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学校下一站:俄罗斯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每到寒暑假爸妈就忙活起来。因为每到这个时间,我的考试一结束,全家就要为“地球学校”学习做准备。所谓上“地球学校”,简单说就是游历世界。今年寒假,我和爸爸妈妈离开数九寒天的北京,去往更冷的国度——俄罗斯,开启“俄罗斯银装文化之旅”。

文:汤米   编:吴琪、王蕾


 5天5夜的“西伯利亚火车”

此次出行,我们没有在天上“飞”,而是选择了地上“爬”。1月27日,我们乘坐K3列车(西伯利亚国际列车)离开北京,到达终点站莫斯科。途径中国、蒙古国和俄罗斯三国,全程7692公里。

这次乘坐火车去莫斯科并不是爸爸妈妈心血来潮。1990年8月,他们就曾从英国老家利物浦,一路乘火车回到北京。途经英国、荷兰、德国、波兰、俄罗斯和蒙古国,历时14天。最后的5天5夜,乘坐的就是这趟火车,只是车号不是K3,而是K4。

25年过去了,爸爸妈妈想让我也体验一把他们当年的浪漫,看看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与事又发生了哪些变化。那时数码相机还没有问世,更不要说iPhone。爸爸唯一的相机是他的“老朋友”奥林巴斯。由于使用的是胶卷,加上两周的行程,分给这120多个小时的西伯利亚国际列车的镜头少之又少。

而我还是很幸运的。列车开出北京,经过一片枯黄的张家口来到蒙古国薄雪覆盖的戈壁草原,目睹冰冻三尺的贝加尔湖上钻洞打鱼的当地人、积雪压顶的西伯利亚小木屋,这一路的银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随手拍了一路。

虽说如今我们已经很少能见到烧煤的火车了,但在这次“火车”之旅中却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把。虽然机车头分别在中国、蒙古和俄国使用柴油或电,但车厢供暖只能靠煤。每隔20多分钟,列车员就要往锅炉的火塘里添一次煤,每前进几个车站,当地人就用卡车送来煤块。

于是,当火车缓缓驶进莫斯科时,我的手、脸、包括鼻孔都是黑的! 妈妈说这种体验仿佛回到上世纪80年代,她第一次乘火车去苏州看二姨,下车之后人人都成了“矿工”。

 

列车上的国际“春晚”

K3号国际火车是从1956年开始运营的,随着航空业的发达,很少有人愿意把时间、金钱和精力花在上乘坐火车上。我们的车厢里只有8个乘客,左邻是一对新婚夫妇,右舍是北师大毕业的“同窗闺蜜”,外加一个韩国小哥。他因为先前的车厢又冷又孤独,主动搬到我们这来。车长开玩笑说,他们的服务是一对一的。

25年前,与爸爸妈妈一起度过5天5夜的列车员是老徐和小于。爸爸拍下了与他俩的合影照片。他们很友善,大家很快成了朋友。多年之后,车上的旅客像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可列车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状态似乎没有变化。我很快成了小严和小刘叔叔的好朋友。当妈妈拿出25年前与列车员合影的照片时,几乎没人能认出照片中的老员工。“肯定都退休了!”只有薛车长眯缝着眼睛说:“这是老徐,我爸当车长时,是我爸的兵。”

如果你问我,在火车上什么最开心,我的回答一定是:春晚。这次旅行时间接近春节,离央视“春晚”还有七八天,车厢的所有乘客,包括列车员和车长,加上其他车厢的四位新西兰客人,就提前开了我们自己的“山寨春晚”。

我是报幕员加翻译,其他人都表演了节目,有小品、三句半、舞蹈、魔术、流行和美声歌曲演唱。节目演完后还有礼物交换和击鼓传花环节,加上一桌子列车员们做的美食,我从来都没有这样开心过。到了莫斯科,我还舍不得离开。在我看来,这趟火车本身就是一个旅行的目的地。如果让我到达莫斯科后马上返回京,我也不会后悔。

 

在莫斯科红场滑冰

到了莫斯科,第一个要看的地方当然是克林姆林宫和红场。克林姆林宫是莫斯科城市的中心,只有五分之一的建筑可供游人参观,大部分建筑包括大克林姆林宫殿、军械库、国立克林姆林宫殿等都不对外开放。

在克林姆林宫我最感兴趣的是兵器馆。但是一出克林姆林宫来到红场,我的兴趣马上就转移了。红场就在克林姆林宫西北墙外,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它是一个不规则的长方形:东侧为国立百货大楼(古姆),南部为瓦西里教堂,西侧是克里姆林宫,北面为国立历史博物馆。列宁陵墓位于靠宫墙一面的中部。

来到红场,我发现古姆前临时搭起了冰场,我可以在这里滑冰一小时!要知道,我在10岁生日时曾请同学一起滑冰,至今已经有5年没有穿冰鞋了。我要在异国他乡,在这样一个具有厚重历史、饱受战争创伤的广场上体验一下滑冰的感觉,谁也挡不住我!

