和实践。希望通过“圆桌笔会”这种形式,能让各位对如今的创客教育有更深入的了解。

Wowkids创始人忻效秦
Kenny Xin: Founder of Wowkids

请简单介绍一下您自己和您所创办的创客教育机构。

我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专业背景是机械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之前曾经是股权基金的投资人。 Wowkids最初的动因缘于我对自己孩子业余生活的不满及对他们未来成长的期许。

2016年我召集了一批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热爱孩子的工程科技领域专业人士在上海创建了首个青少年创造力中心。自创始至今,团队整合了当今世界先进的成人创客经验和关于青少年创造力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倾力打造了面向小学1-6年级学生的全系列创造力课程——《Creator创造者》。针对学校已逐渐成为“杀死创造力的罪魁祸首”这一全球性问题,我们通过教授自主研发的课程,在孩子天性最自由最富想象的年龄段,发现并培养每个孩子独有的天分和创造力。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各科类项目的实践中,通过广泛探索,技能培训和创意挑战,最大程度地发掘创新思维和动手创造能力,同时学会应有的社会技能和品质。

 

作为一个舶来的概念,这几年“创客”在中国也得到了较多关注。您觉得这其中的原因有哪些?

“创客”虽然是个舶来的概念,但其实中国从来不乏能工巧匠。现在我们的动手能力普遍比不上国外,除了历史原因,也和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机制有关。

“创客”之所以开始得到了较多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最早推行的STEM教育越来越被顶级的大学接受,甚至成为相当重要的学生评估指标,并开始向中小学全面推行;另一方面,中国的教育界和思想开放的新一代家长也逐渐意识到,过分偏重学科考试的中国教育模式造成了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匮乏。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学科独立的边界开始模糊。新的跨学科的以项目制或者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学习方式渐渐成为更能符合未来人才培养的方向。

在您看来,创客教育能让孩子从哪些方面有所受益?

Wowkids为自己制订的品牌使命是“开启每个孩子的创造力”。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就是致力于提升孩子的1. 动手制作能力;2. 问题解决能力;3. 理论实践能力;4. 创意思维能力;5. 人际交往能力。这也是我们希望能让孩子受益的几个方面。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领域,没有太多现成的经验,需要我们不断进取和探索。这几年的尝试还是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目前的创客教育主要集中在编程、机器人、机械装置等方面,还有哪些领域是我们不太了解但又很值得让孩子去接触的?

创客教育不应该存在特定的领域。目前比较集中的原因可能是机器人编程等是未来科技的热点,现有可参考的课程素材较多,家长即使没有相关的知识也大致知道是什么,所以容易成为机构跟风的方向。但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兴趣和能力。现在甚至有学前班的人工智能课程,各种编程更是有低龄化的倾向,这种“拉虎皮做大旗”的方式对孩子是非常不合适的。我们的《Creator创造者》课程在小学三年级之前有两级——Explorer和Maker,并没有固定在特定范围,而是让孩子充分探索各领域,或对特定现象从不同角度去认知和实践,目的是在他们尚未被塑造成型之前培养他们跳出框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果家长想送孩子去创客教育机构学习,但又不知道如何比较选择,您有什么建议吗?

首先当然是口碑。不是自己宣传的,而是家长们口碑相传的,如果有可能,问问上过课的孩子的感受;其次看课程介绍。如果描述的时间和项目以及承诺达成的结果都远远超过正常的预期,往往不会是好的选择。好比说“瓜儿香”属正常,“瓜儿甜”也属正常,说“瓜儿甜如蜜”就得小心化学添加剂了。还好创客教育目前还是偏小众的领域,要了解并不太难。我们每年招生前的面试体验也是机构和家长孩子互相了解的好机会。

关于创客教育,您还有什么想跟家长分享的吗?

