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办平和学校(下文简称“平和学校”),在沪上已是一所家喻户晓的老牌双语学校,每年招生季学校门口都门庭若市。
今年春天,上海青浦平和双语学校(下文简称“青浦平和”)正式对外招生,此消息一出,一时间在各大教育论坛“炸开了锅”,一度成为了热门话题。对于青睐平和学校的家长而言,孩子又多了一个机会。
文|Joe 图|DuVision
从官方微信发布招生信息,到召开家长说明会,青浦平和只用了两天时间。数百位家长参加了家长见面会,他们对青浦平和充满了期待。
这所九年一贯制的寄宿制学校,非常顺利地完成了第一次招生——98名小学一年级新生及48名六年级新生,成为了这所新学校的首届学子。
可是,青浦平和与位于浦东的平和学校究竟是什么关系?在师资配置和教学理念上是否一致?青浦平和究竟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带着疑问,菁kids采访了青浦平和双语学校的苏晨杰校长,揭开这所新校的神秘面纱。
青浦平和的“英雄出处”
在一间格调雅致的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苏校长,她正在忙着发一封工作邮件。看到我们这些造访者,便热情地请我们到会议室详谈。
苏校长是个走路生风、说话爽直的人,当被问及青浦平和与平和学校的关系时,她直截了当地说:“青浦平和,严格地说,并不是平和学校的分校,因为它们的举办主体和法人代表并不相同,但青浦平和是由上海平和教育集团全权委托管理的一所学校,所以在教学管理、师资配置、教育理念和学校定位上,与上海平和学校是一脉相承的。”
据苏校长介绍,青浦平和有超过30%的教师是平和集团派出的资历深厚的教职员工;另有平和集团从全球范围内招聘而来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外教;还有少于三分之一的新聘教师,他们具有硕士学位,并在平和学校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岗前实习培训。
而苏校长本人自1997年大学毕业后,就在平和学校就职,迄今为止已有21年。由她掌舵的青浦平和,将在传承与创新中带给孩子们什么样的优质教育?
润物无声的养成教育
在青浦平和的每间教室和公共场所中,都张贴有声量示意图,详细地把声音分为:
5度Outside——Screaming and shouting. Outside voice never use inside;
4度Presenting——Loud voice. Everyone can hear you;
3度Group Work——Speaking Voice. Only your group can hear you;
2度Partners——Whisper voice. Only one person can hear you;
1度Quiet Places——Silent. No talking.
在一堂生动的音乐课上,任课老师正在用非常活泼的教学方式,教一年级的小朋友表演一首有关雨声的儿歌。老师一边用钢琴伴奏,一边教小朋友们使用一度的声音演唱小雨的部分,使用五度的声音演唱大雨的部分。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在不知不觉中,就逐步帮助孩子们掌握了控制自己音量的能力。
通过这个细节,不难看出学校对于培养孩子的教养,颇为用心。让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也是青浦平和“养成教育”的重心。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养成教育便是以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为目标,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孩子的可塑性很强,是养成教育的敏感期和关键期。青浦平和把养成教育的核心浓缩为55条念起来朗朗上口的班规,用中英文的形式张贴在班级醒目的地方。这其中不仅仅包含有学习习惯的班规,还有很大一部分行为习惯的班规,比如“说话先要讲礼貌”、“打喷嚏时捂住嘴”、“餐桌礼仪真优雅”、“赞美之词挂嘴边”、“彬彬有礼打电话”、“乘坐公交不吵闹”等,从中可以感受到学校对于培养孩子品行、美德、修养是非常重视的。
苏校长认为,只注重考试结果的教育难免有失偏颇,青浦平和非常关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所以,在学业方面,他们把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综合考量。在习惯养成方面,也要考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是否在课堂上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是否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注重过程的评价体系,让养成教育的实施更具备了操作性。“我们希望从青浦平和走出的毕业生,不仅仅是学业优秀的学生,更是一个扎根中华文化、有国际竞争力的有教养的学生。”苏校长满怀期待地说。
中西合璧的融合课程
相比只招收外籍学生的国际学校,青浦平和的招生对象以国内学生为主,所以在办学理念上,苏校长一再强调“中西合璧、兼容并蓄”。
“‘拿来主义’照搬国际学校的模式,并不适合中国国情。现在世界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我们中国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作为一所本土的双语学校,青浦平和一定会扎根于传统文化,把我们国家扎实的基础教育夯实并传承下去;同时,要放眼世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学生。”苏校长由此引出了具有平和特色的“融合课程”。
