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并不期待任何突发事件的降临,但是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对紧急应对知识有所了解。特别是关于情绪,关于心理,关于孩子。本文译自国际学校心理辅导师Naomi Taylor《How to help your child or teenager affected by loss/trauma》一文。
文 | Naomi Taylor 编译 | 齐琰
生活从来都不会完全按照我们所期望的轨迹顺利行进。当然,平常的日子中,大多数人主要的心理和生理需求都是能够得到基本满足的,我们自身的能动资源也能够被很好地支配和利用起来。当生活平衡有序的进行时,我们很少因为心理问题而感到苦恼,然而,当幸福感失衡的时候,当我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自身资源也并没有得到适当的应用,这时候,我们的心理健康就有可能出现问题了。
- 安全的、可以充分放松活动的环境
- 关注与被关注
- 自主能力和控制感
- 情感建设
- 社交范围
- 亲密关系
- 隐私
- 地位感
- 成就感
当意外状况突然降临时,每个孩子的反应是完全不同的,这取决于孩子的脾性和他平时处理问题的习惯和方式。曾经的生活经历,遭受过的创伤、失败、或者因过去的创伤而留在身体上的伤疤等,这些因素,都深深的影响着孩子们对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有的孩子会悲伤、有的孩子会愤怒、还有的孩子会焦虑、会烦恼、甚至晕厥。
孩子们的表现一般是受到这两种情况的影响:1)过分专注突发事件的细节;2)回避讨论。如果曾经有过类似的创伤,则会加剧这两种情况的风险。更有时候,即便没有上述种种,有的孩子也同样会有比较强烈的反应。因为每个孩子的脾性特征都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同,大人们总是无法准确的预测孩子的反应。
这就好比飞机上,当氧气面罩掉落下来,父母首先要先给自己戴好氧气面罩,再去照顾孩子是一个道理,我们需要把父母优先原则牢牢谨记在心里。当然这并不是说父母的生命或情绪比孩子的更重要,相反,正是因为我们一定会把孩子放到优先于我们自己的位置,所以我们才必须首先保证自己是有条件、有能力去保护孩子的,这看似是父母优先,实际上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保护孩子。
所以,当突发事件来临时,一定要先梳理好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要知道,当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焦虑、担心、悲伤和愤怒都是情理之中的反应,快速妥当的把自己的感受梳理一遍非常重要。孩子们在处理情绪时,有时会效仿父母的方式,譬如,如果你感到不堪重负,你的孩子可能也会同样感到不知所措。保持冷静的头脑对事情进行分析,将有助于你和你的孩子在一个更稳定的心理状态下面对这个突发事件,大人妥当的处理方式,会给孩子传递一个信号:爸爸或妈妈是强大的可以依赖的,让孩子知道他完全可以求助于家长。同时,我们并不需要隐藏自己的情绪,可以让孩子知道,大人有时候也会受伤,也会感到难过。要知道,当你能够很妥当的控制你的情绪的时候,其实就是在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如果他愿意和你说说心事,你们共同面对这件事情的结果,会比他自己单独面对要好的多。
正如前面所说,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反应。所以,不要试图去猜想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不管他几岁,一定要主动和他沟通。要让他了解,你知道他受到伤害了,如果他想发泄情绪,无论是悲伤还是愤怒或是其他,都是可以的。
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那么,就直接说出你当时的感受就好了,仔细观察,孩子会给你相应的响应信号。譬如,当孩子因为某件意外事件哭泣的时候,你可以说:“宝贝,妈妈知道你很伤心!” 如果你解读的信息不对,孩子会用自然的身体反应告诉你。譬如事实上他不是伤心,而是生气,那么他会摇摇头,也没准会直接告诉你说:“妈妈我没有伤心,我很生气!” 不管是哪一种响应方式,我们都可以从中判断出孩子的心房是不是向你敞开着的。如果孩子愿意跟你交流,我们就可以因此判断出他的心理状态是比较稳定的,这时,可以试着深入和孩子聊聊。
当突发事件来临时,要了解孩子所关注的细节,引导他们说出心里的感受,倾听你的孩子想要说什么,再问问他们想知道些什么。当你遇到比较难回答的问题时,坦诚的告诉他,你目前和他一样,也还不知道答案,但你会去寻求网络或者专业人士的意见,等你知道了就一定会告诉他。要知道你传递给他的观点,很可能会被他带到他的朋友圈子中,所以,要给孩子传递一个正确的信息,以及示范一种积极的坦诚的沟通方式。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心理准备,孩子可能根本不想和你谈论这个突发事件,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告诉他,无论什么时候他想和你沟通都没问题,你随时都愿意倾听和分享他的心情。这会让他感受到,你是和他紧密的在一起的,是会随时支持他,给他安全感的。让孩子知道,如果他还没准备要谈论这件事情,也是没关系的,不要让孩子感到压力。
