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让爱传递

Sharing Love Through Public Serviec

一般而言,慈善和公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小橡树对此的诠释是:慈善指帮助弱势群体摆脱困境,获得基本的生存权;而公益是指解决或改善社会问题,谋求公共利益的满足和维护。

采/文:阿褚 编:曹新星 图:受访人提供


在四川巴中的大山里,六岁的小男孩王智民看着面前从未见过的画具有些惴惴的,他拿起一只蜡笔轻轻划了一道,问从北京来的小橡树老师:“这是什么颜色?”“棕色。”小智民面带惊喜,开始了他的第一笔彩色涂鸦。

抵达小智民的家要开过七个小时的盘山路,年久失修的土坯房爬满裂缝,房顶瓦片下只有一块塑料布遮风挡雨,唯一的取暖源是地上的小火盆,灯光时明时暗……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智民已经认得很多字,墙上贴着学校发给他的奖状,是他认真学习换回的荣誉。

与这个孩子的聪明努力相对应的,却是被命运搓出褶皱的现实——小智民身患先天性左下肢短缩畸形,踝关节僵硬,导致行动不利,被认定为三级残疾。因为治病,家中负债累累,妈妈在小智民两岁半时留下一封信离家出走,爸爸常年在温州工厂打工,晚上兼职赚钱养活小智民和爷爷奶奶。每天,在湿滑的山路上,小智民伏在年迈的奶奶背上上学、下学。

时光退回三个月前,在北京的小橡树幼儿园里,孩子们正在热火朝天地为岁末慈善义卖演出做准备。除了每个孩子都要表演节目外,年纪大一点的孩子们正在用幼儿园采购的美丽水晶珠制作首饰;毕了业的孩子们在重阳节大集上摆摊义卖,自愿捐出所得;而年纪小的孩子们则在烹饪课上制作饼干,他们忍住扑鼻的香气,咽下口水说:“这个饼干不能吃,要卖了筹款给大山里的小哥哥做手术。”

2017年3月,小橡树公益中心资助王智民在西安济仁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孩子康复良好。这个手术的成功,不仅意味着一个男孩可以自由地行走奔跑,更意味着一个贫困的家庭可能拥有拨云见日的未来。

自2001年创始之日起,十七年来,小橡树幼儿园的孩子们一代代坚持着岁末慈善义演筹款的传统。在王智民之前,已经有二十多个先天有疾的孩子通过这些善款手术,改变了命运的轨迹。

小橡树幼儿园的创始人王甘老师说:“小橡树的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世界上有很多没有他们那么幸运的孩子。于是,孩子们做手工、唱歌、表演……筹款去帮助他人。小橡树的幸运还在于,我们拥有一群特别棒的家长。我们还有校友会,把毕业的橡树孩子集结在一起,开创各种公益项目。这些家长通过行动,把很多想法变成了现实,孩子们从父母身上学到这种公益心,逐渐明白世上的生命本为一体,以助人始,将以助己终。”这位耶鲁毕业的人类学博士和她的同行者们,做起公益来和做教育一样,埋头做事,心中有光。

从慈善到公益:以助人始,以助己终

“从小橡树幼儿园创立开始,助人就是我们教育理念的一部分。一开始,因为我们的孩子还小,所以我们做的更多是慈善捐助,即用财物和关爱救助弱势人群。随着毕业生的增加,孩子们长大了,能力也提高了,我们自身的经验也在增长,思考也更加深入,包括对慈善和公益的理解。”小橡树幼儿园园长王芸老师对过去十几年帮助过的孩子和机构饱含感情、如数家珍。

一般而言,慈善和公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小橡树对此的诠释是:慈善指帮助弱势群体摆脱困境,获得基本的生存权;而公益是指解决或改善社会问题,谋求公共利益的满足和维护。

每年,小橡树的毕业校友都会前往廊坊特殊学校,和那里的孩子们共度一个欢乐嘉年华,特校的孩子往往还能记住上一年来的小玩伴的名字。在小橡树校友会的全力组织下,廊坊特校项目已经坚持了五年。会长小果妈说:“这些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玩伴,是和社会同龄人接触的机会,我们就尽量把他们需要的送过去。”在这个思路下,除了慈善救助作为常规项目以外,小橡树公益中心还开展了一些很有特色的公益项目。

