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文化小孩 | 《菁kids》上海2017年10月新刊导读

《菁kids上海》10月刊内容精彩呈现:

编者按

关于“身份焦虑” 

过去谈到Third Culture Kids,脑海中就是一些优秀华裔形象。但把眼光拉回到上海,尤其是在国际化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惊喜地发现更多其他肤色的孩子,正在这个国际化的城市,成长为另一种典型的第三文化小孩。他们的父母怎样看待这种文化的融合与相斥呢?他们遇到怎样的趣事和难题?这些都是我们试图探索和回答的。

本期的话题栏目,探讨的则是“工作和母职”。有了孩子之后,除了我们一般意义上有薪水拿的“工作”,妈妈们还多了一份母职,具体到每一个妈妈,如何安排这两者,都自有一番考量。

 

封面故事

从孩童、大人到领袖——第三文化再思索

当时的我刚从日本京都做完一整年的交换学生,回到美国。坐在那间如鞋盒般大小的寝室里的头几晚,我彻夜未眠。时差只是无法入眠的原因之一;更多时候,我是因为在脑海内翻腾的“思乡”情绪,呆望着米白的天花板到天明。

那个秋天,我思念的“乡”,不是我的家乡,台湾。更不是我父母亲那一辈所谓的故乡,中国大陆。我思念的“乡”,是京都,一个我仅仅生活了一年的地方。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第三文化小孩夏洛特小姐妹的快乐与烦恼

9岁的夏洛特和7岁的玛蒂尔达出生于上海,是一对如洋娃娃般漂亮可爱的小姐妹。和大多数小姐妹一样,她们大多数时候相亲相爱,常为争夺玩具和爸妈的爱打打闹闹,很快又抱成一团。但和大多数小姐妹不同的是,回答她们来自哪里,是一件让她们颇为犯难的事情。

家有“第三文化小孩”两枚,Heather希望她们能够完美融合中美两种文化。的确,长期浸润在外国人社区,即便抛开白皮肤蓝眼睛的外表,她们和一般的上海小孩也是不同的。但融合并不容易。

跨文化小孩——成长在交错之间

 

“小米,你是哪儿的人?”“我是波士顿人上海人北京人夏威夷人!”当年5岁左右的女儿,每每憋红了小脸一口气地回答完毕这个问题时,总是引来大人们的笑声。其实到了现在,10岁的女儿还是说不清她到底是哪里人。

扎根于意大利的国际公民

本期的封面模特是来自意大利的四口之家,因爸爸Alessandro工作调动,一家人于两年多前来到上海生活。妈妈Gaia原本是一位建筑师,来中国后成为全职妈妈。他们育有一儿一女,哥哥Leonardo活泼可爱,妹妹Vittoria温柔甜美,均就读于Britannica。

来到上海,一家人用开放乐观的心态,迎接新生活,很快就融入了新的文化环境。菁kids采访这位意大利妈妈,听她讲述来中国的前前后后,以及一家人的变化与坚守。

 

在读

我爱女儿超过……马桶吗?

《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坚持56年的“时间统计法”》读书笔记

初为人父,恨不得把最珍贵的给她,爱她、保护她,你们都懂的吧。说来有趣,当初求婚,我也把类似的承诺给了我的太太,现在又给了我们的女儿。

那么问题来了:求婚时,我初入职场,所需承担的压力和职责都谈不上不多,彼时我尚且还能给出一份这样的承诺;如今工作所耗时间精力越来越多(看在养家糊口的份上),我开始担心,自己是否真能支撑这额外多出的一份承诺。

机缘巧合下,邂逅了这本书。

 

我的家在上海

来自复旦附中国际部的Sofia一家

“我是Sofia Tryzub-Cook,今年十六岁,在复旦附中国际部读书。我们是一个三口之家,妈妈Oksana Tryzub-Cook,乌克兰人,爸爸Robert Cook是英国人。我父母是在上海相识的,妈妈那时在上海读研究生,而爸爸是橄榄球员,一次比赛中,妈妈的朋友向她介绍了爸爸,他们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我父母已经在上海生活了17年,妈妈目前是一名老师,爸爸在香港一家公司做经理。”

 

话题

养娃,一个终身的项目

“爸爸妈妈,你们过几天就要解放了!”佳佳一边把我给她买的床单、蚊帐、内衣往她的箱子里塞,一边说。“是啊,没人拌嘴了。”我嘴上这么说,心里还是有些失落,女儿要离开我们去浦东外国语学校上初中了,这么小的娃怎么这么快就长大了,我们瞬间就变空巢老人了……

从职场精英到全职妈妈,你怎能不失落?

