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出游恨不得一路上课?这位妈妈说其实还有更好的方式

一厢情愿的主动“授课”,仍然是行不通的,feed her interest,等待她的兴趣和提问,仍旧应该是通行不变的法则。

文:Cocoa 图:Cocoa提供


旅行,常常被成年人以或浪漫或深沉的态度做出各种诠释,但是对于孩子而言,其实都不过是脱离了熟悉环境的另一种成长体验而已,因此旅行的目的地,自然也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发生变化。

从茉茉一岁不到开始,我们就带着她或远或近四处跑,一度几乎每一两个月就要出趟门。实在是觉得小朋友在都市里太不接地气,想把她像小动物一样放归山林。因此去的都是依山傍水、明目悦心的所在,让她能够上天入地下海地玩耍,还要和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各种各样的动物亲密接触。在这些旅行里,从扶站在洗衣筐里淋浴,到在千年冰川上徒步,从与大熊猫互相拥抱,到坐直升飞机俯瞰鲸鱼,她实现了数不清的人生第一次。

三年前我们搬来加国,家门口就有山有河,学校有自己的森林,时常在林间上课,地气已经接得足够。旅行的频率锐减,重心也适时应务地从自然转向人文。

克制“授课”的冲动,等待孩子提问

前年,我们去纽约,连逛几天博物馆美术馆,走到我都觉得脚软。茉茉却适应得相当好,玩得也很愉快。我觉得她已经准备好了,于是去年暑假,就与小伙伴们一起,去了欧洲,德奥捷克。对于带茉茉去欧洲,我曾经有着很深的执念,觉得去这样人文精华俯仰皆是的地方,如果不能记住些什么,学到些什么,不啻入宝山空手而归。于是总忍不住要拉着她絮絮叨叨,结果是她烦躁,我抓狂,像无数次输错密码登陆Wi-Fi失败,怎么也没法连接成功。我也因此意识到,虽然人文之旅的确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以及更多的引导,但是一厢情愿的主动“授课”,仍然是行不通的,feed her interest,等待她的兴趣和提问,仍旧应该是通行不变的法则。

今年三月的春假,我们又去了一趟欧洲,维也纳、威尼斯和佛罗伦萨。这回,我试图管住自己的嘴,茉茉也表现得远比去年活跃而有兴致,小脑袋里时不时就噼里啪啦冒火花,问题多多,想法多多,似乎Wi-Fi自动就连上了,且网速很快。

临行前我几次想着该跟她说说什么是文艺复兴,但都忍住了。直到在机场候机的时候,茉茉翻看Florence Just Add Water这本书,看到圣母百花大教堂是天主教堂,跟我说“天主教很坏啊”,我诧异,问原因,她说以前在书上读到过天主教会强迫别人信教,还会设法敛财。于是我非常自然地和她谈起中世纪的宗教统治,从圣方济各的新的宗教思想再谈到文艺复兴,算是完成了我一直想做却没有找到机会做的预热。

因为茉茉对合唱团的兴趣,在维也纳,我们参加了霍夫堡小教堂周日的弥撒,就为了听一听有五百多年历史的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唱赞美诗。整个弥撒仪式大约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气氛庄严。其间不时有合唱团的歌声从楼上飘洒而下,清澈纯净,在教堂的穹顶之间悠然回荡。茉茉扯着我的衣袖轻轻说,妈妈,他们的声音好像是在天上。作为一名早已跃跃欲试的中文家庭教师,我这时才压低嗓门,把从第一支歌开始就一直忍着没说的那句话说出来:“嗯是的,中文里有个词,叫天籁,就是形容这种感觉。”

之后,我们又在暮色中造访维也纳中央公墓,去拜谒那些音乐之魂。茉茉辨认着那些她在书里读到过的名字,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每一位的墓前都有鲜花簇簇,古来圣贤,何曾寂寞。而其实中央公墓第一排最显眼的位置,是留给当时那些地位显赫的皇室贵族的。我只提醒茉茉留意一下,那些墓碑石刻徒然华美,却全无后人的哀悼追思。两相对比,逝者如斯,时间的河流会冲刷掉什么,留下些什么,不言自明。