她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也许存在某些弊端,但也不能妄自菲薄,国内的基础教育为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学业基础。不论是学生将来参加高考,还是出国深造,都离不开实实在在的基本功。因此,青浦平和将始终以严谨认真的态度来贯彻国家课程。
同时,苏校长也非常推崇中华传统文化。在课程设置上,学校也会加入多方面多角度的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如5年级的中医理论与实践等探究性课程。苏校长回忆,在平和学校时,她就参与设计过原国际部的中医舌诊课程,通过这种有趣的课,让学生们对中医的“望闻问切”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们对此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引发了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索。
为什么会选择中医作为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呢?原来苏校长的母亲就是一名中医,从小耳濡目染,中医的辩证思维逐渐影响了她的处世哲学:事物要辨证地去看,不走极端,中庸对待。这和青浦平和“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办学理念十分契合。
在苏校长看来,中西融合教育中,国内的基础教育是“锦”,而双语教育是“花”,只有织出质量上乘的锦,双语这朵花,才能大放异彩。
苏校长本身就是一名从事英语教学多年的教师,在双语教学中拥有丰富的经验,然而主帅青浦平和这所新学校,她还是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她说,面对不一样的学生,不一样的教学环境,他们在上海平和学校积累的很多英语教学资源和课程设计,都不能简单地“拿来就用”,必须要经过本地化处理,才能化为己用。对于学生而言,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为此,她要经常指导学校里的外教和中教准备教案、设计考卷等,为孩子们设计最为合适的教育路径。
以“中西合璧、兼容并蓄”为核心的融合课程,也体现在中外教一起办公备课,一起为孩子们上课等其他形式上。中外教的关系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外教利用自己的英语母语语言优势和生活背景,中教利用自己的汉语母语语言优势和中国文化,协作完成融合课程的实施。
除了英语学科,学校还设立了由外教教学的艺术课、戏剧课、体育课、腰旗橄榄球等兴趣课,为孩子们营造出多元化的国际教学氛围,发展兴趣,开拓思维。
需理性看待的寄宿制度
寄宿,让很多家长在选择学校时,心存疑虑。
一方面,担心孩子能否适应寄宿生活;一方面担心寄宿会疏离亲子关系;还担心寄宿生活会对孩子造成性格上的不良影响。
苏校长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无需将寄宿制妖魔化,家长们应该理性地、辩证地看待寄宿这个问题。青浦平和是一所具备寄宿条件的双语学校,每年都招收一部分寄宿学生,学校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会帮助孩子适应寄宿生活。
“对比生活在家庭暖房里的孩子,寄宿的孩子自我成长得更快,没有了父母在生活、学习上事无巨细的安排,失去了祖辈们捧在手心里的过度呵护,他们能够逐渐学会独立处事的能力,学会管理自己,学会适应环境。”她说。
独立、坚强、勇敢——这些优秀品格是在苏校长还是一个小女孩时,她的家庭就着重培养的。
她回忆道,大约还在读二年级时,有一天放学,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同学们纷纷被家长接回了家,只有她无人来接。尽管她自己带了一把小伞,可是当时狂风大作,雨水滂沱,一把柔弱的伞根本无济于事。无奈,小小的她撑着这把小伞,顶着狂风,冒着大雨,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不知摔了多少跤、流了多少泪,终于跌跌撞撞回到了家。外公外婆早就候在家里为她准备了毛巾、热水,为她驱寒。后来她才明白,这其实是母亲的安排,不去接她,就是为了培养她独立、坚强的品格。
而寄宿,在培养孩子独立人格、自我管理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纵然如此,对一小部分具有严重分离焦虑的孩子而言,寄宿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此外,寄宿永远不能解决父母想把孩子扔给学校以减少麻烦的问题。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国,作为青浦平和的校长,苏校长也被问到她理想的教育模式是什么样的。她含笑回答道:“很幸运,我现在从事的教育模式,就是我理想中的教育模式。中西合璧,兼容并蓄,根植本土传统,放眼世界文明。我会继续为之努力下去。”
家长说
请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家庭。
我叫马健雄,是青浦平和双语学校六年级一班马嘉廷同学的父亲。马嘉廷是家中长子,他还有可爱的弟弟妹妹。我目前在一家实体制造企业担任董事长一职,夫人就职于航空公司业务合作单位。
你们为什么为孩子选择了青浦平和双语学校?能分享一下你们的择校标准或择校故事吗?
