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先生的绘本音乐之旅

Mr. Gai's Picture Book Music Tour

“为什么叫自己盖先生?”

“我十年前就用盖小远盖先生了,意思有三个:第一,体现了对女性尊称;第二,我做的事情是家庭教育督导;第三,想表达女生和男生一样,什么都能自己来。”

采、文|Ruby  编|张欢  图|被访者提供


为小小孩做独一无二的音乐会

初见盖先生,是在她的一期绘本音乐会上,台上的她身兼数职,主持人、绘本朗读、小提琴演奏;台下的她,选绘本的主题、编辑朗读的台词、配合适的乐曲、选场地、撰写公号……当然,还有她的小恩,这是她创作的动力与源泉。很难想象盖先生曾是实验室里那个一天要刷上百试管的生化系学生,经历从机关里循规蹈矩的办公室职员,到清华硕士,再到后来驰骋投资与金融界的职场新秀。盖先生说:“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

辞职后的盖先生,成为了一名独立教师,教拉小提琴,当对外汉语和英语口语老师,和其他专业课老师不同的是,她的学生年龄会从4岁到60岁。教学当中,从小热爱小提琴的盖先生,成立了自己的梦青年爱乐乐团,一直以管弦乐团的形式演奏影视动漫音乐来普及高雅音乐,音乐多来自宫崎骏的动画、久石让的原声配乐、迪士尼动画音乐等,但是这些片段化的表演总是让盖先生觉得内容少了些完整性,她发现不同的音乐主题,有不同的故事,相比起电影还有动画,绘本的长短更适合小朋友,听众不是看片段的视频,也不仅仅是听音乐。

“适合儿童的现场音乐会太少,尤其是用我喜欢的朴素平和的引导方式,这也是我做幼儿早期音乐会的主要原因,是要做从孩子角度出发的欣赏”。很多音乐会都有年龄要求,0-3岁的孩子是不太适合去的,一米二以下小朋友也经常被拒之门外,孩子随时会哭,也会坐不住,并且很多剧场都会把坐席的灯光调得特别暗,小朋友感觉怕怕的。“小恩怕黑,第一次带他去看一个儿童剧,灯一黑下来,小恩就开始哭了。” 积累了几年的教学与演奏经验,盖先生在实践中不断的成长,为低龄幼儿带来了美好的音乐体验,也为教育里迷惑的父母与孩子做个性化督导教育。盖先生的每一场音乐会都会有提前预告,家长们可以先进群了解学习,并且每一场的设计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些乐章会拿出来让孩子们反复地聆听。

“早期教育和送到早教机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家长觉得自己教育孩子不行,把孩子交给机构,这远远达不到孩子大脑里需要的丰富性,而丰富性的构建是为了搭起未来填充内容的骨架,我们先要用爱把大脑架起来。” 教育是一个长期引导的过程,每个家庭都是不一样的,需要有不同的方法方式去引导,盖先生说:“我每个月做的音乐会只是个引子,来现场的一小时更像是用来看我们平时教育孩子都下了哪些功夫,低幼儿童更多的是规则建立、习惯培养、欣赏礼仪、公共场所的表现、对美好的期待、对活动的回顾等等,这些只能全靠爸爸妈妈在家重复。”有如盖先生所强调的,父母才是幼儿教育里真正的引领者。

把绘本和音乐完美的结合起来做适合小小孩的音乐会,“倾盖如故绘本音乐之旅”从千篇一律的动漫巡演中脱颖而出。

帮孩子构筑艺术审美世界

踏进盖先生的家,进门开始就要一步一步拨拉开竖立在你脚前身后一摞摞的书,感觉是在书海里遨游。盖先生爱书惜书, “老盖,你不要把东西搁在我的书上,又硌出印痕儿了!”盖先生爱妈妈我也是知道的,每到妈妈生日,她呼朋唤友喊大家来给妈妈送祝福,这“北京大妞”爽快直溜的个性里,明显更爱书一筹。

从老盖那得知,盖先生爱书这“毛病”是从小就落下的,“从小就是这样,书上一个印儿和一个褶儿都不能有”,看着四周围绕的书架,这齐刷刷一溜溜成千上万的书,都是盖先生从各种渠道买来的,“很多书我都会买中英文两个版本,中文版方便老盖他们和盖小恩一起看。当然也不敢什么都俩版本,家里地儿很小,只能寸土寸金地塞。”

盖先生不仅仅是爱买爱收藏绘本,她是每一本也都会看会研究,从内容到作者,从色彩到形状,把曾经实验室里做实验弄得满身甲醛味儿的那股劲儿全放到了对绘本的研究里。

盖先生从小学习拉小提琴,娴熟的技巧不亚于科班出身,“不同类型乐器,对听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弦乐尤其要求音准,在判断音准之后再进行快速微调……乐器学习对语言学习也是很有益的,可以帮助辨别细节差别。”盖先生在朗读与英语口语方面的出类拔萃莫不受益于小提琴的学习经历。