有时候,孩子可能根本无法从一个突发事件中快速的抽离出来。他所感受到的悲伤、害怕、焦虑等等会一天天的在内心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表现出来。 所以有一种情况是突发事件来临时,你可能会觉得孩子每天都表现的还可以,并没有表现出痛苦或者焦虑这些明显的情绪特征。如果有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多留心观察孩子的状态,因为那很可能是因为这些情绪积压在孩子的心底,他找不到释放的出口,也很可能是他感到不堪重负从而选择逃避。
这时,家长除了要格外注意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同时还有必要和他聊聊,为什么他会是这样的反应,坦诚的把你对他的担忧告诉他。另外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需要反思的是,平时是不是自己总会假装一切都很好?因为作为父母,我们通常不会将压力传递给孩子,也会让消极的事情远离他们,可是如果我们总是假装一切都很好,这样对孩子其实也并没有好处,因为当下没有解决的问题,可能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再现,并且程度会升级。
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和感受孩子的心情。通常突发事件会带来各种各样错综的情绪,大人尚且接受不来,更何况是孩子?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告诉孩子,我懂你的心情,因为我也有一样的感觉。让孩子知道,你是站在他的立场上去感受他的思想,你和他是一起的,他并不孤独。
当你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通常孩子也会随着你讲出他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大人主动分享心情,会有助于引导孩子有效的梳理他的情绪。
当一些比较罕见的社会性创伤性事件发生时,譬如新闻里铺天盖地的讨论飞机坠毁或爆炸的时候,如果有这种情况,我们要格外关注孩子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重要的是,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如飞机坠毁或爆炸这样的事件是非常罕见的,要让他们了解,这些绝不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不用过分忧虑。
安抚孩子的情绪,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心理疏导方法,我们还可以带着孩子在家运用一些“心情放松技巧”,当然,不同的突发事件,我们所选用的方式一定会有所不同。譬如:和孩子聊天的时候放慢语速,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深呼吸;带孩子去一些你们以前常去的熟悉的地方,可以带来平和感和安全感的地方;或者跟他聊聊,你们曾经一起想象和勾画过的一些美好的画面和场景;鼓励孩子继续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以平常心来面对一切。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分散注意力的方法。
回馈,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活动来感受自己的主导力,控制力和成就感。这会帮助孩子重新找回在创伤性事件中感受到的无助和失控的感觉。鼓励孩子去做志愿者,帮助他人,这些都会帮助孩子慢慢的正视创伤性事件,恢复信心。
不要抗拒寻求专业指导和社会支持。如果你感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有了明显的变化,并且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几周甚至已经开始影响他的正常生活,这时一定要寻求专业指导。与此同时,别忘了处在同一突发事件下的大人也很可能需要一些专业的心理帮助。事实上,寻求帮助并不意味着,你没办法给你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指导,反而,当你能够很好的梳理好自己的情绪,获得更好的、更健康的心理状态时,你才能给孩子提供更多、更好、更有效的心理支持!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