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为妈妈的路上,guilty的感觉好像一个个飘浮在空气中,很容易击中我们内心的点。
文|吴慧雯 图|来源于网络
40岁的阿雅,做了一档要“诚实面对自己”的旅行节目《奇遇人生》。
第一集《荒野的呼唤》,阿雅请了小S去非洲赞比亚探访大象孤儿院。一对中年密友,一段“在路上”的记录,被4000多万人点击观看。有人震撼于大象悲惨的境遇,有人感慨女性人到中年的心理投射与自我突破,抑或两者都有。
40岁,进入家庭,有了孩子,这可能是阿雅与小S第一次在荧幕前展示其老母亲心态的一面,在此之前,她们的公众形象是万年少女。
节目开始,坐在越野车里、素着脸的小S对阿雅说:“没有办法参加许老三的毕业典礼,她要升一年级了,而且还有表演。我那时候跟她说,宝贝,你的毕业典礼妈妈没办法参加。她说为什么?我说因为我要去非洲,然后非洲之后还要再去工作。她说我不要你不来,你要来。”
画面下一秒,小S靠在椅背上,泪光隐约,“真的很guilty。”
潜台词是,如果不是你的邀请,不是为了你的节目,我大概不会错过女儿的典礼。
在成为妈妈的路上,guilty的感觉好像一个个飘浮在空气中,很容易击中我们内心的点。
小时候孩子的活动与典礼、TA的小心愿与带着期盼入睡的小脸;大起来要考虑竭尽所能选一所好学校、要支持TA在学术与社交中建立自己的竞争力,然后就该进入冲刺理想大学的关键期了……
好像在妈妈的心目中,孩子的每一秒都是关键期,每一个关键期妈妈都想做到最好,做不到的时候,无数guilty的泡泡会在我们周围一齐爆裂。
然而很多时候,一位母亲的愧疚感,并不是因为她做了错误选择,而是在惯性的付出中,她开始相信,把时间留给自己喜欢的事、自己想走的路,是件不正确、不会得到支持、一定会弄坏平衡秩序、最终会引爆愧疚的选择。
比如小S,大象是她最爱的动物,赞比亚是她想去的地方,和阿雅拍《奇遇人生》,是她喜欢的工作。但遇到孩子的“关键时刻”,她的guilty就会成为心底一块铅。
就像有时候,投入职场,选择学习、接受培训,或是开始一段意义重大的远行,其实是我们想做的事,但遭遇孩子的“关键时刻”,妈妈就会放弃,情愿对自己guilty,也不想对孩子guilty。
而在普通人的人生中,很难出现一个像阿雅这样的朋友,以强大的说服力将“妈妈”拖拽到另一个频道,告诉她们,留一些时间做自己。
踏出这一步,其实可能对孩子更加意义重大。
因为记者的职业,我很幸运能看到各种各样不同孩子的成长路线,透过孩子看到各种各样不同的家庭,看到不同“母亲”的面貌与选择。
要说“成功”的孩子有没有共性,还是有的,那就是与孩子保持亲密关系的家长,尤其是妈妈,无论个性还是生活,无论做职场女性还是全职妈妈,总会守住一种稳定的自我价值与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孩子是一张白纸,需要把图景设计好,却从没想过,在孩子眼里,妈妈也是一张白纸,我们的行为、态度、生活方式,都是描画白纸的点、线、面,构成孩子无时不刻不在观察、效仿的画面。
我们期望孩子形成的图景,永远不像孩子眼里见到的图景那么有影响力。
所以,当妈妈去做自己,通过工作、通过各式各样的学习,去突破自己的边界,其实就是在言传身教。当孩子在成长中遇到艰难处境,妈妈直面内心的选择、主动突破僵局的勇气,都会成为他们内心的力量之源。
相反,如果做一个充满牺牲精神的妈妈,不对任何他人有guilty,那么必然对自我充满guilty,而一个对自我充满guilty的妈妈,又怎么带给孩子快乐和勇气?
在《奇遇人生》第一集里,热爱大象的小S与阿雅,在拍摄中经历了两只小象的走失,亲眼目睹丛林中一只被偷猎而惨死的大象,听野生动物救援的志愿者讲述失去妈妈的小象在夜里噩梦尖叫的故事。
地球上生命一体的牵连感,生命被伤害的切肤之痛,让小S五次崩溃痛哭,在节目最后她说:“回去以后,我一定要告诉我女儿,生命真的很需要被尊重。”
“尊重生命”这种极简而丰厚的道理,从纸上得来却很容易被看浅。但经历过这一切的小S,再去跟女儿谈“尊重生命”,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表达与影响力?
硅谷投资人、国家文津图书奖得主吴军博士某次在北大演讲时就开宗明义地说:决定人一生“命”和“运”的东西,就是见识。
历练即见识。一位母亲能给予孩子的最重要的无形财富,可能就是见识。
如何修炼成一个有见识的母亲?
终身学习,永不放弃建设自己,永不放弃突破现状的勇气。母亲走通过的路,才是孩子成长的阶梯。
-END-
吴慧雯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