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华老师多年从事国际教育工作,他从自身的经验出发,深入浅出地分享各种主流国际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以助家长在择校或孩子选课时,对于课程本身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文为姜华老师“国际课程”系列的第二篇。
AP是我所知道的三大国际课程中争议最多最大的课程。大家争议的焦点就在于,AP到底算不算一个独立完整的高中课程?
很多人认为AP不能算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国际高中课程。他们一般有三个强有力的论据:
1. AP的全称叫AdvancedProgram(大学先修课程),它的内容和难度都是大学一年级级别的,这样的课程怎么能算是独立完整的高中课程?
2. AP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教案,没有统一的教学要求和标准,这样的课程怎么能作为独立完整的高中课程?
3. 笔者见过的最有力的论据是:申请美国大学一定要提供GPA,国际学生一定要提供托福,雅思等标准化语言成绩,很多大学还要求提供SAT成绩,但是并没有大学强制性要求提供AP成绩。如果不用AP成绩一样可以申请大学,那么这样的课程能算是独立完整的高中课程吗?
笔者在刚进入国际教育这个行业的时候,曾经被这些争议给深深地困扰。
这些争议,外行看个热闹,但是对于要选择某个课程办学的办学方和第一线教师来说,却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笔者曾经工作过的某公办学校国际课程中心,曾花了2年的时间考察了IB、AP、A level、BC、GAC等各类国际课程,申请了各类课程的资质。最终还是选择上马A level而没有选AP。原因就在于AP的课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具有以上提到的几点争议(尤其是第3点)。
不过,在国际教育工作了10多个年头之后,笔者可以比较有把握的对以上异议一一做出解释,为AP课程正名了。
我的结论是:AP这个课程确实无愧于三大国际顶尖课程的称号,在目前还看不出有那个课程能取代它的位置,今后随着主办发美国大学理事会的不断改进,这种重要性还会逐步增加。
在做出解释前,请允许我先推荐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北京王府学校的傅莹老师写的《AP课程作用有多大》。
北京王府学校是国内最早开设AP课程的民办学校,傅老师在王府学校长期教授经济学,是AP与国际课程资深顾问。因此他所写的都是第一手的认识和经验总结,而不是什么二手的资料。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AP课程作用有多大》这篇文章对我认识和了解AP课程的启发是革命性的。在这篇文章里面,我第一次看到有人清楚地提出“美国AP课程其实有两个评估体系”的说法,而对这个重要概念的认识,是破解围绕着AP所有的种种误解的根本法门。
让我稍稍借用傅老师文章中的几段话吧:
“美国AP课程有两套并行的考试体系。一套是我们所熟知的由世界上最大的私营非营利性教育考试评估机构ETS(Educational Testing Serves, 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组织实施的AP课程统一考试。每年5月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举行,参加考试的学生人数高达上百万。
另一套是由具有AP课程授课资质的中学自己组织的考试,作为学生的选修课成绩计入GPA(Grade Point Average,即平均成绩点数。其计算方法一般是将每门课程的绩点乘以学分,加起来以后除以总的学分,得出平均分)系统。这种考试在学习过程中随时举行,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不同阶段的测试,其数量可能高达二十多次,每一次的成绩都会对学生最终的GPA产生影响。一般而言,大学招生机构在招生时看不到第一套考核体系的成绩,但可以看到第二套考核体系的成绩。”
为了方便后面的行文和读者理解,我给这两套并行的考试体系分别命名,第一套由ETS组织实施的AP课程统一考试简称APE(Advanced Program Exam),第二套由具有AP课程授课资质的中学自己组织的考试称之为APT(Advanced Program Test)。现在我们可以来一一解释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些反驳了。
首先,AP算不算高中课程?
从性质上说,AP课程是大学一年级的课程,其难度要远远超过中学普通课程,似乎不应该算在高中课程的范畴。
但是如果你了解了美国大学的招生政策,知道在招生中大学重视是APT成绩,不是APE成绩,而APT成绩是通过记入高中生的GPA成绩而间接在大学招生中产生重大影响。那么我们当然要把AP课程算是高中课程,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高中课程。
傅莹老师的文章中举过一个例子,以中国学生最喜欢申请的加州大学为例:
加州大学既不要求学生必须具有选修AP课程的经历,也不要求学生一定要参加由ETS组织的AP课程考试并提供成绩。因此,是否参加AP课程及其考试是学生的自由和权利。学生也可以不参加课程学习而直接参加考试。从这个角度上看,可以说加州大学在招生时并不看重AP成绩。
但另一方面,APT成绩在申请加州大学九个分校时的作用非常巨大,对于伯克利分校和洛杉矶分校这样的顶尖大学来说,其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原因在于,加州大学在招生时非常重视学生的GPA表现,而APT成绩在提升学生GPA成绩上的效率极高。
美国高中的课程一般分为普通课程、荣誉课程和AP课程。普通课程的GPA满分是4分,但单科APT的满分是5分。平均每门APT成绩可增加GPA分值0.1分。那些选修AP课程较多、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快速大幅度地提升自己的GPA,从而在大学招生中取得较大的竞争优势。
其次,AP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教案,没有统一的教学要求和标准要不要紧?
