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正版,别照着别人复制成山寨版

18年前出生的“千禧宝宝”们今年毕业了!

2018年,美国大学申请遭遇了史上最难、申请人数最多,录取率最低的状况。5月初,大学申请接近尾声,社区里(美国)开始举办分享会,请应届与往届的毕业生和家长,一起讲讲在美华裔学生的升学经历。

从他们的经历和感受中,可以收获很多思考。

文|竞波  图|pixabay

本文转载自硅谷近距离(ID:MamaSalon)

编辑|齐琰


这是一次“不提藤”的分享。

记得去年3月大学发榜时,斯坦福大学的校报上发表了一位华裔女生写给社区的信。这位女孩子描述自己在高中阶段安排了过多的课程和课外活动,每一分钟都排满,经常没有周末,每天睡不足4小时,为了每一个A提心吊胆,几近崩溃。

而被斯坦福录取之后,她经常被请去作为成功者为家长们分享心得,比如用PPT展示选过的课程、做过的活动。

看着家长们埋头记笔记,她说,我想尖叫,不要复制我的经历,虽然我没有垮掉,但这个代价很大,如果垮掉,会更大。这不是成功需要的代价,任何人都不应该付出这样的代价。

    

英文链接:https://www.stanforddaily.com/2017/03/16/a-letter-to-my-community/

菁kids已将网页转换为二维码,扫描即可登录查看。

这封信对我触动很大。

“听藤校妈妈解析爬藤之路”一类的文章太多。我的大女儿今年也申请大学,和孩子走过这一路,回头再想,心里很清楚——申请大学,孩子在脑力、体力、情绪上接近透支,先不论藤校不藤校,如何陪着孩子把这个阶段过好才是正题!


>>越来越多的家长聘请校外顾问来帮助孩子申请大学,你们认为有必要吗?

在座妈妈都认为 —— 有、必、要

但要清楚,因为是孩子在申请学校,所以,这个顾问是孩子在找,而不是家长。要找到一位做事效率高、适合孩子,能让孩子坐下来理清思路打开心扉进行头脑风暴的顾问,而且他最好从头跟到尾,中间一换人,前面就白讲了。

和国内高考不同,美国大学的申请过程长达几个月至一年。学校背景不同,截止日期不同,要求也不同。孩子在忙11-12年级的课程和活动之余,所有申请要按部就班地完成、发出,这是个不小的工程。

有的孩子很成熟,自己能全部搞定,不用也不许家长过问。而有的孩子顾前顾不了尾,或者完美主义,一直修改,到最后一天才勉强发出。

这期间,孩子和家长难免有争执,情绪会波动。家长对申请过程不一定都了解,英文也可能不如孩子,所以很难做到事事监督,而且孩子也不爱听。

有个顾问做第三方从中调理,帮着安排时间表,各项细节都有专业知识和经验铺垫,家长有想法,可以先告诉顾问,顾问再讲解给孩子。如果孩子不给家长看文书,可以由顾问转给家长。这样就减少了很多正面冲突。

Vicky:我的美国邻居说,申请大学阶段要和孩子维持良好的关系。我也学会了讲一次不听,那么就讲两次,等讲第三次要着急的时候,就把这件事让给别人去做。

竞波:校外顾问平均一年大概服务10-30个孩子,和私立学校顾问的比例应该差不多。我大女儿的私立学校很小,毕业班有大约80名学生,有三位顾问老师。他们从11年级开始就定期和孩子、家长开会,跟踪进展。每次打电话或电邮,老师都很快回复,解答很详细,老师的话,孩子也爱听。

相比之下,妹妹上的公立学校一个年级有500多名学生,只有两位顾问老师。资源少的情况下,校外顾问就是很好的补充。

妈妈A:公立学校的标准也许和家长要求不同。但公立学校的顾问也非常有帮助。他们经常和大学联络介绍本校情况,和招生部很熟悉。哪所大学喜欢本校学生,以及历届毕业生录取情况,他们都很清楚。虽然学生多,但每次收到孩子的文书,顾问老师都会仔细审阅。

Jennifer:如果本地找不到合适的顾问,外地远程也可以。我儿子找的顾问就是外州的。虽然他对本地的学校不太熟,但他专注于孩子。和大学招生部见面的时候,能有针对性地介绍孩子,取得一些方向性的建议。

>>名校录取率越来越低。选择申请哪些大学,很关键。有什么建议吗?

