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梓新 图 | Aaron Burden
阅读是一切表达的起点。我们也需要社会创造更好的阅读文化。
漫长的假期,我们总是希望孩子们手中捧着的是书,而不是电子产品。
如果捧着书,我们就觉得松一口气,至少是在学习啊。如果捧着的是电子产品,我们就觉得疑心重重,这是在玩吧,而且还坏眼睛。
电子游戏+无脑视频+坏眼睛,基本上把用电子产品这事钉上了“限制级”的大标签。
这背后,其实是我们在怀念自己童年的阅读时代,那个除了阅读别无选择的时代——当然也可以看电视,但那时候电视没有点播功能,电视台里一遍遍播的《西游记》早看腻了。
小的时候,我每周的花费,是和父亲要两毛钱买一本连环画。偶尔会去看电影,在电影院门口买一点零食。
可以看的书很少,除了新华书店里的书,我开始连姐姐的教科书也看,这样我提前读了很多历史、地理的书。还有一个渠道是订报纸,那个时候我订了一份四川的《少年百科知识报》,获得了很多冷门的小知识。
小城市的孩子,最早的读书便是懂得一些知识点,思维和辩证,是没有人引导的。
但是,随着任天堂红白机在我小学毕业前后的兴起,我们也开始变得迷恋电子游戏。有一部分同学还会偷偷去街上打“街机”。而我也在阅读上陷入迷茫,那个时候,整个社会上美文盛行,到处是余秋雨、汪国真,还有民国大家散文集,王小波看不懂,语言还有一点“限制级”。中文世界,适合少年的读物其实很少。直到19岁到北京读大学,我才重新拓宽了我的阅读视野,读了很多小说和社科读物。
所以今天,当我们抱怨自己的孩子不读书,其实也要去想想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阅读的难题,在今天挑战着每一个人。我们所接收的信息,越来越是视频化+碎片化+社交化的。这是时代的特征。
今天的孩子,他们所能接触到的文化内容,最主体就是电影、视频、微信,一切都是以电子形式的。电子内容带来的动感、炫目和快节奏,是天然的吸引。更何况,它是基于社交化网络上的,一切都可以分享、转发和评论。
他们也偶尔会看书。但书的问题在于它的可跳转性和链接性太差,不符合他们的信息接收习惯。书在阅读的时候,让他们感觉是一个孤岛。而少年人,还不太喜欢被置身于一个孤岛上,他们需要连接,需要互动。
而文字的密集,也使他们被视频培养出来的视觉系统颇感不适。他们这个年龄,还不太能去咀嚼字里行间的美感和意义。
或许我们必须去接受这样的未来一代人,被影音娱乐全面构成自己的知识接受系统。因为一个人在少年时期所接触的文化作品,会影响他一辈子。就像我的音乐审美爱好,到今天一直是粤语歌和欧美乡村音乐一样。
今天的孩子,已经把学会拍视频、剪片子、编曲等作为自己的拿手本领了。这是他们现在的创作和表达手段。会写作的孩子越来越少,从我面试的年轻人中就越来越看到这样的现象。我对他们的写作力是非常担忧的。
只能希望今天的孩子,能在逐步长大的过程中,开始体会到阅读的魅力,文字的魅力。阅读是一切表达的起点。我们也需要社会创造更好的阅读文化。所以,我尝试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地方,在那里,他们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书,还有阅读比赛,然后再天马行空地写作,创作自己的故事书,拥有自己的作品。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李梓新专栏
非虚构写作平台“三明治”创始人,儿童教育机构“故事星球StoryLand”联合创始人。曾任《外滩画报》主笔,采访过多国大选和名人政要。家有两孩,最近致力于中产育儿现象研究。
-End-
The Strong,人见人爱的亲子博物馆
财商教育研究者:请这样与孩子谈钱
|菁读|菁读会:探究爱、金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旅行|28天慵懒风欧洲亲子游
|在读|父母效能训练,我寻找育儿方法路上的最后一站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