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与改变,相信真金不怕火炼|9月刊小记者文章

在最新出版的菁kids北京9月刊里,有来自多所学校的小记者们带来的新锐的视角。本篇文章的作者是北京德威英国国际学校的学生韩宇辰。
韩宇辰,北京德威英国国际学校11年级学生,喜欢画画、写作、唱歌、踢球和旅行。

​文:韩宇辰

2015年,我迎来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在公立学校读完了六年小学和两年初中后,我转学到了国际学校。从那时至今已经过去了一年。可我依然清楚的记得,一年前的我,迷茫、焦躁、不知所措。

我转学的理由其实很无奈。由于必须回到户口所在地参加高考,又担心那里和北京学习的内容有所差异,便想到了出国读大学。而国际学校确实可以为出国做铺垫,包括环境和申请所需要的内容等。可是,我也同时留恋着我所熟悉的生活。

我知道这是一次挑战,却没想如此艰难

我来到新学校的第一天,发现一切都和我熟知的校园生活太不同了。首先便是语言。虽然我在公立学校的时候英语成绩已经在年级前列,但是一整天听说读写全部都用英语,还是让我吃不消。一节课下来,我只能听懂一半左右。如果是有些口音的老师,我只能读读板书,观察其他人做些什么,或者看看老师的肢体语言暗暗揣测。其次,国际学校采用的是走班、小班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室,一下课就要匆忙地赶去下个教室。而相比我所熟悉的五十个人的班来说,二十人的班给每个人都提供了参与课堂的机会,并不是只有老师在讲课,课堂中有很多小组讨论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并且在第一天,我就得知要准备英语演讲。虽然在公立学校有过很多经验,但是用英语演讲还是人生中的第一次,这也让我觉到压力陡然增加。

第一天我身心俱疲。在进入这个学校之前,我就知道这将会是一个挑战,而我没想到会是这样的艰难。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大概三个月的积累和同学、老师的帮助,我渐渐适应了这里的学习生活。语言问题不再让我那样头疼,甚至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开始不再畏畏缩缩,而是更努力积极地融入这里。因为学习任务没有那么重了,便有更多的时间花在兴趣上,参加越来越多的社团,培养特长,而这也是国际学校很注重的一点。

同时,以前初中的同学们正在面对中考,相比之下我就悠闲了很多,就有同学问我,在这个学校是不是一直在玩。其实并不是这样,虽然作业少了太多,但是要学的科目增加了。传统教育中只有所谓的“主科”语数英物化有作业,而在国际学校九科都是主科,都很重要,每科的考试都要复习,其实压力并不小。

时间越久,感受到的不同越多

在国际学校,自主很重要。因为在公立学校,老师总会监督着学生,而在国际学校全靠自觉,就算有人不努力,老师也不会大发雷霆;在公立学校,每次大考前老师会给我们很多练习、模拟卷和历届真题,期末考试前甚至会有整理好的复习提纲,而在国际学校,老师只会给考试范围,有时会给一点真题,但不是强迫性地让我们做,因此在国际学校想考出好成绩,全靠自己自觉努力。

另外,我原来的学校会给考试的分数和排名,有时一次的成绩就决定了一切,“中考、高考”关乎到人生;而现在的学校只给等级,也会斟酌平时成绩,最重要的考试成绩也只是一个参考。

到底哪种教育最好

作为两种体系都体验过的学生,我也和家长、同学讨论过这件事。其实两种教育各有利弊。国际学校确实会培养更加全面的人才,但是对于那些不上进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变的更加懒散;而公立学校见长于基础教育和应试教育,但是走向社会后,也许会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两种教育之间转换的过程并不是简单。但是,就像我的这一年一样,一开始认为我可能永远也熬不过,但是过后又觉得,其实也没什么。我以前学校的同学们是初三毕业生,有很多都选择了国际部,要不是他们向我抱怨,把要背的词表发给我,问我的经验,我似乎都忘记了这一年的困难。

但是在这里,我希望为传统教育洗白一下。传统教育在慢慢改革,它已经不同于人们传统观念中的“死学”了,而是加入了更多培养全面素质的课程内容,包括自学能力、口语表达、兴趣爱好的培养等等,这也无疑帮助我适应新的教育系统。而“分数定生死”的局面虽然残酷,但和国情有关,每年高中毕业生那么多,如何像国外一样一个个看简历、一个个筛选呢?

哪种教育会使孩子更优秀?只能说,真金不怕火炼,本该发光的,总是会发光。

本来原载于菁kids北京9月刊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