Vicky:申请人数每年增多,能被顶尖学校录取很不容易,有时候也要靠点运气。如果一定要盯着那几所藤校,那你很可能会失望,因为藤校就那么几所,大家都在申请。

过不了心里这个坎的是家长。其实选择对了,90%多的孩子最后都能拿到几个录取,会很开心。美国的好学校非常多,但是华人家长知道很少。学校的网络上都有介绍,很全面,建议多去看看。另外顾问也很了解。

我女儿选的学校范围很广,她觉得去哪个都开心。即使这样,申请结果出来之前还是会紧张。我个子不高,我常说,总会有学校念的,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人顶着,女儿一听就笑出来,就放松了。

妈妈A:在选择学校上,我有时候和孩子有冲突。孩子想去的学校不一定是我想要的。所以要谈判,多列几个学校,慢慢加减。申请早早写完了,就借机加两个。收到拒绝,若孩子开始着急,那就再加几个,总之有很多空间可以商量。

竞波:在申请的过程中,孩子会不断挑战家长,问为什么。他们受美国教育长大,拿排名和藤校招牌是无法说服的。但具体说到哪个学校、哪个专业有好老师,有什么特别的研究项目,孩子会感兴趣。所以,还是要多去了解学校。

秋平:我的小儿子去了文理学院,感觉很不一样。文理学院虽小,但很注重能力的培养,小班教学,教授专心教导本科生。相反,大儿子上的名校连教授的面都见不到,都是助教上大课。美国有不少好学校,教学质量上不比藤校差。

>>申请资料中,专业选择和业余爱好都很重要,如何帮助孩子选择专业和兴趣呢?

Vicky:支持孩子的兴趣,这是华裔家长比较难过的坎,总想让孩子念这个念那个。不能太刻意。比如外面有顾问给计算,斯坦福大学今年有哪个游泳队员毕业,正好你孩子申请。这说不准的,可能那位运动员会念第5年呢。

还是要根据孩子自己的兴趣,从小一路培养。孩子感兴趣的事,你不用叫她去做,她自己就跑去了,而且钻的又广又深。

我女儿从小喜欢生物。她在学前班的时候英文不好,我陪着她上了社区动物园几乎所有的科学课,边上边为她翻译成中文。到了小学,她就可以自己读英文说明,动物园一去就是一整天,每一个说明都要念,从头念到尾。所以到高中之前,她积累的知识已经非常多。

Jennifer:我儿子虽是亚裔男生,却不愿意学计算机和工程。他小时候喜欢读少儿心理的书,喜欢小孩,爱帮助别人,我就建议他学心理学,帮助他找实习项目。现在他上儿童心理学课程,还去社区幼儿园当小老师。

有人说学心理学找不到工作,我们先不想这个问题。以后做不做这行都没关系。在这个时间点,他喜欢,我就帮助孩子多学一点儿,不会白学的,至少自信增长很多。

竞波:也不一定要急着找到专业。我女儿在申请那几个月里,专业调整过两三次。

为了准备资料,顾问老师发了十几个问题让家长写,我写了三天。其实就是孩子的成就和优点,一项一项列出来,没有问短处的。平时老盯着孩子哪里不好,这时候根本没用。

多想想长处在哪里,兴趣在哪里。今年这个方面好,马上帮她深入挖掘一下,争取长大开花。明年又变了,再帮助。努力的过程,就是好故事。从无到有,从不行到很行,需要努力和时间。

妈妈A:高中是挖掘孩子闪光点的时候。不要太早就以升大学为目标,还是要享受一起成长的过程。这样你和孩子都会更开心。到了申请大学的时候就会突然发现,以前做了好多事儿,这个可以用,那个可以用。

>>据说在今年,ED提前录取比EA提前录取、RD常规录取更容易,是这样吗?

Jennifer:ED需要选择一所孩子最理想的学校,如果录取就一定去。这是个承诺,也向学校表示你没有三心二意,学校录取也没有顾虑。从这方面看,还是有些优势的。EA和RD录了可以不去,但这会影响大学的录取接受率。

我儿子选了一个比较有挑战的学校做ED,很幸运被录取了。EA的两所也有一所录取,就没有再申请RD。所以,早在12月中旬,我们就完全轻松了,也省了很多申请的时间和费用。

妈妈A:ED如果录取是一定要去的。不去的话,大学会认为不守承诺,对孩子对学校都有影响,可能连累下面的学弟学妹都不再录取了。

竞波:有时候不只是个录取率高低的问题。我原来没细想过的是,录取结果的发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10月到来年3月底甚至4月中旬。各学校发布时间不同,很多是不预先公布的。

这其间,不断会有同学或朋友得到录取通知,或者被拒绝。有朋友的孩子接连收到拒绝通知,最后一天才得到了最理想大学的录取。这个等待,对孩子对家长都不好受。

顾问老师就很有经验。他为孩子加入一些不是等到最后一天才公布,而是很早公布,或者滚动招生的学校。10月份孩子就收到一个录取,吃了定心丸,后面的申请也随之调整,这样就好很多。

秋平:即使最后没有录取,也不要太焦虑。曾经有一个孩子很优秀,申请的全都是顶尖学校,结果一个录取也没有,打击很大。但下一年他就去了很好的大学。所以即使没有录取,第二年再申请,或者申请春季入学,都没问题。

>>成绩全A和十几门AP,是申请大学必需的吗?

Vicky: 大学的录取既有必要条件,也有充分条件。标准考试和GPA成绩算是必要条件,没过最低门槛,不太可能被录取。但这个门槛并没有像全A那么高。全A也不一定能进顶尖学校。

AP课不是必要条件。但如果有几门AP正好是孩子感兴趣的领域,成绩能考的不错,证明孩子有能力学好大学水平的课程,这是一个加分。AP课程量很大,很花时间,并不是越多越好。

阿朵:我儿子在高中虽然是全A,但没有选最难的课,成绩肯定不是学校顶尖的。AP也就是按部就班地跟学校走,因为孩子想腾出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一个孩子,不可能要求他什么都好,我觉得不用跟风去修十几门AP。

>>选课对于课程成绩和今后的专业都很重要,高中阶段应该如何选课?

