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ayson 图:受访者提供
每年录取季,我们都会报道一些被名校录取的高中生,业内俗称“牛娃稿”。这样的稿子,家长爱看,通常也都能获得不错的阅读量。但作为撰写者,写得多了就会有些疲,因为“录取学校各有不同,爬藤/牛剑之路却多有相似”。这很大程度上当然是因为名校们的录取标准遵循相似的价值观,从而导致申请者申请要素同质化,比如高学分绩点、高标化成绩、亮眼的课外活动和社区服务经历。
但这次与上海协和双语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协和古北”)五名同学的笔谈,却时常给人惊喜。他们的谦逊有礼、鲜明个性、自如又不失幽默的书面表达,都让交流变得愉悦。一边也忍不住感慨:这是什么样的神仙学校,能让学生这么舒展?五名学生都有自己热爱的领域,但发展非常全面,以运动为例,竟然无一例外都是某一项或几项运动的校队成员!
因为是“群像”,为了阅读和辨识的方便,还是用了“贴标签”的方式,但其实“马术女孩”远不仅仅精于马术女孩,她还办过个人画展;“数学学霸”也不只是学霸,他还是橄榄球校队副队长……
“马术女孩”金芷辛,
韦尔斯利学院
金芷辛从6年级开始就读于协和古北。刚入学时,因为英语基础不好,各科成绩都非常一般,得个B都很不容易。7年级起,她开始参加“世界学者杯”学术竞赛。经过五年的锻炼,已经从一个一上台就发怵的小姑娘变成了如今能在台上侃侃而谈、与观众轻松交流的人。在协和古北的七年中,老师的支持、鼓励和关爱极大地激发了她,引导她真正爱上了学习的过程。
芷辛即将入读的韦尔斯利学院是全美顶尖的文理学院。起初父母认为她的标化成绩并没有达到理想的分数,对她的申请并不乐观。但是当她把自己对韦尔斯利的感受跟升学指导老师和盘托出后,老师坚定地说:“韦尔斯利非常适合你,你应该申请。”老师耐心地和她一起通读简历,并逐一分析应该申请的理由。更神奇的是,她还说服了芷辛的父母。“我能申请成功,升学指导老师的帮助作用巨大。” 芷辛说。和大部分美国大学一样,韦尔斯利的大一新生也无需马上确定专业,“目前我对历史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国际关系、女性研究、神经科学甚至政治学都感兴趣,都想去了解看看。”字里行间透出满满的求知欲和想探索未知的热切。
芷辛兴趣广泛,但最爱的还是马术。九年前她开始接触马术,平均每周花四小时训练,已作为上海马术队的一员参加过国内外多项赛事。有一段时间,学业压力越来越大,她在马术上的训练也正好达到了一个平台期,如果想精进骑术就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她一度考虑放弃半职业道路,只作为一项业余爱好来骑马,但是直到那时她才意识到自己对马术是多么的热爱和难以割舍,因此坚持至今仍未放弃。“韦尔斯利就在波士顿城外,离学校不远就有一个专业马术俱乐部,这也是我选择韦尔斯利的原因之一。”芷辛说。
“数学学霸”赵芊骅,
剑桥大学数学系
赵芊骅是一枚标准的学霸,IBDP第一年的成绩是40/42,IGCSE时的GPA是3.96/4.00。他是学校AMC美国数学竞赛俱乐部的创始人,曾多次参加国内外数学联赛。
因为选择“英美双申”,芊骅需要准备两套申请材料,工作量非常大。当IB内部考评和大学申请的截止日期蜂拥而至时,他一度觉得抓狂。好在从小就对数字、计算感兴趣,对他来说,学习数学不是什么苦差事,而是一种娱乐和享受。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也了解到数学不仅有理论研究的意义,也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
芊骅说,申请剑桥的一部分原因是父母有“剑桥情节”,希望能在“康河的柔波”里泛舟阅读,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剑桥的数学专业和理论研究世界一流。进入大学后,他希望能继续畅游数学王国,特别是高中阶段没有太多时间去探索但越来越吸引他的逻辑学;另一方面,他也希望将自己的触角延伸至真实世界中,去学习天体物理和电子工程。
“时装秀策展人”黄诗懿,
康奈尔大学人类环境学
作为学校时装俱乐部负责人,黄诗懿已策划过多场时装秀,如“无界”(Borderless Society)、“常识”(Common Sense)、“孤独的徘徊者”(Solivigant)等,其中“常识”是她最引以为豪的一场。在那次展览中,她请设计师们诠释他们自己眼中的常识,比如回答“‘未来已来’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这样的问题。设计师们将自己的解读融入到服装设计中,并通过展示作品来募集善款,捐助公益团体。