捐书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教他们用书

2016年,小橡树公益中心先后在甘肃悦乐镇和贵州野马川镇的三所幼儿园建立了三座公益图书馆。“20年后,我们共同影响中国”是这个项目的口号。

“祖国的未来是属于所有孩子的,希望20年后,这些孩子能够彼此理解、互相协助,而不是身处完全割裂的断层。”小橡树公益中心理事长台莉莉回顾项目时说:“整个社会是一个大的生态圈,所有人都是彼此相连的。帮助他人不是自上而下的施舍,而是在帮助当下或者未来的自己。我们希望孩子们学会这种真正的平等和尊重,用更开阔的视角去看待人和事。”

在这两处国家重点扶贫地区,老师们切实地看到了国家拨款带来的硬件升级。以至于同行建馆的小志愿者们都有点疑惑:“这里的硬件看起来很好啊,我们要帮他们什么?”

在这三所硬件标准很高的幼儿园里,要么并没有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要么是崭新的儿童书籍被锁在阅览室里。在世代贫困的山区,成人(包括老师在内)不仅没有阅读习惯,也没有真正理解阅读的意义,最重要的难题是,老师和家长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带领孩子阅读。

“实现教育公平是条极其漫长的道路,孩子们的差距远不止经济差距那么简单。”公益图书馆项目负责人乔乔妈说,“我们在建设公益图书馆的过程中发现,事实上,捐书反而是最容易的一步,最难的部分是教会老师和家长带着孩子真正把书用起来。”

每次建馆,都会有家长志愿者和小橡树毕业的小校友同行,他们在把捐助的书和书架安置好后,会亲身演示各种和孩子们使用绘本书籍的“玩儿法”。从阅读讲故事到编排小戏剧,更重要的是图书馆规则培训 ——只有孩子们会轻声使用、主动归位,才能减少老师看护孩子读书的工作量,避免读书这件事给老师增加负担。

现在,公益图书馆项目小组还在坚持每个月向公益图书馆发送一份阅读指南,将择选的绘本如何讲、如何玩落在纸上,帮助当地老师启发思路。

“幼儿教育是小橡树擅长的,我们想把擅长的内容好好用起来,给别人帮助。除了捐赠图书以外,我们还培训教师。不仅培训他们如何带孩子阅读,还有幼儿教育和奥尔夫音乐的培训。小橡树派出的音乐培训师支持农村教师培训,惠及了数千农村教师。”王芸老师说。

今年,第一家公益图书馆所在的悦乐镇幼儿园的园长携老师来到小橡树参观学习,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进班浸泡式观摩和座谈。园长表示,以前也听过课,知道有这种教育方法,但说实话自己从未切实相信,只觉得那还都是理论,没办法做成现实,这次观摩才算真正摸着头绪了。

除了衍生出对帮带幼儿园的友情交流,公益图书馆项目还为小校友提供了筹书和整理等志愿工作。孩子们叫上原来的校友或现在的同学,在社区或学校里进行筹书活动,腼腆的孩子敢表达自己了,急躁的孩子学会耐心等待了,遇到意料之外的状况也试着独立化解了……孩子们在做公益的同时,自己也成长了。

幸运者的社会责任

“幸运的人,对社会负有责任。这个思想,在美国的精英教育里非常突出。观察下来,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培养出的孩子,即使出身精英家庭,依然能理解民间疾苦,做出能兼顾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决策,也更可能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公平与正义工作。”王甘老师说。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精英们也对宗族乃至社区负有相当的责任,例如抚老恤孤、修桥补路。只是,今天的公益观,不局限于家庭宗族社区,而是将视野放得更大更远。给予的行为,也是需要学习和相互感染的。”王老师接着说。

所谓幸运,并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而助人这件事,也不应该被贴上任何标签。“当我服务他人时,我有想要贡献的能力,他人有此需要,这就构成了助人与被助的必要条件,而不应再把需要的人按条件分成‘值得帮助的’和‘不值得帮助的’。我希望带给孩子的,是一份没有分别心的公益价值观。”小橡树公益中心旗下项目“社区小读伴”的创始人赞赞妈说。

