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剧指北的《1.0》和《2.0》探讨了儿童剧的内容和质量。除了戏剧的本身,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会直接影响观剧效果,那就在本篇聊聊吧!
文|Beth 图|Unsplash
1.需要好运气
不管做什么,都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看剧也是如此,特别是全家总动员的时刻。
天时:天气晴朗
不下雨,不刮风,别遇上极端天气。比如我在今年夏天就遇到了红色预警的台风天。To go or not to go?简直上升到哲学思考的层面!
地利:交通方便
去的路上别正好是上下班高峰期,别堵车别迟到;回程能顺利打到车或者能赶上末班车。在魔都看剧,往返时间比较长,提前规划好行程,也是不二法宝。
人和:安静沉浸
座位周围既没有熊孩子晃来晃去,也没有彪形大汉挡着你的视线,还没有一直玩手机的晃了你的眼睛,更没有阿叔阿姨边看边聊剧情……
如果这几点同时得到满足,简直就是完美啊!毕竟,每位观众走进剧场的初衷就是追求一场极致的全方位的视听体验。
2.观众要做的
1/ 慎带孩子
儿童剧自然是要带孩子的了。如果不是儿童剧,到底该不该带孩子去呢?除非孩子特别感兴趣的,不然还是要多做沟通。父母们望子成龙,但是儿童的理解能力有限,未必能欣赏得来。曾经看到过小朋友听音乐会,坐在那里百般聊赖无所事事。而旁边是一位金刚怒目的老母亲,那一脸恨铁不成钢的神情简直了!一大一小强烈反差产生的效果……喂!你们让我笑场了!
2/ 按时到达
迟到真的是一个让人超级头疼的问题。大型的演奏会演出开始后,为了保证效果,迟到观众在演奏期间是不能入场的,只能在曲目间隙入场。记得有一场演奏会第一首曲目结束后,大批观众蜂拥入场。台上的艺术家们就只能坐在那里等着迟到观众一个一个就坐,感觉尴尬得空气都凝结了。而这种迟到入场居然能持续到第三首曲毕。
带小朋友看剧,强烈建议一定要提前到达现场。至少要留出15分钟,最好是提前30分钟到达。通常儿童剧院都会有相关介绍和体验活动,可以在短时间内拉近剧目与小朋友之间的距离。提前到达不仅可以带孩子熟悉环境,也可以借此时间去洗手间、吃点喝点东西(剧场内是不允许带食物和饮料进入的)、还可以简单和孩子聊聊剧目。
3/ 选择合适
观剧指北《2.0》提到的《晚安月亮》和《逃家小兔》分别是有中文版和英文版的。儿子对英文版内容很熟悉,所以我们选了英文场。一对母女坐在我们后面观看,台上每说一句台词,妈妈就会给女儿翻译一句,而且是边吃边翻译。我当时礼貌地提醒了他们不要影响他人,其实真正想说的是:如果小朋友没有读过这个绘本,完全可以选择能听懂的中文版!为什么要选择一个她听不懂的版本呢?选择了一个需要翻译的版本不仅打扰了别人观剧,也影响了孩子的专注度,看剧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我曾经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通常一个完善的儿童剧场的检票口外,必定有一个简式西餐厅,顾客绝大多数是爸爸!我带着我的疑问,咨询过剧场工作人员:是不是儿童剧票太贵,爸爸不(没)太(有)舍(兴)得(趣)看?
得到的答案让我哭笑不得:不!是因为爸爸会在剧场里刷手机!妈妈觉得太丢人!还不如让他们在外面刷手机……
其实总结下来,带孩子看剧就是这几点:
孩子吃喝拉撒的生理需求务必先搞定;
家长放下一切与孩子融入在剧场之中;
尽量不让自己和孩子影响到其他观众。
观众的行为需要约束,剧场肯定对自己也要有要求。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会产生难忘的体验。之前有机会参加过一个剧院的观众工作坊,特别有意思。主办方希望听到来自观众最真实的声音,特别是不满。于是就通过公众号招募报名,最后筛选了10位观众参加活动。观众按照戏龄分组,对剧院展开360度无死角的头脑风暴。嗯,确切地说就是吐槽大会。
这次的工作坊活动也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吐槽的范围之广之大之深,让我感叹在现如今追求体验极致化的时代,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消费者的最终选择。从停车场太远到洗手间排队,从广告官方宣传到舞台观赏角度,从购票体验到周边产品。通过服务设计的思维把客户的行为进行了梳理,找到客户的痛点,了解认知的差距,发现改善的机会。然后尽可能地去提升,以求达到客户体验最优化。
这几年,魔都的儿童剧场都在致力于为孩子和家长创造一个安全有序快乐轻松的亲子空间,比如:干净方便的卫生间、宽敞明亮的休息区域,以及散场后的互动环节等等,有了更多人性化的考虑,剧场的用心,观众一定能感受得到。
身处在上海这样的环境,对于热爱文艺的老中青少年来说,真的是太幸福了……我也期待着儿童剧的舞台越来越多元,题材越来越丰富,内容越来越精致,观众越来越懂行。足不出沪,就可以看遍全世界的优质儿童剧,陪伴着孩子一起长大!
写到这里,观剧指北告一段落。各位读者如有特别想了解的,可以评论留言。希望有机会将4.0、5.0继续进行下去!
祝2019观剧愉快!我是魔都文艺老母亲Beth。
-END-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