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运动专题,菁kids为大家介绍冰上运动,两个家庭与冰雪的亲密接触,专家与教练的详细解说,为你展开速度与激情的运动体验新画面。当然不管是何种运动,玩乐之外都包含教育与培养的目的,强壮身体之余,对运动精神的诉求似乎正获得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
编 者 按
“北冰南展”:大环境下的成长机遇
虽生于北方,从小接触冰雪的机会较多,但搜刮脑海中关于冰雪运动的记忆,却是少之又少,至多堆个雪人儿 、打个雪仗,接受专业训练,更是连想都没想过。只能感叹自己生得还不够“北”,如果是哈尔滨或齐齐哈尔,一到“冰冻三尺”便可“拉帮结伙”驰骋于冰面之上,那种清冽空气中的酣畅淋漓,是完全不同的成长体验。
因着“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哈尔滨和齐齐哈尔是中国目前输送专业冰雪运动员的主要城市,往南往西,很多城市专业队的队员都来自东北。由于缺少天然的冰雪环境,以上海为例,虽然已经发展冰上运动多年,但其在民众中的普及度仍然不高,专业冰场数量少,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更是难以寻觅。然而在自然条件之外,相比于北方较传统的“体校”培养模式,上海在冰雪运动发展新模式的尝试上却占得了先机。
在过去,由于国内需求不大,市场也不太成熟,而且考虑到冰上运动花费较为昂贵,一般家庭无力承担,因此大部分冰上项目运动员都是由国家培养,选拔有天分的孩子入体校进行专业学习和训练。体校训练体系化、强度大,非常专业,队员未来的发展路径也很清晰,唯一最大的问题是,孩子们进入体校的同时就等于放弃了学业,因为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训练,否则无法达到专业标准和维持竞技状态。
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逐渐出现了一种发展冰上运动的新模式,即市场化的俱乐部发展模式。这些冰上运动俱乐部以会员制运行,为学员提供专业的训练场所和教练资源,学员可以选择自己的发展模式:作为简单的休闲娱乐、单纯为培养运动特长或是最终选择专业发展路线(在教练和家庭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由教练向市队、省队等专业运动队推荐达到专业标准的学员,接受更高水准的训练),都是可行的方向。
最为重要的是,俱乐部模式下的学员,即使最终选择成长为专业运动员,也不需要放弃学业,而是可以采取Home School的形式,继续运动和学习并进。有需求才会有市场,这种新模式的出现正是为了满足越来越多样化的各种家庭的要求,因为现在的家长大都希望孩子的学业与运动能够兼顾,保持“两条腿走路”,这样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也会更多。而且有了文化底蕴和精神修养的加持,运动才能真正和生活融为一体,实现真正的体育精神。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申请成功,国家也在今年出台了《中国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从国家层面支持冰雪运动的“南展西扩”,以青少年为重点,到2025年,直接参加冰雪运动的人数超过5000万,并“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尤其在青少年的教育层面,规划中做了很多详细规定,如有条件的北方地区中小学应将冰雪运动项目列入冬季体育课教学内容,鼓励南方城市中小学积极与冰雪场馆或冰雪运动俱乐部建立合作,开设冰雪体育课程;到2020年,全国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达到2,000所,2025年达到5,000所;到2020年,完成对全国5,000名校园冰雪运动项目专职或兼职教师的培训……。
虽然先天各异,但一个人的成长机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生长的国家和外部环境,有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相信越来越多的南方孩子也能很快体验到冰上运动带来的速度与激情。本期封面故事,我们从家庭和专业的角度入手,为大家奉上冰雪盛宴。
文:晓辉 上海执行主编
| 封面故事 |
我们为什么要坚持运动
从一开始练习短道速滑,妈妈便明确告诉宣宣,运动的目的并不是想把她培养成专业的运动员,而是希望她能体会“学习一样东西从不会到熟练直至成功是一种什么感觉,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忍受什么样的寂寞和枯燥,而且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因为这些东西是她在以后的生活中需要持续面对的。当然,“如果有一天宣宣告诉我她想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我也会支持她,但我们会说好,不能放弃学业”。
