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家长钟意的“小而美”,我们终于在上海市中心找到了最佳呈现!

文 | 李佳莹
图 | 学校提供


在不久前菁kids发布的择校投票里,有六成家长选择了“小而美”的学校,出乎我们意料。印象中,规模较大的学校意味着充足的活动空间和完备的硬件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学生能充分探索。那么,与之相反的“小而美”意味着什么呢?选择“小而美”的家长,追求的又是什么呢?

为了充分体验“小而美”的真实含义,我们来到坐落在古北的上海不列颠英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以下简称Britannica),跟着Year2的孩子们上了一天课,又与班主任Suzie Lee、中文课傅老师,以及学生家长周女士聊了一番。

此次已是菁kids第二次采访Britannica的家长,两次的经历都让我们相信,爱Britannica的家长简直是对它“爱到了骨子里”!

点击查看我们的探校视频,一睹为快吧!

 

# 在小而美的学校 #

找到家的感觉


在由一幢教学楼和一座操场组成的校园里,到处展示着学生们的作业与手工艺品,蓝天、绿茵场和淡黄色的小楼构成了可爱的画面,就环境而言可谓是“小而美”的典型。配置方面,Britannica的每个班级均不超过22人,确保了小班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教学模式,保障了师生、家长之间互相熟知且亦师亦友的良好联系。用Suzie Lee的话来说,“家庭感”是Britannica最大的特色。

周女士和女儿Doris在初探Britannca时就对它一见钟情,从校长和任课教师的笑容,到全程陪同的招生老师,以及参观课堂时孩子们与老师的积极互动,轻松友好的氛围与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学校完全一致。但一次的良好体验还不能下定论,关键还得看其理念能够落地到几成。

在与我们交流的过程中,周女士回忆起了家校之间发生过的几件小事,细节之中,我们窥见了属于一座校园的“家庭感”。

她记得,在第一次参加家校开放日时,原先在面试时接待她的老师一眼就认出了她,虽然只是非常小的细节,却也足够令人暖心。

入学后,家校间的沟通始终及时顺畅。疫情原因,以往学校经常举办的家长开放日已减少了很多,邮件成为了主要的沟通方式。据周女士反馈,老师每周都会发送2~3封邮件,告知家长这周所学的内容和校园里举办的活动。在Doris病假期间,Suzie更是给周女士发送了多封邮件询问Doris的身体状况,并且及时发送了上课内容,以便回校后能够跟上班里的学习进度,令周女士十分感动。

在Britannica探访了一天,午餐时的一幕同样让我获得了一些真实感受。助教老师正带着孩子们来到餐厅排队取餐,不时地向食堂师傅提醒不要把某些菜给孩子。老师们能够清晰地记得每个孩子的饮食习惯,“小而美”的家庭感就是可以做到这么细致。

# 小而美的 #

个性化教学


尽管家庭感吸引了周女士与Doris选择Britannica,但最令周女士满意的,是学校老师给予的“平等”

周女士提到,Doris是一个个性强、有主见的孩子,平日里,老师们非但没有约束孩子的个性,反而经常保护着他们的闪光点,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建立自信。回忆起曾经听过的课堂,周女士描述道,面对老师抛出的问题,孩子们都勇敢地举起手积极发言,即便回答错误,老师还是会委婉地引导,从而保护孩子们的自信。如同Suzie的座右铭“It’s OK to make mistakes because that’s how we learn”。相较于“教学”,更贴近“分享”的课堂模式令周女士十分欣赏。

平日里,Suzie时刻观察、评估着孩子们的表现,并时常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兴趣和优势,安排他们尝试相关活动。

例如,当发现有个孩子非常热衷于研究动物时,Suzie会鼓励他尝试调查并撰写报告。孩子被允许每日带着笔记本来到学校,将发现的有趣事物和有用信息记录下来。孩子的爱好不仅得以保护,他的表现更激发了同班孩子们尝试相关活动。

在得知Doris的爱好是水彩画后,Suzie也曾询问Doris是否愿意在课堂上展示水彩画技巧。正是在孩子们利用各自的长处互相启发的过程中,自信得以提升。

在谈起Doris来到Britannica后的转变时,周女士也认同道:“以前她还是有点害羞的,不愿意表露情绪。但现在变得十分活泼,回家后非常愿意讲述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和上课的内容,还有与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

让孩子们爱上学习的方式在Britannica还有很多。探校当日恰巧碰上地理课,我们也充分见识了低龄孩子学习的最佳方式。课桌上已摆好了红、橙、黄、绿、蓝、棕、白的各色黏土,在老师教完关于地壳、地幔、外核、内核的概念后,孩子们坐到桌前,开始从内而外一层层地捏起了地球的内部构造,最终创造出了一个有海洋、陆地和白云的黏土地球。动手的过程让孩子们十分投入,关于概念的记忆自然也就变得更为深刻。一日结束后,当我们问起Doris今天学习的内容时,她一字不落地说出了地球内部构造的名称!

