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教育|性和身体,不该是家庭敏感词

Stop Censoring Sex-Related Topics at Home

其实,从上小学开始,每个孩子身边都会有几个同龄的“性”专家,影视、书籍、社交媒体和身边的各色广告,和“性”相关的画面和信息每天都呈现在孩子的眼前,了解多的孩子,在小伙伴中自然开始扮演“专家”的角色:分享、传授和炫耀。如果你不想自己的孩子被误导,那就努力确保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性专家”。

作者:Toni Ma  编辑:曹新星  图:大象儿童摄影


月经和夭折的宝宝


“Oh,another baby died!” (啊!又一个宝宝夭折啦!)

小W在客厅里对着爸爸故作夸张地惊叹着。她不是在看动画片或者电影,她只是在告诉爸爸,刚刚在我们共同使用洗手间时,她发现妈妈来月经了。她以自己的W式幽默,描述了月经的形成过程:每月一个卵子排出,如果没有受精,子宫内膜中的血管收缩,内膜坏死而脱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经。而她,始于妈妈身体里一个受精的卵子。

没错,在家里,我们和女儿之间,关于身体和性的话题,从来都不是禁忌或敏感词。因为,这在她生长发育过程中,绕不开也无法回避。

第一次看到妈妈的月经,小W大约两岁。像每个粘人的宝宝一样,我去洗手间她一定会跟着来,尤其家里只有我们两个人的时候。“妈妈,血!疼吗?”她惊呼,眼睛里充满了关切和恐惧。对于两岁的她,流血意味着受伤和疼痛。

我把她搂在怀里,告诉她,“妈妈不是受伤了,这只是每个月都会发生的事情。” “疼吗?”她依然坚持问。“有时候会不舒服,有的人会肚子疼,但不是像手被割破那样的疼。” 我解释道。“那你肚子疼吗?”从始至终,幼小的她担心的只是妈妈是否受伤。

关于月经,小W的问题和好奇没有止步于两岁时的第一发现。之后的这些年,每次遇到,或者想起来,她都会有新的问题,我也尽最大努力直接如实回答。

小W:“爸爸会有(月经)吗?”

妈妈:“没有,只有女孩子才会有月经。”

小W:“我也会有吗?”

妈妈:“是的,你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就会开始有(月经)。”

“No,我不想要有!”“会疼的!”“好恶心!”“不方便!”在不同的时期,她每次的担心都不太一样。“为什么女孩子会有月经?”这是她每次都反复问的问题。

提供科学的回答,爸爸老W是高手。BBC的纪录片库,是他发掘最佳教学资源的宝藏。小W五六岁的时候,我们全家一起看了BBC纪录片《九月怀胎》(Nine Month that Made You) 和《人体漫游》(The Human Body)。与其说是在教小W, 不如说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在认真学习自己的身体和生命的奥秘。小W看到了生命孕育和诞生的过程,她学到:每个女孩子在出生的时候,身体里卵细胞的总量就已经决定了;月经是因为卵子排出后没有受精而引发的一系列正常反应。所以,才会有了文章开头小W把对于“流血”的恐惧演化为“宝宝夭折”的戏谑。当然,我们也记得纠正她“没有受精的卵细胞不是宝宝”。所以,月经虽然是血,但不是每月一命的惨案。

其实,早在她咿呀学语之际,我们就翻出我怀孕时的照片和B超图,试图指给她那些黑白弧形影像里,只有产科医生才能准确辨认的她的影子,告诉她,她曾在妈妈肚子里待过9个月。这在引得她哈哈大笑的同时,也带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妈妈,我是怎么从你的肚子里出来的?”

