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妈妈在欧洲:和孩子一起追家庭年代剧,居然解决了跨文化的教育难题

作为在丹麦生活了近四年的北京妈妈,我时常思考:如何在异国文化中,让11岁的女儿既能拥抱世界的多元,又能深入理解中国的文化,扎稳根基、构建三观?

最近,我又有了一些新的感触,我和孩子一起看了热播的家庭年代剧——《小巷人家》。这部剧横跨数十年,用细腻而真挚的笔触勾勒出普通人如何在家庭、社会和时代的洪流中,塑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透过剧中的家庭故事,不仅让我重新反思自己作为母亲的责任,也让我有了新的契机,借助这部剧帮助女儿在异国的环境中,找到与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连结。

文 | 遇安 图 | 作者提供


人的三观,是命运的底色。它决定了一个人如何看待世界、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又如何赋予生命意义。而这一切,往往在原生家庭中完成最初的塑造。

父母的认知、家庭氛围、父母之间的关系,这些看似平常的日常,像是无声的笔,书写着孩子未来的人生剧本。《小巷人家》通过真实而动人的家庭故事,将这一切娓娓道来。

这部剧展现了上世纪70到90年代,在苏州棉纺厂家属区的小巷里,庄家、林家、吴家三家两代人的生活变迁。

剧中有让70后、80后倍感亲切的时代细节:
挤在邻居家看电视、五斗柜、组合柜、几分钱一根的冰棍、印了字的水缸……这些烟火气扑面而来,带着熟悉的人间温度。

比众生百态、人间冷暖带给我更多共鸣的,是剧中的不同家庭教育方式和孩子们截然不同的人生。

Part.1,从看剧到看世界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阅卷老师庄超英看到一名考生在作文中写道:“高考是最公平的改变命运的机会。”这句话深深震撼了他,他意识到,知识与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钥匙,而高考是实现这一切的桥梁。
从那以后,他下定决心,无论多难,都要让孩子通过学习走出家庭的局限。在那个“铁饭碗”最吃香的年代,大部分父母的愿望是让孩子读中专、技校,早日进入国营单位。
而庄超英坚持让孩子们读重点高中、考大学,最终图南和筱婷都凭借知识改变了人生。
相比之下,林工的教育方式则更为温柔。
他没有直接灌输“上大学多么重要”,而是通过讲述自己的大学故事,用一种轻松的方式,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往更大世界的窗,种下了对未来的向往。
吴建国的短视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只关心眼前的经济压力,让成绩优异的女儿姗姗读师范中专,牺牲了她可能更广阔的人生。
父母眼中的世界,决定了孩子脚下的路。
作为生活在海外的妈妈,我深知这种影响力的重要性。
在丹麦的这几年,每个假期我都会带女儿旅行,希望让她通过脚步感知世界的多样与复杂。
在巴黎的卢浮宫,她看到的不仅是艺术的精美,还有艺术背后欧洲乃至世界历史、宗教发展的脉络;
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她听到的不只是音乐的悠扬,还有音乐如何成为跨越国界的共同语言;
在挪威的滑雪胜地,她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也学会了对环境的敬畏;
在巴塞罗那的哥伦布雕像前,她触摸到世界的广阔无垠,还有探索未知的勇气;
在马德里的伯纳乌球场,她目睹了梦想与激情的交织,感受到荣耀与辉煌的力量。
然而,旅途中的世界并不都是美好的。
在欧洲的街头,女儿也看到流浪汉的孤独、边缘人群的挣扎,甚至光鲜城市背后的贫富不均。
真实的对比让她开始理解,世界不仅有阳光,还有阴影,而这些阴影不是绝望,而是另一种需要被倾听的存在。
“看世界”并不仅限于旅行和风景。
旅行之外,我还带着女儿接触了多种类型的影视作品:
漫威和迪士尼电影中的奇幻世界,让她感受到创意和正义的力量;
中国电视剧《追光的日子》则让她了解同龄人面对梦想与成长的校园生活;
经典名著《西游记》和《红楼梦》进一步帮助她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此外,我们也一起观看轻松搞笑的综艺节目,这些节目不仅带来欢笑,还让她感受文化差异与人际交流的多样性。
这些多样化的体验,在轻松与深刻中平衡,她的包容心、好奇心与探索欲也慢慢生长出来。
世界观的形成,不仅在于看世界,还在于如何思考世界。
我很珍惜每一次在饭桌上与女儿的对话,讨论历史人物,或是分析人工智能,甚至涉及全球时事,比如一场选举或一场比赛。
这些讨论不仅让我成为她的引路人,更让我们也彼此成为思考路上的同行者。