 

虽在地下,感受天堂

在莫斯科,我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不是出租车和公共汽车,而是地铁。这里的地铁遍布各处,既方便又快捷,地铁站也很漂亮,加上当地人有序地上下车,使得乘坐地铁成为一种享受。

莫斯科的地铁线路有一点像北京,中间是一个环形的线路(5号线),其它线路都从这里穿过,像自行车轮子上的辐条一样辐射到其他各个方向。想要到莫斯科的任何角落就要先乘坐这个环线。

我们住在莫斯科的西边,离住处最近的地铁站刚好就在环形线路上的一站,名叫 Krasnopresenskaya,有18个字母。虽然不知道读出来对不对,但是很容易记住。

莫斯科人特别有秩序,我还从来没有见到过拥挤抢座位的人,更没有在车厢里吃东西,乱扔瓜果皮的人。每个人只是抬头走路,低头看书、手机或者打盹,乘客总是静悄悄的。

莫斯科的地铁线路不仅设计很有逻辑性(听说使用率是世界上第二高的),而且装饰也非常漂亮。有些地铁站还有巨大的雕塑,还有一个有彩色玻璃,地面和墙壁都是大理石铺的,爸爸说这样结实的建筑,别说100年,就是1000年也坏不了。

 

像贵族一样欣赏歌舞

与往年旅行不同,这次在俄罗斯,我们没有安排长途徒步和其他户外活动,纯粹是“文化之旅”。除了参观博物馆和历史遗迹之外,我们还订制了两个“贵族”文化活动:在莫斯科听歌剧和在圣彼得堡看芭蕾舞。

莫斯科大剧院(Bolshoi)是世界著名的剧院。 歌剧开始前要敲钟三次,等第三个钟声敲响,灯光暗下,歌剧就开始了。我们听的是莫扎特的《Cosi fan tutte》,加上中间的休息时间,一共需要3个小时。当从歌剧院里走出来的时候,我真觉得自己的歌唱得太垃圾了。

俄罗斯的舞蹈特别是芭蕾舞也举世闻名,圣彼得堡是芭蕾舞演员的“摇篮”。我们观看的芭蕾剧是《斯巴达克斯》。 在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欣赏芭蕾舞是最正宗的了,由于我们的票订得有些晚了,只能在它旁边的一个现代舞剧院,的确有点遗憾。

爸爸妈妈喜欢芭蕾,但是我对歌剧更有感觉。尽管歌剧和芭蕾是当年贵族的一部分文化生活,但如今,我们普通人也可以欣赏到这些优秀的剧目。当然,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欣赏歌剧和观看芭蕾都要衣冠楚楚,不能大呼小叫。我们虽然不是贵族,但应该懂得一点贵族的礼仪,有贵族一样的举止。

回想我从1岁半开始的“地球学校”学习之旅,至今已经跟随爸爸妈妈去到近40个国家和地区。这次的“俄罗斯银装文化之旅”, 我的地图上又多了一个绿点;对俄罗斯辉煌和苦难历史的了解,使我更能理解这个国家的现实,它在我脑子里又多了一层文化积淀。

 

乘火车旅行Tips:      

计划:出发前,要搞清这趟旅行的主要目的。

签证:先到俄罗斯签证代办处办理,再办理蒙古国签证。

装备:在寒冷的冬季,注意保暖,适合穿着极限羽绒服。

准备:适当读几本相关的书籍和看几个光盘,不要走马观花。

食物:最好带足食物,比如方便面、面包、果酱等,咖啡、茶和小吃不能少。头一天中餐免费,可以吃;第二天蒙古餐,听说好看不好吃,建议在包间里吃自带的方便食品;剩下的几天都是俄餐,味道不错,就是比较贵。早晚两次可以自力更生,中午餐在餐车上大吃一顿。

防偷: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都有小偷,在排队买东西,或者上下地铁时要特别注意防范。


 

Tomas Alexander Lindesay  汤米·林赛

15岁,北京市55中学10年级学生。喜欢徒步和野外生存,爱收集刀剑、长鞭、盔甲等冷兵器。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