如果明白大学在招生中重视AP课程成绩不是直接体现的,而是通过重视学生的GPA成绩间接重视了对其产生重大影响的APT成绩这个事实,那么可以说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教案,没有统一的教学要求和标准不重要。
还是在傅莹老师的文章中,傅老师解释到:
首先,大学通过学生是否选修AP课程这一行为本身来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在美国高中,并非所有学生都可以选修AP课程。要想参加AP课程学习,必须先要通过荣誉课程,而要想参加荣誉课程,必须先要通过普通课程。因此,能够参加AP课程学习这一事实本身已经证明了学生的优秀程度及其学习能力。
其次,AP课程门类众多,与大学相关专业的联系极为紧密,因此,学生对于AP课程的选择既表明了他(她)对未来专业发展方向的兴趣,也表明了他(她)在面临不同机会时的选择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这一点恰恰是美国顶尖大学招生时所要重点观测的目标。
第三,从性质上说,AP课程是大学一年级的课程,其难度要远远超过中学普通课程,因此,学生是否选修AP课程,选修多少门AP课程,等等,都能体现出学生是否具有挑战困难和自我的信心与能力。大学还可以根据自身招生理念和学生所生存环境的不同对此进行不同的解读。也就是说,不一定选修AP课程越多就说明学生越优秀。
最后一点,对于大学申请不强制要求AP成绩,因此AP课程并不重要,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大学申请不强制要求的只是APE成绩,而不是APT成绩。傅老师文章中举例讲到:
“为什么大学招生机构反而不看由ETS组织的第一套考核体系的成绩呢?” 加州大学招生办公室的同行告诉我,大学招生机构的行为会对中学基础教育产生影响。如果加州大学在招生时使用了AP课程统一考试成绩,就有可能会造成学生并非出于真实兴趣和意愿而仅仅为了提高入学机会而被迫学习AP课程的情况,加剧高中教育的应试倾向。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华裔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美国教育界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对AP课程教学中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应试倾向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指责AP课程过于集中于系列事实的教学,只是让学生能够成功通过考试并顺利进入大学名校,而没有让他(她)们在研究性学习中深入解决较少的问题。
此外,和统一考试的一次性结果相比,美国大学在招生时更看重学生的过程性表现。进入GPA系统的AP课程本身即是中学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比较好地解决了过程性评价和一次性评价以及个性化评价和统一性评价之间的矛盾。”
笔者2014年在王府中学参加AP中国峰会的时候,就这个问题再次咨询了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高级副总裁兼亚洲地区总经理王湘波博士,得到了非常肯定的答复。大学招生的时候承认的是APT成绩而不是APE成绩,APE成绩的作用是进入大学以后可以换学分。
另外王湘波博士还特别强调了一点,只有得到美国大学理事会授权的AP学校给出的APT成绩才能够计入GPA,从而在大学申请时候是有效的。未经过授权的学校或机构给出的APT成绩是无法计入GPA,在大学申请的时候是无效的。
因此家长和同学在选择AP课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举办的学校是否是美国大学理事会的AP授权学校(在美国大学理事会的官网https://www.collegeboard.org可以查到所有授权学校的校名和code授权号)
那么具体在实践中,什么样情况的学生应该考虑选择AP课程?
首先,如果你打算申请美国大学,尤其是高度竞争性的美国大学,那么你肯定应该考虑选择AP课程(笔者认为这样水平的学校,大概在美国把综合性大学和文理学院加在一起也不超过50所吧)。
理由在前面已经讲了很多,最重要的还是因为APT可以大幅提高GPA的成绩,这是其他任何国际课程都不具备的优势。
目前在美国高度竞争性大学的申请争夺战中,GPA的比拼只能用白热化来形容。毫不夸张的说,0.1个绩点可能就会决定是否能够被录取。
有人撰文认为A Level课程成绩在美国大学也可以换学分,因此认为A level课程更有优势。在此笔者要指出的是,该作者应该是不了解APE成绩和APT成绩的区别,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A level课程的成绩确实可以在美国大学换学分,但是这更类似于APE的成绩,而不是APT的成绩。反之,因为A level课程选课的问题,导致在计算GPA的时候A level课程会产生“损耗”,基本上比美国高中课程要低0.2-0.3个基点。
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纯用 A level成绩申请美国大学的学生感到碰到了天花板,能申请到的最好大学也就是20名左右的“真相”。
其次,如果你打算申请的美国大学层次并没有那么高,属于比较有竞争性,而不是高度竞争性大学的行列,那么笔者建议你少选甚至不选AP课程,而把重心放在一般课程(A level,GAC,BC,甚至中国高中课程都可以)的GPA,托福成绩和SAT1的成绩上。(给出一个不那么准确的范围,全美综合排名30-60左右的学校都属于比较有竞争性大学的行列)。
给出这样的建议,笔者是基于两个方面的理由:1. 这个层次的学校对于GPA的要求没有那么高,所以大部分同学无需用到APT来提高GPA这个优势。2. 学生一旦选择了AP课程,任课老师就会给出APT的成绩,而且这个成绩最后在大学申请的时候是会列入成绩单,一起提交给大学的。
所以如果学生没有准备好,贸然修了AP的课程,结果拿到了一个不理想的APT成绩,非但不能提高GPA,反而会大幅拉低GPA,给大学招生官留下眼高手低的不良印象。