Part.2,剧中的人物故事帮助女儿“找到自己”

《小巷人家》中筱婷的成长是一场从压抑到觉醒的蜕变。
她从小在父亲庄超英的规则下生活,隐藏情绪、服从安排,为了维系家庭完整,努力成为“乖乖女”。
但母亲黄玲始终坚定地支持她,成为她内心的力量源泉。
正是在母亲的爱中,筱婷从恐惧中找回自我,变得自信而有主见。
而林栋哲则经历了责任与爱的觉醒,因为家庭变故,他从顽皮孩子转变为懂得承担的男子汉,通过努力学习考入上海交大。
家庭氛围是孩子人生观的基石。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我观察到她在人际关系中也遇到过类似的困惑:她因为没有及时回应朋友而被冷落,内心充满愧疚与不安。
我意识到,她的不安不仅来自友谊的裂缝,还源于我的教育方式中无意传递的迎合倾向。
我反问自己:是否在她成长过程中,过于强调和谐而忽略了她作为独立个体的情感需求?
反思的意义,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是从中学习与改变。
我告诉她,真正的友谊,是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建立的,而不是单方面的迎合或退让。她需要学会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因他人的情绪而否定自己。
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单靠一两次对话,无法让她迅速改变对自己的认知。孩子需要时间去理解这些道理。
我通过分享自己小时候类似的经历、鼓励她表达真实的想法,让她感受到自己是被无条件接纳的。这份接纳保持了她与我的及时沟通,慢慢地,她的眼神里多了一些自信的光。
任何改变都不容易,有时她依然会纠结于小冲突,但她逐渐学会从外界的喧嚣中找到内心的平静、找到自己的中心。
我也明白了,父母的作用,不是为孩子清除一切障碍,而是成为陪伴他们成长的同行者,用反思与行动,和孩子一起找到“我是谁”,以此为中心修正方向,共同成为更好的自己。

Part.3,优秀的电视剧是一面镜子,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我

价值观是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事,决定了我们在生活中选择什么、放弃什么,也是人与世界和他人的连结。
《小巷人家》中的鹏飞,从大舅舅一家感受到爱与接纳,把“知恩图报”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他努力赚钱,回馈亲人,用自己的行动将爱延续下去。他的价值观,因为那些爱他的人而变得温暖而宽广。
借着鹏飞的故事,我决定为女儿的生日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
以她的名义,为“和尚爸爸”道禄师父捐款。这个长期救助孤儿的善行者让我深受触动,我希望通过这次捐款,让女儿明白,生日不仅是索取礼物的日子,更是分享与给予的契机。
这份礼物或许只是一个开始,但我希望通过它,让她意识到帮助别人是让内心丰盈的力量。
我还计划带她参与更多公益活动,让她体会到,爱的传递远比物质拥有更能带来持久的满足感。
希望这些经历,为她种下一颗关于爱与给予的种子,让她在未来的道路上,始终能以善意看待这个世界。
价值观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也不是我们可以强加给孩子的。它像树一样,需要时间去扎根、抽枝、长叶。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灌溉着这颗树苗的生长。
优秀的电视剧是一面镜子,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我。《小巷人家》通过真实细腻的家庭故事,带领观众穿越时间的河流,在庄家、林家、吴家的日常生活中重新思考:
我们看见的世界是否足够广阔?我们的人生选择是否忠于内心?我们最珍视的价值是什么?
身为父母,我们不仅是孩子的引路人,更是与他们同行的伙伴。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在经历一场自我修行。

<END>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