在威尼斯,我们夜访总督府,在空寂无人的建筑里,寻找昔日共和国的威严与荣光。茉茉对于美女向导关于政治历史的讲解兴趣不大,我们也没有阻止她在当年处理与共和国命运攸关的重大事件的各大议事厅里疯跑。当向导指着壁画里经常出现的头戴皇冠的女神,让我们猜这是谁的时候,茉茉自己跑来准备听故事。向导说,这女神就是威尼斯。她的王冠与权杖,是为了告诫那些初入政坛的年轻贵族,你们并不拥有这个国家,掌控一切的是威尼斯自己。权力属于共和国而不是你们。茉茉听完,脸上的表情有点迷惑,我们这才对她解释了几句,又说,你不是整天都嚷嚷着要自由要平等吗,喏,这就是自由平等的保障。

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根本不需要语言的。旅行中的收获,更多是依靠全身心的感受而来,并不是耳朵听听而已。

我们在威尼斯的圣方济会荣耀圣母教堂看到提香的《圣母升天》。这是我们在家里的画册上看熟了的画,可见到本尊,才知道是何等恢宏。教堂高高的穹顶,繁复的花窗以及仿如来自天国的光线,都是原作不可分割的部分,愈加映衬出圣母的荣耀与光辉。看画册与看原作的区别,小孩子也轻而易举就能感受到。隔壁就有乔瓦尼的《圣母与圣婴》,与近旁中世纪相同题材的画作形成鲜明的对比。茉茉指着后者说,那个圣母的脸好奇怪,看起来像是在生气。她的背后金灿灿的,因为她是神。另外那个,她指着乔瓦尼的说,看起来就比较美,比较温柔,也没有金色了,不像神了。这种时候,文艺复兴从神性到人性的回归,对艺术的滋养与解放,亦无需赘言,她也自然能体会一二。

善用资源,做同行者而不是随行者

带孩子旅行,善用资源也是一项重要技能。比较之前在纽约与去年在欧洲逛博物馆和美术馆的经历,我发现有一个重要差别。美国的博物馆美术馆,在照顾儿童兴趣方面做得非常细致周到,有为孩子设计的语音导览与活动,令人惊喜。尤其是MoMA,茉茉曾在那儿跟着语音导览从一楼走到五楼,逛遍每个展区,兴致盎然。但是欧洲我们去过的那些地方,语音导览完全没有为孩子考虑,枯燥乏味。所以为了弥补这个缺憾,这次在佛罗伦萨,我试着通过Viator预定了几个为孩子设计的guided tours。

于是在旧宫,在学院美术馆,在乌菲兹美术馆,都有一个熟知本地历史文化、会讲故事又会哄孩子的和善向导带着茉茉走走逛逛,还设计了小活动小奖品。

因为有新鲜感,茉茉和人家聊得热火朝天。在旧宫,人家告诉她那个大厅面积那么大,却没有一根柱子,她立刻说,和威尼斯总督府那个大房间一样呀,我还在那里跑来跑去呢。对方说原来总督府你也去过啦,这个的确就是模仿那个修建的呢,只是更高。这需要很精密的数学计算,所以数学很重要哦。我在一旁笑坏了,数学很重要,这话我和她唠叨一百遍,大概都不如此时此地人家一句话更能引起她的思考。

在大卫美术馆,茉茉很内行地和向导聊看过的不同画风的圣母领报,聊米开朗基罗与达芬奇互相看不顺眼的八卦。虽然有点不着调,但是我知道她小脑袋里以往看过的学过的东西都被调动起来,正在一一试着与眼前的见闻对应串联。这样活跃兴奋的状态使我觉得订这个tour真是个太英明不过的决定。