一个中国家庭与冰雪的“亲密接触”
自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申办成功后,冰雪运动项目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升温”,据一份业内报告显示,中国家长们对冰上运动的接受度和喜爱度日渐增高,无论是冰球、花样滑冰还是短道速滑,家长们都乐于让孩子们持续参与,通过独特的冰面媒介,培养他们的气质修养、抗挫能力及合作意识等。本期菁kids就采访了这样一个家庭,姐弟俩都在上海协和国际学读书,9岁的姐姐Iris Chen练习花样滑冰3年多,弟弟Lucas Chen虽然只有5岁半,但也已经学习了2年多的冰球。
冰上运动发展新模式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家长的观念都很超前,越来越多家庭都参与到冰上运动中来,这是一件好事,但孩子在训练时也要注意‘身心+文化两条腿走路’,不仅仅关注花滑的技术,更要注重文化底蕴和精神修养,这样孩子才会有更主动的训练态度、更为国际化的视野,进而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 教育 |
我家的圣诞故事
本次就“我家的圣诞故事“菁kids上海编辑部收到了来自上海不列颠英国学校5位学生的投稿。她们分别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向读者们介绍了自己家庭有趣的圣诞故事。
| 未来艺术家 |
本次未来艺术家栏目的作品来自于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学生投稿。
| 看世界 |
印象日本
张菁是一位爱生活,爱艺术的妈妈,她深信美存在于生活与工作的每个角落。这次她和女儿开始了十一天的大阪、京都、东京之旅,在日本,随处可见纤巧可爱或优雅得体的日本妈妈们,街上还经常可以看见一个妈妈骑着自行车前后各带一个小孩,坚定的穿梭在狭窄的街道上;在迪士尼乐园里,很多妈妈带着两三个孩子排队玩各种游戏,甚至还有怀孕的妈妈带着一两个孩子一起玩,一样对孩子照顾的事无巨细,事情都亲力亲为。绝对没有娇气的弱女子,只有坚韧、容忍。
| 父母社区 |
山高路长,走得够远才能看见
道 道
人生蕴蓄着太多的可能。去西藏朝圣、去非洲登山、去荒野徒步,去大海深潜,也可以搏击商海,或者云游四方,都离不开一副扛得住任何负荷的身板。至不济了操把破琴卖艺街头,都需要从早站到晚的脚力。山高路长,走得够远才能看见。做什么都可以通往你要的幸福,只是不要因为身体的滞碍而泯灭了任何一个梦想。
演中学
南 桥
我女儿从小学习小提琴,现在在参加学区一乐队,叫“革命弦乐团”。经常在附近社区演出,去艺术博物馆、教堂,举办各种各样的音乐会。最忙的时候一天要“走穴”几个地方。有的演出正经八百卖票,做家长的都得去买。也有不少是公益性质,比如去养老院等地。该乐队还曾去中国、欧洲演出。明年夏天,她们受邀去加拿大演出。
与幼儿园老师聊天
桂 桂
Siona是波波幼儿园的代课老师,在过去近一年时间里,一直跟波波亲密相处。今年暑假,由于聘请的新老师到位了,Siona离开了幼儿园。一年来,我们聊得很投机,前几天在路上偶遇她,我们约在她下班后见面,又痛快地聊了一场。她给我许多关于波波的反馈,也一如既往地与我分享育儿的观点,其中一些理念的碰撞给我很多思考。
为孩子们“服务”
吴 琪
几天前,《菁kids》主编和我约稿,希望能就“家委会”写点什么,我脑子里第一时间闪出的是一群走起路来左摇右晃、讲话粗声大嗓、过分热心的“社区家属委员会”大妈,我以前居住的小区里就有这么一个。当然,在《菁kids》上谈 “家委会”肯定不会跟一帮老太太有什么瓜葛,而是有关学生、家长和学校的纽带——“学校家长委员会”。学校里成立家委会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如反映家长对教学工作的意见、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等,从而起到桥梁、监督的作用,近些年来,又增加了一项“服务”功能。
茜茜公主是我们的好朋友吗?
陶 太
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人,有谁不热爱茜茜公主呢?一切就像童话,那个时候没有网络,没有其它的娱乐项目,我常常逃了学,一场一场地赶着看《茜茜公主》。从这个电影院出来,走几步路,又到下一个电影院。黑暗中,茜茜的流年,不断地前进或者倒退,那些宫廷的衣香鬓影,遥不可及的湖光山色,美仑美央,令我着迷。
本期封面模特:凌艺宣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中预4班),孙骐越 (上海市竹园小学4年级学生)
更多精彩,尽在《菁kids》上海12月刊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