细致的个性化教学还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在上英语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针对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Suzie分发的作业纸不尽相同。有的孩子需要写出图片上小动物各身体部位对应的名词,有的需要根据故事情节圈出正确表达小动物内心的形容词,有的则需要自主分析小动物的心境。仅仅是随堂练习都能做到如此细致的分层,这或许就是独属于“小而美”的个性化教学。

值得一提的是,在孩子们进行随堂练习时,Suzie还打开了电脑里收藏着的舒缓音乐。她向我们解释道“这样更能帮助孩子们投入其中”。再看看四周的孩子们,他们似乎早已习惯于轻音乐流淌的教室了。

 

# 小而美的 #

双语教学


作为一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Britannica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针对非英语母语的小朋友,学校开设了EAL(English as an Additional Language)课程。根据年级不同,每周开课数也不同。例如,Doris所在的Year 2一周开设4节EAL课程,孩子们或以班级为单位,或根据英语水平的不同分为2~5人的不同小组进行学习,以便老师提供更为个性化的辅导。

针对低年级的孩子,老师通常会将重点放置在自然拼读(Phonics)上,随着年级的升高,各科老师们与EAL老师的合作则越发紧密,不仅帮助孩子提升英语,更要帮助孩子们提升用英语学习各科的能力。

但在来到Britannica一年不到的时间里,最令周女士惊喜的,是Doris中文水平的突飞猛进。此前,Doris生活在澳洲,从未系统地学习过中文。如今,不仅听说读写都有所提升,她甚至能完整地读完一本较长、较难的书,周女士称她“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中文学习”。

对于有中国背景的外籍家庭而言,考虑到希望孩子打下扎实的中文基础,他们通常会在双语学校和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之间纠结一番。对于“双语学校比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更能打好中文基础”这一说法,中文授课教师傅老师道出了她的想法:判断一所学校是否拥有帮助孩子持续发展中文母语的能力,不能光看“双语学校”或“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标签,而应观察学校是否具备发展孩子母语能力的土壤。

Britannica每天都为孩子们安排了中文课,中文母语的孩子每周还需再上2节中文母语课,一周总共7节的中文课首先保障了孩子的母语学习时长。

校园里的中文主题活动

教材方面,Britannica使用了同公立学校一样的部编版语文教材。得益于英式6年制的小学学制,在Year1和Year2,老师会将公立学校一年级的语文课本拆分为两年进行教学,帮助孩子们将拼音、字词等基础打得更为扎实。

中文课的作业同样延续了个性化教学,老师为孩子们定制了一套“作业自助餐”,以尊重孩子的爱好和学习特点。以低年级为例,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可以为新学的字词制作漂亮的纸卡,“好为人师”的孩子则可以为同学出一张练习卷。到了高年级,热爱阅读的孩子可以以读书报告的形式完成作业;热爱绘画的孩子可以制作海报,画出情节发展的思维导图;热爱艺术的孩子可以为故事或书中人物作一首小诗或写一首歌;热爱戏剧的孩子则可以以主人公的视角写一封自白信,体会人物的经历与情感。在此过程中,孩子不仅能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他们的的天分同样得以充分展现。

当小学毕业时,Britannica的孩子能达到怎样的中文水平呢?傅老师给了我们一个直观的衡量方式:当小学毕业时,孩子们通常能够围绕一个给定的话题写下一篇400~600字的小作文,这与公立学校孩子们的水平大致相当。

Britannica五年级学生作文

今年已是傅老师在Britannica任教的第九年,见证了许多孩子从小学步入高中后,她自豪地说道,在IGCSE中文母语的考试中,99%Britannica的孩子都能取得A和A*的佳绩。

“小而美”究竟意味着什么?在Britannica,我们感受到,它是每个孩子都被重视的个性化体验,也是每天上学如同来到第二个家的亲密感,更是快乐,是没有焦虑感,是放心。跟随Doris拍摄了一整天,我们发现笑容时时挂在她的脸上,这或许正是一个孩子,对学校的最佳褒奖。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