都说言传胜于身教。那天大儿子忽然对操劳一天过后疲惫的我说:“妈妈,我觉得你真的很棒!”我好奇地问:“为什么这么说?”他靠在我身边:“因为你做什么都做得那么好。你既是好妈妈,又是画家,又是作家,你是最有影响力的人。”我觉得好笑:“最有影响力?不会吧。怎么也得是马云这种大企业家吧。”他说:“你看你写文章呀,讲课呀,影响了这么多人,我觉得你就是最有影响力的人。”

无条件牺牲自我?我不是这样的全职妈妈

前段时间电视剧《我的前半生》热播,让我感受到了社会对于全职妈妈的不友善。严格来说剧中的罗子君是全职太太,而不是全职妈妈,因为就我个人的体会,全职妈妈的生活可不是这样的。

与许多因职场发展不顺利而回家当主妇的女性不同,当年我辞掉自己收入颇丰的工作时,同事和亲友都大跌眼镜。但于我而言,这不是一种牺牲,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看世界

带着两岁半娃在台湾上山下海的11天

从熊孩子10个月开始泡酒店,到一岁半独自带着他来过一场“出走”,再到2岁生日在京都的第一次异国之旅,再到两岁半上山下海,大大小小的每一次旅行中都有感动的瞬间。狮子妈在一次次旅行中看到熊孩子的很多面:作、调皮、懂事、坚强。爱旅行的狮子妈也在一次次旅行中收获灵感、积累经验。

愿亲子行,不再是大人的负担,而是我们与孩子彼此照见,共同发现与感悟的美妙旅程。

 

父母社区

带你远行,我到底在怕什么?
文 | 芮娅

想起刚刚有了MJ的时候,我也曾绝望地认为生活被彻底改变,再想去旅行恐怕要变成第一个5年计划,至少以前有娃的朋友是这么告诉我的。虽然听的时候撇撇嘴,心有不甘,但心理暗示也告诉自己,要等MJ大一点儿再做打算。

然而,在MJ刚满月的时候,麦子出差去安大略省北部举办讲座,家属也被优待允许随行。被关了一个月的我犹如小鸟出笼,从来没有一次旅行给我如此强烈的释放感。

 

第二代的第三文化
文 | 竞波

我家两个女儿虽然在美国旧金山出生,但很小就随家人回到国内,一住10来年,现在又搬来美国上学。要说“第三文化孩子”,严格按照定义来说不能算,因为,她们基本算是在国内、与父母文化相同的环境里度过幼儿到少年时期。

但从各方面来讲,她们都不是在单一文化里长大的孩子。

全职爸妈的未来拥有更多可能性
文 | 李梓新

在家里全职的,是否只能是妈妈?

我身边有位朋友,一直是全职奶爸,业余做些投资。而我自己,也有过两年时间的自由探索,在这期间,更多地照顾家庭。

无论全职妈妈还是全职爸爸,都是我们选择的某个阶段的生活状态而已。

我一直觉得,人是有能力和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状态的。这里面就包括选择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不工作。全职妈妈和职业妈妈,是平行而平等的两种状态。

不伸手的懒妈妈
文 | 道道

教会孩子自己做事和代替他去做,这两者所耗费的时间精力不可同日而语。作为母亲,需要狠狠心拦住自己不时想要伸出去的手,这样的自律和煎熬只为了让孩子明白,爱不仅是为你付出、给你所需,如果仅仅如此,那是我们自己狭隘了爱的标准。有一种爱,让你缺失、让你难受,却成就了你爱自己的能力,让你不再向外希求。

 

美食

Helen的全套爱心早餐
撞色肠粉 x 甜菜根果仁酸奶

翻看Helen的微信朋友圈,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几乎每日一发的早餐九宫格。尽管工作异常繁忙,有时清晨和晚间还要连线有时差的团队开会,但丰盛的快手早餐是她的坚持,也是她的喜好,四年多的时间里,已经成为这个家庭的一道传统。

 

出去玩

博物馆公主奇遇记

每次看到大女儿Katie穿着不怎么透气还shining掉粉的裙子在镜子面前旋转,我既不忍心打扰这种不知何时就会逝去的公主梦,但也很想,让她看看真正的公主服饰和生活。

恰好今年夏天,匈牙利博物馆把茜茜公主的生活“还原”到了上海博物馆。

我把展览馆里展出的那条蓬松华丽的裙子照片给她看,人家直接问:“这条裙子,我可以试穿么?”有戏,于是我开始认真做起了看展准备。

 

校园之星

来自上海赫德双语学校的校园之星

 

未来艺术家 

来自上海协和国际
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学生的艺术作品


  • 点击图片下载2017年10月刊《第三文化小孩》电子版。
  • 或点击这里订阅全年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