据诗懿回忆,她第一次对服装设计感兴趣是在5年级的兴趣课上。当指导老师拿出一个穿着精美刺绣裙装的布偶时,她屏气凝神,从此就对针线活儿、缝纫产生了兴趣。后来她申请了伦敦艺术大学的时装设计夏校,并在那儿学会了使用缝纫机、缝制A字裙,以及用褶皱去表现纹理和质感。
诗懿即将入读康奈尔大学的人类环境学专业,目前最感兴趣的是纤维科学和服装设计。对于时尚,康奈尔大学有其特别的解读——时尚即通过探索和塑造人类与自然、社会和环境的关系,改善人类的生存境遇。这让诗懿深受启发。人类环境学专业不仅为时装设计提供艺术视角,也为大一新生开设人文学、社会学、心理学课程,她期望能在康奈尔获得更宽广、均衡的视野。她喜欢康奈尔所在的宁静小镇伊萨卡,希望设计出环保接地气、可灵活拆卸组合的四时皆宜的服装来惠及身边的普通人。
“活动达人”董劭妍,
达特茅斯学院
董劭妍小学就读于公立学校,6年级到了协和古北后,一度因为英语不好、自认为不够洋气等原因觉得难以融入新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迷茫、追逐和模仿之后,她的内心逐渐强大,不再害怕与众不同,也不再害怕别人的评判。回想起当年的那段“心灵成长史”,她觉得自己正是从那时起找到了自我,并开始变得独立。
入校第一年她就加入了学校的触式橄榄球队,这是全校唯一一支不分性别和年龄的运动队,要把大家凝聚起来颇为不易。7年级时劭妍担任了球队的队长,为了让这项在国内不那么热门的运动为更多人所知,她开始在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中推广这项运动,并带领球队参加校际联赛,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她个人也获得了“最有价值球员”的称号。
从11年级开始,劭妍担任了“全国高中学者协会”(National Society of High School Scholars,一个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起成立的全球性组织)协和古北分会的主席,致力于促进成员学校的校际交流。2019年10月,她作为三十名学生代表中的一员,赴瑞典参加了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那次活动,让这个原本只埋首于书桌的学生更宏观地认识了这个世界,与会者们的讲演也让她认识到了知识和教育的真正意义。
劭妍即将入读“藤校”之一的达特茅斯学院。一开始她对于是否申请达特茅斯有些犹豫,但在学校官网和社交媒体上浏览之后,就爱上了这所学校。达特茅斯社区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学生之间支持甚于竞争的关系、宁静自然可以让人回归内心的环境,都促使她最后决定不留遗憾,挑战自我。目前劭妍尚未确定专业,对全球危机、休闲旅游和运动、食品与健康等领域她都有兴趣去了解。
“医者仁心”Nisthula Rajesh,
圣安德鲁大学医学专业
Nisthula Rajesh来自印度,从小就跟着在医院工作的妈妈去医院,帮病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分发药品、与病人家属聊天等。随家人移居上海后,全家人也会定期去上海外环边上的一个老人之家,为他们提供有质量的陪伴。去年暑假回孟买时,她还去了当地一家综合医院见习,为贫困线以下的当地人提供医疗帮助。正是这些与病人和老人打交道经历,让她萌发了学医的念头。
她申请了英国圣安德鲁大学医学专业,这一选择也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采访期间正值新冠疫情肆虐,很多医护人员承受着身心双重的巨大压力,问Nisthula见此情形是否会打退堂鼓,她却说这反而更加坚定了她从医的决心。疫情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多方面的高要求,也更显“压力之下仍能保持从容”的重要性。她希望自己也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这些勇敢、坚定地为人类福祉做贡献的医务工作者中的一员。
这五名毕业生仿若一颗颗形状和色泽各异的宝石,每一颗都有丰富的切面,每个切面都折射着熠熠光芒。而这光芒背后,更彰显出协和古北作为一处育人之所的价值观:不只追求优秀的学术成绩,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全、眼界拓展和充实经历,为他们日后的大学生活乃至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