在美国,高中9年级的课应该没有太多选择,数学课都是老师按照孩子的水平安排的。

9年级下学期,学校会开放系统,让学生选10-12年级的课。这时候要反过来看。比如孩子想在什么方面深入,12年级想达到什么程度,有些课需要前面必修一些课程才能选,难度高低,需要全盘考虑。孩子的兴趣还会有变化,每年也可以调整。

高难度的课不容易拿A,但孩子坚持读下来,收获会很大。如果孩子需要很多时间在其他方面,就不一定都选最难的课。

高年级的学姐学长有很多经验,也很乐意分享,可以找他们咨询。

>>孩子申请完成之后,您最想分享的是什么?

秋平:在大儿子申请完大学之后,我组织了一个“升学减压会”。10来个家庭每周五晚准点到我家,一起讨论,抱团取暖。大家面临的问题很相似:

孩子不沟通。有一位家长,只有在孩子要求付申请费的时候,才知道申请了哪些学校;

如何找顾问,如何与顾问合作;

系统里的问题怎么解决。记得有一位妈妈看到孩子与系统挣扎,正好在“减压会”说到这个,她说,我知道!啪地一点就成功了。孩子说,妈你挺厉害的!

这些孩子同在本地高中,相处得特好,你文书写什么,我写什么,申请哪所学校,互相不设防,后来都如愿去了理想大学。直到现在,每年我们还聚会。因为,困难的时候在一起,就会一直在一起。

阿朵:大儿子申请的时候,我总想领跑。觉得自己是成年人,经验和能力都更多。但其实,我们的视野有局限,而孩子已经在我们视野之外了。那时候和大儿子的关系有些挣扎。他的成绩不是全A,但后来也上了理想学校。于是我想,我那么着急干嘛?过分焦虑会引起孩子焦虑,孩子都挺敏感的。

到了二儿子,我由领跑变陪跑。我对孩子说,你上什么学校,妈妈都觉得OK。目标没有放在顶尖学校上,就很放松。一放松,关系就好。不推娃,孩子就自己坐到驾驶位上了。

11年级暑假,大家都在准备申请。孩子想减压,到一家法国乡下的农场每天干活。这本来与大学无关,但顾问说,这个经历很独特,和其他99%的文书都不一样。结果递到他最想去的大学,招生老师恰好会法语,完全能读懂孩子的体验,在录取信里还特意写了一句法语,这都不是家长能安排出来的。

竞波:申请大学很像是在做一个优秀加独特的拼盘。家长能帮助孩子的,是选择孩子特别优秀的地方,放进拼盘里。独特的东西很多是无法设计的,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发现。

这个拼盘里什么地方正好符合大学的要求,我们无法掌控。但如何把拼盘拼起来,呈现好,按时发出,还是有方法,有些技术含量。像时间管理等方面,家长和顾问可以帮助很多,还是我们更成熟一点儿。

Jennifer:我发现,男孩子尤其需要被尊重和承认。看到好的地方就和他说。看事实,不要评判。当然这个很难做到,但也要做。我对儿子主要是陪伴和沟通。他很早就开车了。从他拿到驾照开始,我就拿他当成年人对待,希望他自己承担起责任。

妈妈A:亚裔男生申请美国大学,需要准备好,难度会更高,这是现实。本来亚裔男生作为一个群体,平均成绩就很高。所以成绩要好,还要有独特的地方。喜欢数理化、打网球、学小提琴钢琴,类似的亚裔学生太多了。

当家长的要耐心、耐心、加耐心。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轨道不同。男孩子晚熟,要给他们机会,要相信他们最后都会开花。即使在申请大学的阶段,也不是所有孩子都准备好了。有的孩子就是在家里睡大觉。但过几年,到了那个成熟度,就非常出色。

Vicky:对于孩子的大学申请我很用功,看了很多书,早早就开始动手。可是,所有决定都是由女儿来做。因为是她要去上大学,不是我。我能给她的是,她太忙,需要信息的时候,无法获得信息的时候,我给她提供。可是判断和选择在她,不在我。当然有时候,忍不住还是要透露出自己的一点儿意愿。

回想起来,帮孩子设计一堆东西,其实最终是要孩子快乐。有时候要放手,尤其是在美国长大的孩子,要尊重她的意见。女儿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就做的很开心。我最骄傲的不是她成绩好还是什么,而是,如果在学校选5个最高兴的孩子,女儿应该是其中之一,即使在申请大学最忙碌的时间。

作为家长,可以参考别人怎么做,但不要复制别人做什么。因为,每个孩子都是正版的小孩,你一复制,就变成山寨版。有那么多好的正版,大学为什么要山寨版呢?一定要找到孩子自己的东西。

-end-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