“看这里!”我指着自己小腹上剖腹产刀口缝合留下的印迹,“你是从这里被医生取出来的。但是,大多数的孩子是从妈妈身体下面的产道里生出来的。”

“孩子是被妈妈Pipi(小便)出来的,还是Pupu(大便)出来的?”会说话的时候,她问。

“都不是,孩子是从妈妈的阴道里生出来的,它在肛门(大便出来的洞洞)和尿道(小便出来的洞洞)中间,每个女孩子都有。”是的,我抓住每个机会,教给她性器官的正确名称。

性器官是身体的一部分,从小坦然地教给孩子性器官的正确称谓,不仅能避免给孩子带来无谓的性羞耻感,而且是保护未成年人避免遭受性伤害的重要一环。在一个发生在美国真实案例中,7岁的小女孩儿在遭受邻居多年性侵后才被老师发现真相,因为孩子只会重复说:“Uncle X put his thing into my pocket!(X叔叔把他的“东西”放到我的“口袋”里。)”究其原因,除去性侵恶魔的哄骗恐吓,“阴道”在小女孩儿父母的口中是一个难以启齿的敏感词,他们用“口袋”这个词来代替阴道 ,小女孩儿用“东西”指代“阴茎”也不奇怪了。


传播“黄色”的小伙伴儿


“女儿的好朋友在传播黄色信息和图片,我该怎么办?”一次周末的聚会上,好友Q妈妈无限焦虑,“我告诉Q不许再跟那个孩子玩儿了!”

“什么样的黄色图片?”Q才七岁,那个散“黄”的小朋友也应该是同龄,我不禁好奇。

原来,那个小女孩儿画了接吻、做爱和生孩子的画面,在下课的时候向周围孩子展示。天真无邪的Q回来讲给妈妈听。

“你为什么认为那是黄色内容?”我问Q妈妈,“你有跟女儿谈论过这些话题吗?”答案当然是没有。就像大多数出生在七十年代的父母一样,从小长大的经历和受过的教育,让Q妈妈的第一反应就是:黄色!而事实上,那不过是一个小孩儿向同伴炫耀:“看,我比你懂得更多!”

“你觉得你能阻止女儿跟她好友交往吗?”我问。

“不知道,但是我告诉女儿以后不准谈论这个话题,远离这个孩子!”

“是吗?不过是以后再谈论不告诉你罢了!”一句话点醒了Q妈妈,她不禁更加着急。

其实,从上小学开始,每个孩子身边都会有几个同龄的“性”专家,影视、书籍、社交媒体和身边的各色广告,和“性”相关的画面和信息每天都呈现在孩子的眼前,了解多的孩子,在小伙伴中自然开始扮演“专家”的角色:分享、传授和炫耀。如果你不想自己的孩子被误导,那就努力确保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性专家”。

身为父母的你我,小时候是怎么了解身体和性的?黄色读本和毛片儿吗?如果你不想自己的孩子也通过同样的渠道学习,那就开始跟孩子谈吧,或者跟孩子一起学习。至少,不要禁止孩子问问题,跟你谈论这个话题;否则,他/她对性话题的好奇和探索,不会在你的禁止或回避中消失,只会在你的管辖范围之外野蛮生长。

小W二年级的时候倒是真的在同学手机里见识了“黄色”内容。“妈妈,我必须告诉一件特别搞笑的事儿”某晚我们在聊天儿时,小W一开口就忍不住大笑。“我们班男生M的微信上有最搞笑的动画”。然后,她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两个微信小动画的劲爆场面:一个皇帝扮相的人指着一个妙龄少女大叫一声“开”,那女孩儿衣襟顿开,一丝不挂;一个男孩儿突然转过身来,裸露的私处正燃烧着熊熊烈火……

听完我心里顿时万头羊驼狂奔,表面上不忘力求镇定,“是吗?你觉得最搞笑的是什么?”

“皇帝大叫威力无边,能遥控脱衣服,还有身上着火那人竟然不哭?”警报解除,她的关注点和笑点根本不在那些暴漏的私处,孩子的世界天生纯洁透明,而我们所有事关性话题的紧张,不过是源于成长过程中习得的羞耻感罢了。

“你猜大人们看到那些图片会怎么想吗?”我也笑着问她。

“Very improper?”(很下流?)找不到汉语词汇的她强忍住笑,用英语求确认。“但是就是太搞笑了”她不忘补充强调。

“对,所以跟别人谈起这件事儿的时候,要小心点哟!记得吗,这个话题会让人不舒服”我提醒她,“当然了,跟妈妈聊没问题!”