“社区小读伴”是个很有意思的社区项目,通过每周一次面对面阅读分级读物并布置作业的形式,“小老师”(大多为国际学校学生或英文出色的公立学校学生)免费辅导“小学生”学习英文。对于“学生”的录取标准,赞赞妈坚持只要能做到“有热情地学习和能坚持上课做作业”即可,小读伴“有教无类”全都收。事实上,经过时间的自然筛选,坚持下来的小学生大多来自不太有能力为孩子提供课外英文学习的家庭,而往往这些孩子就读的学校,英文的教学能力也都相对较弱。很多孩子通过小读伴提起了对英文学习的兴趣,变得更加自信了。

这种无需翻山越岭却要周周践行的身边公益,对小老师而言,反而有更高的要求。孩子们不光要绞尽脑汁备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还要拒绝玩乐和休假的诱惑,保证每周准时出现在课堂上。在这个过程中,小老师学到了更为宝贵的“责任、尊重和担当”。

在社区小读伴当小老师上了瘾,这个夏天,小橡树公益中心又开启了公益夏令营的新尝试。一群毕业小校友来到启星打工子弟幼儿园,作为小老师带领弟弟妹妹们读书、绘画、手工、做户外游戏、听奥尔夫音乐……甚至还要担负起中午哄睡的工作。一开始,小老师们有的茫然无头绪,有的自嗨自玩,也有的对环境强烈不适应,但到夏令营结束的时候,这些小老师们都悄悄地长大了。公益是个流动的场域,受益的,一定不会只是一方。

培养有公益力的未来公民

“作为未来社会的创造者,孩子们必须懂得:公益是为了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善,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无法回避责任和义务。对一个合格的未来公民而言,公益力会是和职业技能同样重要的人生必备素养和能力。”台莉莉老师说。

因此,小橡树公益中心不仅要统一运营管理平台上的公益项目,更重要的是作为公益项目孵化器,以培训、资金和人力等方式鼓励和支持校友们自己申请发起公益项目。

在这个平台上,热爱博物馆知识的校友们发起了“小小文博志愿讲解员”的公益项目,给小校友们提供学习博物知识,大方表达自己的机会;橡树娃自己发起的公益项目也开始涌现:十七岁的贺贝受社区小读伴项目的启发,创办了MINTED儿童英文图书馆;十七岁的奇奇则利用自身特长,开办了阳光少年羽毛球公益培训……

王甘老师说:“在小橡树,从两三岁的孩子到十七八岁的孩子,再到爸爸妈妈,都是我们公益活动的参与者。而在小橡树公益平台上,毕业的孩子们也会邀请自己现在的同学一起当小老师、一起来筹书、一起去做讲解员……我们希望小橡树的公益精神,从两三岁种下种子开始,不仅能够伴随橡树娃的一生,还能通过这些小使者影响到更多人的人生。”

小橡树的公益行动好像一棵大树,一面生根落地,一面在更大的世界里开花散叶;它又好像一捧亮光,点亮一个人,就会继续引燃更远的希望。


2017 10月刊 《爱是一捧光》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慈善就是捐钱吗?

|封面故事|

爱是一捧会蔓延的光

公益,让爱传递

众爱:杂物的英雄时代

他们是折翼的天使,却不曾被上帝忘记

“援藏村”的故事

|学无止境|

在学校:“请以善小而为之”

专题报道:一位英国老师的志愿者生活

深度对话:神童是否靠天生?

未来艺术家:来自北京海嘉国际双语学校的学生艺术作品

|父母社区|

中西文化对对碰:您会与孩子聊慈善吗?

|专栏|

我眼中的英国公益与慈善

人人都是志愿者

要垃圾分类,不要垃圾国民

捐款与收费

|全家出动|

和快乐私奔,一辆房车游澳洲!


本文原载菁kids 10月刊《爱是一捧光》,印刷版于2017年10月出版发行,点击下方图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进入微店订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