目前对大部分的家长来说,创客教育还是“Nice to have”; 但我相信,随着更多高品质机构的出现以及看到身边接受了创客教育的孩子的变化,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逐渐认识到它是“Must to have”。


“创客没空”创始人徐锟
Kevin Xu: Founder of MakeMaker

请简单介绍一下您自己和您所创办的创客教育机构。

我们是一群技术爱好者,2008年成立了一家专为全球机器人爱好者服务的创客硬件公司叫DFRobot。这些年在行业内做到全球第二后,我们开始关注国内青少年创客的培养,2016年我们成立了一家叫“MakeMaker创客没空”的机构,希望为中国的未来培养一批改变世界的小创客。

在“创客没空”,小学员既要跟着创客老师们学习各种前沿技术,又要努力发挥自身的创意,并且动手把创意想法变为现实。

“创客没空”和DFRobot每年也会带领创客小学员们参加全球和国内各类STEAM竞赛和各类创客活动。2019年夏天,还带领了一小队孩子登顶了海拔3800米的富士山,并使用亲手制作的气象站完成了富士山山区气候科考项目。

作为一个舶来的概念,这几年“创客”在中国也得到了较多关注。您觉得这其中的原因有哪些?

我认为人类目前处于技术爆发的前夜,我们的孩子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将要面对的变革可能会超过我们的想象。假设一个社会的基本劳动力和计算能力都由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提供,创新和创造可能是人类最后能够占领的高地。

此外,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引擎不太可能继续靠优秀的产业工人和白领文员来维持了,因此我们的政府也有意识地引导各方力量把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纳入考量。

在您看来,创客教育能让孩子从哪些方面有所受益?

快乐:创造是非常快乐的事情,亲手经历让一件作品从无到有、从构思到实现的过程,孩子会非常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自信:收获了成就感和满足感之后,孩子会相信自己只要愿意去思考,就会有创意;只要经过学习和实践,就能把创意实现。

未来:自信而快乐的孩子,喜欢动手敢于实践,掌握新技能了解新科技,未来是属于他们的:)

目前的创客教育主要集中在编程、机器人、机械装置等方面,还有哪些领域是我们不太了解但又很值得让孩子去接触的?

编程是很好的数理思维训练,也是未来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深度交流的一门“外语”;

机器人则是最优秀的STEAM教育载体,学习机器人的过程中,要大量学习跨学科综合应用的本领;

机械装置则是学习工程和一些简单力学的钥匙;

除了以上三者之外,我建议关注三维建模和3D打印,一方面未来的生产制造业有大量的3D打印应用场景,更重要的是,小朋友能通过三维建模学习大量的设计知识。

最最重要的,是把上述各领域综合实现的能力,比如在“创客没空”,我们教孩子设计一个机器人,孩子要编程来使机器人接受控制,三维建模设计齿轮、机械结构和外形,最后通过3D打印把机器人打印出来。

如果家长想送孩子去创客教育机构学习,但又不知道如何比较选择,您有什么建议吗?

除去老师认真负责、孩子喜欢等通用因素外,选择创客教育机构时,可以考虑下希望从创客学习中取得哪些收获,学到哪些本领。

“创客”本身是个很宽泛的词,广义上讲能够把创意想法变为现实的人都可以称为创客,因此创客教育机构也有很多“流派”,有些擅长手工强调团队协作和工匠精神,有些擅长艺术和电子融合,而“创客没空”非常善于将各种前沿技术融入到作品中,比如同样做一把凳子,有的机构喜欢做木工,而“创客没空”肯定会考虑用3D打印、激光切割配合各种传感器制作一把智慧凳子(或者搞怪凳子)。

 

关于创客教育,您还有什么想跟家长分享的吗?

创客学习过程中,兴趣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的孩子从小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估计今后不愿为了月薪多个几千块而选择不喜欢的“热门”专业;在硬币的另一面,创客学习又是非常有广度的,每个小创客在学习过程中都可能会遇到不擅长甚至是不甚喜欢的环节。

比如同样设计一个机器人,男生可能头痛美工,女生可能对编程有所困惑(也可能情况相反),这种时候我们一方面要鼓励合作鼓励互相帮助,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体会到,为了心中的目标,每个人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主动去学习一些原本并不擅长的本领。


“百造学堂”创始人连晓刚
Lian Xiaogang: Founder of PACEE Education

请简单介绍一下您自己和您所创办的创客教育机构。

我是连晓刚,百造学堂创始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2014年开始投身教育,2015年带百造团队获得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文化类创业比赛第2名。

百造创立以来,集结了数百名来自哈佛、MIT、清华、港大、央美等全球三十多所名校毕业的设计师、教育者、工程师、艺术家,为孩子打造了一系列场景化主题的课程和教具。百造课程跨度从2岁到12岁。6岁以上是综合性创造课程,6岁以下则是为小朋友打基础的数理逻辑课和人文搭建课。百造教具结合中国传统智慧和现代技术工艺,百造课程结合科技工程与人文艺术,与生活、时事高度结合,让孩子随时看到知识与世界的关系,并在创造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作为一个舶来的概念,这几年“创客”在中国也得到了较多关注。您觉得这其中的原因有哪些?

