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英高美高大不同|9月刊

文/游家璇,图/杨姣

在最新出版的菁kids北京9月刊里,有来自多所国际学校的小记者们带来了新锐的视角。本篇文章来自北京德威英国国际学校11年级的游家璇。

我出生在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家庭里,尤其在学校的选择上,大我两岁的哥哥在公立学校读书,而我就读于国际学校。回顾我们的成长经历,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文化的差异和不同学校教学方式的区别。

小时候,每当我弹琴、练古筝、画画、参加合唱比赛的时候,哥哥却常常泡在书房里。所以,在我的印象中,哥哥总有见不着底的功课和无穷无尽的考试。老师经常通知家长各种成绩和排名,似乎哥哥忙碌的一切都是为了成绩。

我在学校的感受就好很多,老师更重视个人的发展,在他们眼里,做一个有思想会实践的人,比做一个会考试得好成绩的人要好的多。

现在,我和哥哥在性格及三观上有着巨大的差异,我俩也曾讨论和找寻原因,觉得还是环境吧。去年,我以交换实习生的名义去他们学校体验,其实也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闷,课间同学们也在一起玩,校园氛围很友好。可是上课的时候,我却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压力——“只要成绩好,别的不用想”的观念总在课堂内外闪现。虽然说“知识就是力量”,但是社会是变化的、前进的。就像世界名校哈佛提出的:“最重要的不是的成绩,而是一个个体能给一个整体带来的影响。”

美系国际学校&英系国际学校

我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初中都就读于美式的国际学校,后来转到了英式的国际学校。大多数人认为两者并没有明显的区别,但是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他们还是有差异的。美式学校更注重学生多样性的发展,从很小开始就培养孩子们步入社会时所需要的能力,比较接近大多数人心目中的“西方教育”。而且,美式学校在中学的时候没有大考试,决定最终分数的是一系列的项目,考验的是学生更加紧密和批判性的思维。而英式教育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期中和期末考试,比较接近普通的公立高中。从我的感受来讲,美高比英高更加注重个体的发展及学术外的能力。

从美高转到英高并没有我想象的容易,在美国学校呆的太久的我。早已经习惯了做大项目的生活,频次越来越少和不占分比的考试让我渐渐忘了有效复习的方法,以至于在刚进入英高的几次考试都“扑了街”。到了英高后发现,我以前掌握的做大项目的方法和技巧现在没有什么用了,在那里寻找到的安全感也随之消失,好像进入了公立学校一样,每一次考试意味着升班、降班,评估方式也不再是全面性的了,而是以分数决定。这种学习方式简直是我这种“非应试性”学生的地狱。老师和父母开始帮助我,教我复习的技巧和方法,久而久之,我习惯了这样的学习方式。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学校开始安排一些项目类的考核,于是我更加适应了英高的生活。

我眼中的国际学校 (In general)

在我看来,国际学校首先培养的是学生多样化和批判性的思维。因此上课的时候,老师们经常利用一些特殊的环节来检查我们的学习进展。我认为最有趣的是以辩论赛的方式训练双面性思维。辩论场上有的人自信满满、有的人见缝插针 、有的人唾沫横飞、有的人面红耳赤、有的人举例、有的人说明、有的人讲道理……每场辩论赛都是一场针尖对麦芒的较量,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的语文课除了辩论赛,还有实时新闻演讲,热点分析讨论和课题剧等。学习语言不再仅仅是枯燥无味的听写背诵,而是思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的训练。

我的学校每年要求学生们做三项社区服务活动(Community & Service)回馈社会。老师们希望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明白自己有多么幸福,珍惜现在的生活,也希望我们长大以后继续这种使命。每个项目都是学生自己全权负责,服务的内容很广泛,大到送贫困的学生上大学或帮助机构建造孤儿院,小到去养老院看看老人们、义卖、帮助流浪的小动物或改善校园环境。最后,学生们将调查、策划、实践和自我评估综合到一份报告里,再组织演讲。这样一来,不擅长或没有尝试过做企划的同学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进步,不擅长自我评估的同学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反思,不擅长写东西的同学可以试着把内容记录下来,不擅长或害怕在人群里说话的学生可以借此锻炼自己,克服困难。

其实,我在刚接触这类活动的时候非常懵,完全不知道要干什么,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我变得越来越有想法,越来越有自己的节奏,在几百人面前演讲也越来越有自信了。我的点子比较多,一年里能连续做五个项目,报告完成的也越来越好,加入了许多不一样的元素。现在,我已经是同学里的“项目专家”,做的报告也成了学校引导新生做项目的“入门书”。

类似这样的锻炼在国际学校中还有很多,我在其中也很快乐,感谢有这样的机会,能在我中学时就锻炼到许多人在大学、甚至步入社会后才能锻炼的能力。

游家璇
北京德威英国国际学校11年级学生,学校“学通社”编辑。
喜欢追星、涂鸦、睡觉、美食,摄影,研究一切有意思的事。

本来原载于菁kids北京9月刊

 

JingKids 封面折页封底封2封3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