所以不是一定修AP课程就好,更不是修的越多越好。在美国,学生要修AP课程必须得到授课老师的允许,而且一旦选定不能退出。因此只有前30%的学生是会去挑战自我,选修AP课程的。
最后可能有同学和家长要问:“如果我要申请非美国的大学,那么选AP的课程是否可以呢?”笔者的结论是:“当然可以选AP的课程,但是不推荐。”
AP课程虽然是美国大学理事会设计和推广的一个课程体系,不过因为美国的国际影响力,使得用AP课程的成绩理论上申请英国大学,加拿大和澳洲,甚至申请中国香港地区的大学都是认可的。
但是读完前面内容,读者应该已经理解:AP课程的成绩并不是直接发挥作用,而是通过计入GPA间接起作用的,它强调的是过程性评估。但是英国大学,加拿大和澳洲大学,包括中国香港地区大学的申请都采用的是结果性评估的标准,简而言之就是看考试成绩。
因此用AP课程来申请非美地区大学,大学强调的是APE成绩。也就是说选择AP课程的学生除了APT成绩以外,必须提交APE成绩。
甚至你可以只提交APE成绩,不提交APT成绩。(也就是说你可以不用在AP学校上课,自己自学然后去参加ETS举办的AP考试就可以)
因为这个原因,在AP学校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国内考APE的学生每年都在显著上升,但是这样的做法显然违背了美国大学理事会设计AP课程的本意,也已经引起美国教育界的重视,并被很多美国大学说诟病。
本文前面曾引用傅老师的文章提到:
“加州大学招生办公室的同行告诉我,大学招生机构的行为会对中学基础教育产生影响。如果加州大学在招生时使用了AP课程统一考试成绩,就有可能会造成学生并非出于真实兴趣和意愿而仅仅为了提高入学机会而被迫学习AP课程的情况,加剧高中教育的应试倾向。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华裔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美国教育界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对AP课程教学中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应试倾向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指责AP课程过于集中于系列事实的教学,只是让学生能够成功通过考试并顺利进入大学名校,而没有让他(她)们在研究性学习中深入解决较少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美国大学理事会近年来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强化AP课程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深入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化AP课程过于集中于系列事实的教学,只能让学生通过应试进入大学名校的倾向。
比如借鉴IB课程体系的设置,2012年,美国大学理事会 (College board) 就推出了AP课程的升级版两门实践性的AP课程。学生要至少选4门AP课程,然后在修完AP Capstone的AP Seminar和AP research才能获得AP Capstone的证书。这个证书由于含金量很高,难度大,因此并不容易获得。
APSeminar这门课,通常在10或11年级开设,有点像IB课程里面的TOK(知识论),主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考核方式也和TOK非常相似,包括了小组研究报告、个人研究称述,以及期末笔试。
另外一门“AP research”课程类似于IB课程里的EE(拓展论文),通常在12年级开设,学生需要设计、策划和展开一个为期一年的独立研究项目,自主选择科目,最后撰写一篇5,000字的学术论文。
目前在国内,开设AP Capstone的学校只有很少几家试点。要想申请开设AP Capstone, 必须由AP学校提出严格的申请,经过美国大学理事会的批准才能开展。由于申请过程比较复杂,因此很少有学校申请。在上海,笔者知道开设AP Capstone的学校只有上海美国学校。
美国大学理事会这样做的结果,事实上让AP和IBDP有越来越趋同之势,对于课程设置来说是更加严密,更加系统化了,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是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难,而申请的性价比越来越低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笔者觉得 AP这个课程确实无愧于三大国际顶尖课程的称号,在目前还看不出有那个课程能取代它的位置,今后随着主办发美国大学理事会的不断改进,这种重要性还会逐步增加。(完)
作者介绍:姜华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本科毕业,后赴欧盟进行深度研修,获得政府WTO高级人才资格,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曾在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担任过讲师。现在上海某国际学校负责宣传、品牌建设工作,同时承担美国项目的协调和管理工作事务。著有《国际课程谁在选?谁在读?》。
想阅读之前姜华老师撰写的此系列第一篇成绩好就一切都好吗?全A的成绩你仍有可能是个选错课的“输家”: (点击链接,可阅读原文)
This is a poor written article. Author does not understand the American education system. UC has10 campuses not 9. There is no 統一課程exists in K-12 education. American government doesn’t have the right to get involved in Higher education. Do you know t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