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学中文的真正意义是?
文 | 吴慧雯 图 | Unsplash
我第一次发觉中文教育的危机,是好几年前采访沪上一所顶尖双语学校校长时。彼时,“大语文”的风潮还远没有今天这样沸沸扬扬。我照例问了很多如何提升学生英文读写思辨能力的问题,校长却突然感慨说:“其实我真不担心这代孩子的英语能力,我担心他们的中文能力。学校刚开过一场晚会,三分之一学生唱英文歌,三分之一唱日文课,三分之一舞蹈乐器表演——几乎没什么学生唱中文歌。”
不唱中文歌自然有各种原因,但校长真正担心的是:中文,或者说母语文化一脉上的东西,似乎正在退出青年人的流行文化,远离他们的生活与社交。
中文教育越来越被重视,是有目共睹的:2018年据说是“大语文”的风口之年,高考加量文言文,语文科目权重升级已是定局;更早些时候,央视《诗词大会》掀起全民爱古诗的流行趋势——但我总觉得中文教育的问题仍然高高地挂在那里。
这个问题是:都AI时代了,我们的孩子学中文其实是为了学什么?
大多数时候,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言自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了继承传统文化,我们要学好中文;为了中华民族之根,我们要学好中文;甚或说:不学不是中国人——都是成立的。
但回到个人,庄子说,生而有涯,而学无涯。在乌茫茫学不完的知识中,我们干嘛一定要学这个?如果我们只是为“保存”文化而学习,那么这个动机深想是存疑的;而从这个动机出发,我们不自觉地引导给孩子的学习方式,一定是有问题的。
还是说古典诗词。每次看到张口就来几百首古诗的孩子,我心里就有很多困惑。这些诗词对TA有意义吗?现在有种颇受认可的见解,觉得“背诗”是童子功,孩子不必完全理解,长大就能开悟。所谓熏陶,一只木头盒子里装着沉香,时间久了就能沁出香气来,总比装干鲍鱼要好——是这个理,但问题在于,你希望孩子是个知识盒子,还是希望知识塑造人格,TA以人格涵咏知识?
说到这一点应该会有很多人不服气,你又怎么知道背诗的孩子只是“盒子”?那让我来举个例子:背诗多的孩子,“折柳送别”诗句一定接触很多,为什么送别是折“柳”,不是桃花、梅花或竹枝呢?
这个问题来自于另一次采访。说实话,在与钱锋老师聊到此处以前,我也是一个背过诗却茫然不知何解的人。钱锋做过15年一线语文老师,在将“教”的技艺吃透之后,对中文的“活化”生出了很多反思与探索,于是有了万物启蒙通识课程,希望让孩子从直观体验中了解中国文化中的“物本体”。
说回“折柳送别”,首先柳树易活,能让离人携带,到了目的地后,随居插种,等到柳枝活了,能睹树思亲。所以在种满柳树的驿馆,亲朋好友会折柳枝赠别。让学生了解这一点,甚至带着他们亲手插种柳条,那么学生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将不仅是“语言”的保存,更能形成与生活的联想。
钱锋说,在他带着一二年级小孩做万物启蒙探究时,孩子会由衷发出一句这样的感叹:原来古时候的人跟我想的一样!
我觉得这才是中文教育真正的启蒙:打通生活场景,发现同样的问题;让传统文化中的情感与智慧拨动孩子的心灵,启迪智慧,解决当下、甚至未来的问题。
当然万物启蒙课,只是中文教育“活化”的一种,变体可能有很多,归根到底还是要回答那个在先的问题:面向未来的中文教育,重点在哪里?
韩愈说,文以载道。今天,我们都对这个“道”很敏感,因为觉得“道”是儒家礼教的东西。从深层次去看,是这样,但我们不能为此回避中文教育和传统文化应有的现代性意义。从“活化”的角度去看,重新回归文本与直接语境,完全能发掘出更丰富的“道”,比如审美、哲学——对物我关系的理解、对人际关系的理解,以及思维方式本身的传承。
如果书读得博杂,你自然能发现中国传统文化远不止“父母责,须顺承”这类管得宽的细则,其中也有绮丽的神话、生活美学,乃至放浪形骸之外的想象力与人生观。我们的文化亲近感正是始于那种“他跟我想得一样”的心弦拨动,继而发现“千百年前,他比我还透彻”,最后形成的,才是那种以现代视野体悟传统智慧的交融感觉。
差不多整整一个世纪以来,东方思维方式在中国,被看重的程度远低于西方科学理性主义,但事实上,这些中国人觉得“过时”的思想,却是很多西方思想家、小说家的宝藏。
比如莱布尼茨对《易经》的推崇,比如老子思想对厄休拉·勒古恩、丹·西蒙斯等科幻小说家的影响。特别提出科幻文学,是因为这是一种以多元视角反思现实、解决未来问题的文学。很多科幻小说都透露出这样一种见解:极有可能,未来在科学主义为之却步的地方,比如关于自然困境、宇宙问题、机器伦理、终极道德等等,东方哲学能另辟蹊径地提出解法。
而这些,从课堂的角度看,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是被束之高阁的。所以今天谈中文教育,谈该背多少诗词、该不该练书法、该不该背《三字经》、《弟子规》、该不该穿汉服拜孔庙,在我看来,都在“道”这条路上,偏离得太远。
吴慧雯专栏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教育行业独立观察人。历任外滩教育、顶思、爸爸真棒主编,现开创EDU东西公众号,致力于从媒体角度发现与记录这个时代教育的发展与价值。
-END-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