创客的原意maker这个词在国内小圈子里已经有较长时间的影响力了,但直到被普遍翻译成“创客”后,才获得最大的流行。

原因一,是因为创客这两个中文汉字的组合,可以意指参与“三创”(创意、创新、创业)的人。政府的推动以及人们对做“三创”的人日渐变高的敬仰之心共同促进了创客一词的流行;原因二,教育圈的人为了让家长们更快地理解一个新的复杂的教育理念,需要一个朗朗上口的概念便于传播,因此几年来有很多人在喊这个口号;原因三,无论是学校还是C端家长,都有越来越多的人反思传统的单向度灌输式教育的弊端,急切地期盼着一种替代的选择,创客教育在需求端的热度也因此日益提高。

 

在您看来,创客教育能让孩子从哪些方面有所受益?

① 连接知识和生活

让孩子看到应用知识改变生活的力量,知识不再是与我无关的概念。

② 实际的动手实践

强调每个学生个人的动手实践与演练,在实践中有低成本试错的机会。

③ 抽象知识具象化

在生活化和艺术化的故事场景里理解知识的价值,即学即用即创造。

④ 结合逻辑与通识

思维不限于单一知识框架和逻辑框架,而是能多维度思考,延展知识广度。

目前的创客教育主要集中在编程、机器人、机械装置等方面,还有哪些领域是我们不太了解但又很值得让孩子去接触的?

编程、机器人和机械装置都是应用学科。把原本在大学阶段的应用学科教育直接搬到儿童阶段简化了教并不等于创客教育,否则我们只要把大学里还有什么没拿来用过的应用学科一个个搬出来就可以了。

这些市场上已经在探索的创客教育方向当中是有不错的基础内容的,不过我常见到的缺失还是在于与社会生活的脱节,以及人文思辨的缺失。市场上已有的很多产品,都需要再叠加人文领域的思考。创客教育并不是要排除掉语文、数学、历史、物理等这些传统的核心学科,而是要让这些核心学科与更多应用学科在生活中联系起来。这个连接我认为才是创客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

 

如果家长想送孩子去创客教育机构学习,但又不知道如何比较选择,您有什么建议吗?

一是不要被酷炫的往期学生作品的表象给唬住了。要看做这些作品的孩子是不是真的理解了他自己做的工作的原理,以及所做的工作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什么意义。

二是要看机构的课表里是否有拼凑的痕迹,是否有内在逻辑。如果一个机构对自己的课表的结构设置、进阶关系都讲不清楚,光凭一场精彩的公开课或demo课,以及一些关于孩子未来成长的“美好词汇”,不足以证明他们用心地开发了这些课程。

三是看机构做的课程和生活的关联性大不大。对儿童来说,生活是第一环境。如果机构的课表明显有脱离生活的感觉,说明其设置更可能是照搬了大学的学科教育内容,没有真正地考虑儿童适宜性的问题。

关于创客教育,您还有什么想跟家长分享的吗?

创客教育是回归生活、回归“人”本身的价值的一场教育运动。“创客教育”这个词虽然在被不同的人鱼龙混杂地使用着,但并不妨碍家长们从真正有益于自己孩子的角度,选择合适的课程。如果“创客教育”的形式依然以“物”为核心,无论这个物是程序、机械、机器人还是其他东西,这都依然是“物本教育”,本质上与传统教育没有区别。百造作为教育者,期待的创客教育是“人本教育”,关注人,以人为核心,融入多学科的知识内容。人本教育和物本教育也许在主题上、产出上偶有相似之处,但是这两者在发心上的区别,我想是可以一眼就看出来的。

孩子在每个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学习目标,难度和知识密度越来越高,我们希望在孩子尽量小的年龄介入,让他们从幼儿起就能在一个关心人的教育氛围里学习和成长。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