“性”不是敏感词,亲密的画面也不是需要审查的“黄色”内容,这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小W的原则,因为我们深信“禁忌”是更强的反向引导。全家一起看影视剧的时候,我们从来不会在偶尔出现亲吻或激情镜头的时候,对孩子有什么不同的反应,更不能同意有的父母要求孩子闭眼转头或去捂他们的眼睛的做法。所以才会出现小W在看到黄色小动画的时候,关注点在于“好笑”而不是“性器官”。

但是,时隔半年,小W突然画风大变,在看到平时我们泰然处之的画面和场景时,她开始做鬼脸说:“诶呦——噁心!”。成长中同辈影响甚于家庭教育,这句话也开始应验,小W从小伙伴儿们那儿学来了不同的反应。

“育儿即宗教”,我深知充当专家、对别人的家的育儿观念指手划脚是“快速丢朋友的捷径”。怎么办?分享读物!亚马逊上买来了American Girls英文绘本系列丛书之一“The Care & Keeping of You: The Body for Younger Girls”。这是目前能看到的最好的让孩子自己阅读的关于身体发育的绘本丛书,它用孩子喜爱的文字和画面,分不同年龄段讲解身体发育的每个阶段,可能要经历的问题,非常细致,有易于孩子理解。小W把书分享给朋友们,我也分享给妈妈们……


七岁的女儿宣称她是GAY!


七岁时,小W有一阵儿骄傲地宣布:“妈妈,我决定我是GAY(同性恋)!”

“你为什么决定自己是GAY?”我问。

“YY是我最最好的朋友,那些男生都太差劲儿了,两个女孩子在一起,所以就是GAY。”

“准确地说,两个女孩子是一对儿应该叫做 Lesbians(女同性恋)。”我纠正她。 “另外,Gay或者Lesbian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就像你不能决定自己生下来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一样。你长大些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是同性恋。”

关于LGBT的话题,我们从未避讳过。宇宙间自然的存在,为什么要避讳呢?我和老W工作和生活的圈子里,有不少LGBT的同事和朋友。

“如果孩子长大发现自己是同性恋,你会怎么办?”小W还在襁褓中时,多年挚友某日严肃认真地问我。认真地想那种可能,当时我的心真的一阵猛缩。揪心不是因为要面对女儿是同性恋的可能性,而是如果她长大后发现自己是LGBT的一员,她一路将要面对那么多来自主流社会的、父母不曾经历的刁难和挑战……爸爸老W的回答更简单:“So what? She is still my baby girl!” (那又怎样?永远都是自己的亲闺女!)

你也许会好奇,我们是如何跟小W开启LGBT这个话题的。老实说我真的不记得,也许是她第一次好奇问起什么样的人可以相爱、结婚时,我们就很自然的告诉她大多数情况下是像爸爸妈妈一样的男女相爱结婚,但也有男孩子爱男孩子,女孩子爱女孩的情况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事,有各自独特之处。就像她是一个混血儿,而我和她爸都不是。


高中音乐剧,青春性教材


高中校园音乐喜剧《欢乐合唱团》(Glee)红透美国两年后,我们一家三口儿才在北京闲中追剧。一开始,只为其中的榜单音乐,当时小W正痴迷歌舞。一个季播剧囊括北美各大奖项,Glee靠的当然不单是剧中翻唱曲目雄霸美国各大流行音乐榜单的成绩。

前三季剧情紧密跌宕,简直就是青春期美高校园生存指南:友情、恋爱、嫉妒、背叛和同辈压力:拉拉队长偷食禁果变身未成年妈妈,付出代价学习承担责任和后果;天赋禀异的男超高音Kurt鼓足勇气出柜时,有幸面对爸爸无条件的爱与拥抱,但却摆不脱“深柜男”的校园欺凌……

这分明是高艺术水准的关于“生命、性、平等、发展”的多媒体教材呀!沉浸音乐,追随剧情,全家人聊天的话题也自然打开。强烈推荐那些平时不知如何开口跟孩子讨论“敏感”话题的父母带着孩子一起看,你会发现,打开话题的过程并不难,而且,你羞于启齿,或无法解释的问题,剧情都会帮你演绎。


结语

让跟“性和身体发育”相关的话题在家庭日常生活里脱敏;坦然、平等、开放地跟孩子谈论,共同学习,这让小W在成长中没有不必要的困绕和纠结,也让我们的亲子关系更加亲密融洽。


本文原载《菁kids》北京版2017年3月刊,购买杂志,请点击链接,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