而且我自己也得以有闲暇安静地看一会儿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我们各自的需求都得到了很好的满足。比如当茉茉被大卫雕像的鼻子的故事吸引过去的时候,我可以好好地看看旁边的那几尊奴隶像,能够强烈感受到,真的如米开朗基罗所说,那是原本就被禁锢在石块中的灵魂,只不过是被他释放出来了罢。

我想所谓亲子旅行,父母是孩子的同行者而不是随行者,不是只需要当好导游保姆司机。父母同样也要有自己的兴趣点,有所思所想所感,与孩子才能有更好的交流与碰撞。

根据不同目的地选择旅行的方式

比较前后两次去欧洲的经历,还有一点区别是,去年茉茉有好几个同龄的小伙伴,而今年只是我们一家三口的旅行。

与小伙伴一起出行的机会无疑是极其宝贵的。去年在萨尔茨堡的米拉贝尔花园合唱DO RE MI,在布拉格蹬着脚踏车改装的移动吧台走街串巷,更早以前,在梦莲湖上上下下爬石头山,徒步11公里去看Lake O’hara,莫干山烤火,大理溯溪,这些都是非有小伙伴而不能完成的高峰体验。但是如果想要让孩子静下心来,细细欣赏感受一下人文之美,可能还是一家三口闲散舒适的旅行更为适宜。

所以,根据目的地不同选择旅行的方式和同伴,也是很有必要的。

每一次旅行都是与世界产生更多联结的一次机会,而孩子常常是以成年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去和这个世界产生联结的。

在佛罗伦萨的Pitti宫,茉茉在一幅我完全没有留意的画里认出了去年在维也纳美泉宫看到过的玛利亚皇后。我诧异地问她怎么认出来的,她指着画面左下角说,我认出了这两条狗,维也纳那张画里也有!我为了这个我完全意外的点乐了好久。

最近这一年多来,茉茉还一直叨叨说想再去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但她根本没搞清楚她还想再去的那个地方,其实是离拉斯维加斯还有五小时车程的美国犹他州Canyon Point。她不会记得那间大名鼎鼎的安缦酒店,也不会记得闻名遐迩的羚羊谷这个名字,但是她记得她在沙漠荒野之中策马奔驰的那种快感,记得随着马蹄一起飞奔的牛仔的小狗和时不时窜出来的大耳朵野兔。对她而言,这就是关于勇气,关于自由,关于激情的记忆。

所以,一次旅行之中,就算她一个地名人名都记不住,但是她以自己的身体发肤,以敏锐五感与这个世界发生联结的那些瞬间,必然会一直存在于她的情感记忆之中,长久地滋养和丰富她的生命。

这不仅是对她,其实也是对我而言,旅行的意义。

茉茉现在正是痴迷阅读的年龄,每每在书里读到什么,总和我说想要去看看。我总是笑着说好好好。书本把世界带到了她的眼前,而我想把她再带进那个更真实更立体的世界,去更深更美更广阔的地方。

-END-

菁kids 2018 7-8月刊 《和孩子一起看世界》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亲子旅行,你的期待是什么?

|封面故事|

旅行路上的刻意教育与无心插柳

亲子旅行三阶段行走地图

与孩子同行,用身体发肤感受世界

封面模特Adrian一家的旅行

|话题|

公立高中“出国党”:

赵馨语:学会逆风飞翔

施慕涵:随遇而安的“野心”

饶竞由:感受人生中的每一次颠簸

谈笑:火山在平静的湖水之下

|父母社区|

“逆向亲子游”——带爸妈出游的特别体验

做好事记小时

给云舒的一封信

真正的亲子旅行是一场家庭旅行

|在读|

慎用奖惩,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

|超·爱美食|

夏日怎能没有冰!

|父子说|

“女儿奴”的告白与“小酷哥”的育妹指南

|看世界|

在温哥华,和女儿一起学滑雪

本文原载菁 kids 7-8月刊《和孩子一起看世界》,印刷版于2018年7月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进入微店订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