我身边有三位至亲好友的孩子都在平和接受过教育,其中一个孩子是我们看着成长起来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平和培养出来的孩子相较其他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习惯、生活技能和沟通处事上更出色。平和的学生既有国际化视野,又有开创性思维,既了解世界文化,又通晓中国古今,外边一文,内心雍厚,这是我为孩子选择青浦平和双语学校的原因所在。
机缘巧合为孩子择校时结识了苏校长,沟通交流过程中,为平和“平而不庸,和而不同”的理念所吸引,更为苏校长的全人教育理念所折服。在这里分享一个小秘密,在平和学校的大厅里挂着一幅苏校长和她当年学生的合影,当年的小姑娘今天已成长为平和的优秀老师——就如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所唱。
作为家长,在择校这件事上我和孩子母亲只进行引导,未直接代替孩子进行选择。孩子在参加了平和学校组织的夏令营后,坚定地告诉我们这就是他喜欢的学校,他想在这里读书成长。
择校时,你们最看重学校哪方面的优势?
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管理团队,教育理念定位以及往届升学情况。
您认为学校哪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
学校现在是一个过渡性的园区,场地有限,不能开展更多的体育活动。
我希望孩子不但有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健康的体魄。希望他能多多参加丰富的体育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永不言败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现学校食堂偏小,采用配送餐食,孩子们都处在快速长身体的阶段,希望学校能注重学生饮食多样性搭配,也考虑不同体质孩子饭量的匹配。
当然,现在是个临时过渡校区,已经很棒了!很期待李虎团队设计的新校区落成!
人生是长长的赛道,除了学校的硬件基础条件和软性培养环境,茁壮成长的孩子们需要理想,需要毅力,需要坚持,希望他们在平和不断提升,践行“自控,主动,专注,效率”,未来可以享受更美好的人生。
开学这几周,孩子对新学校有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反馈?
学校的英文环境非常好,孩子能处于沉浸式英语教学的环境中,这对孩子未来英语口语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
-End-
菁kids 2018 11月刊 《新校气象》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探校探什么?
|封面故事|
惠立学校校长周淑群:我们这样实践全人教育
华师双语校长龚德辉:教育面向未来,而我永远是一个实践者
青浦平和校长苏晨杰:根植本土,做放眼世界的“融合教育”
|父母社区|
偏科要紧吗?
硅谷妈妈上小课
妈妈走过的路
一年级的烦恼
|美食|
你也怕烹饪肉类?试试简单快手的鸡胸肉做法吧!
|话题|妈妈们上的课
跳一支舞吗?在夏威夷
谈谈做饭这点事
补上人生的第一课
|教育家笔记|
一条鳟鱼带来的教育启示
|特别报道|
来自哈罗的小狮,已经来到上海啦!
|父子说|
愿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关于女性成长,家中男性成员如是说
|在读|
当我们谈论“尊重孩子”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看世界|
德克萨斯:心中所想,心中所念
本文原载菁 kids 11月刊《新校气象》,印刷版于2018年11月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进入微店订阅。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