科学与艺术并不相悖,盖先生选书时候的海选、筛选、排序、割舍、精耕等等一系列钻研,让审美的世界里多了很多理性与思考的成分。有了小恩后,盖先生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绘本与督导的世界里,跟着孩子一起读书与成长 。“绘本音乐活动是我在有盖小恩之前就开始了,孕32周还在排练演出卖票,但有了孩子之后,绘本于我有了更加不一样的意义,音乐会每期都会与时俱进地去调整……”

某一天,小恩翻开一本无字黑白绘本的某一页感叹:“妈妈,太美了!”盖先生说:“当时我眼泪都快下来了!”美好的感受还需要不断的重复,比如每一天的落日,盖先生说:“落日天天有,天天都不同,在不同地点和不同人看落日,让孩子体验日复一日,体验不变与万变。”为了看日落,盖先生带着小恩走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公园。“我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跟孩子分享,给他讲我为什么喜欢,那些变化的落日为什么美,更确切地说,在他不知道什么叫美的时候,给他以概念,这个样子的就是美。”

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一首诗里所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盖先生认为:“开始欣赏的最佳时间永远是‘现在’,越早越能够帮助建立和养成好的习惯,当我们觉得阅读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的时候,艺术欣赏同样重要。”

“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这句话是《小王子》里狐狸说的,也是盖先生经常引用的一句话。很多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见。本质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陪着孩子读绘本和听音乐会是孩子可以从0岁就开始培养的习惯和仪式感。除了艺术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盖先生对小恩的定义是一个成熟的公共交通乘坐者,“在路上,他学到的东西远超过大家想象。”盖先生告诉我,小恩早已熟知过马路看红绿灯,并且还会左右谨慎地检查有无来往车辆,小恩上公交车也知道如何用正确的姿势抓住扶手让自己不会跌倒,盖先生认为这些日常行为与安全意识的培养,是每个孩子从小就需要接触的非常重要的课程。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不断地重复,在润物无声里让孩子去接受。想让逛实体书店成为习惯,盖先生就带着小恩每周去一趟实体书店看书;对于户外运动,小恩7个月开始,盖先生就让小恩坐在她的背架上跟着到处走,不到2岁开始骑平衡车作为出行工具,到现在已经有两年多的骑龄了,他很少参加平衡车比赛,但每年都跟着妈妈去看她以前常去的越野比赛。妈妈的每一场绘本音乐会,小恩总是能够安静的坐在那里凝听,这和同龄的孩子相比,小脸上多了一丝沉稳与笃定。

“所以我们平时做的学习与习惯养成,并不在于你要参加多少活动,而在于对整个流程的习惯,绘本音乐会也不仅仅就是这一小时,是从前到后的完整过程。尽量每个月一次,保持孩子们重复的频率,前后的衔接连贯,这一整年完整的活动,是润物细无声的。” 盖先生告诉我,所有熟悉了欣赏流程和适应了的小朋友,会慢慢给新来的小朋友让出适合他们的位置,家长和小朋友都学会了如何体谅他人,遵守观影礼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父母用心去引导,用时间去检验。

小众教育的情怀与艰难

“每一次音乐会我都当作是最后一次演出去完成,每一次音乐会要传达的理念都饱含我自己认真的思考。大乐团不会这么做,因为这样成本太高了。对比巡演,我积累的更多的是对观众的了解,演出现场的处置经验,以及和不同年龄的孩子和家长的沟通。如果家长不熟悉怎么欣赏,不了解幼儿成长规律的话,很容易对孩子要求过高。”对比巡演,这种每期都不一样的绘本音乐会,需要耗费盖先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样的付出并不是所有家长能够认同的,甚至音乐会形式还会被一些大型机构拿去抄袭。

当我提到“小众教育”这个词的时候,盖先生是反对的,“我不认为现在做的是小众教育,低龄幼儿艺术教育实际上非常大众,只不过效果无法立竿见影,所以家长们就选择了忽略。那些爱读绘本和每个月都来听我音乐会的孩子,长大了肯定是和别的小孩不一样。” 在这里,盖先生也提到了她的督导理念,“督导缘起是带不同的人发现自己了解自己,找到方向,而孩子是给了大人从头学习,成长的机会,督导是一个在音乐会之外的事情,绘本音乐的准备、观演和回顾,其实是带家长如何和孩子进行学习,是督导的实践,我带大人,大人带孩子,希望大人通过自我学习和改变,带动孩子的良好习惯,并以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

坚持做了五十多场绘本音乐会的盖先生,有了不少的拥趸,有从江苏、河北等地远道而来。盖先生还给我讲了一个从她在咖啡馆做沙龙时期开始,就风雨无阻每次都来听她音乐会的小女孩,“她开学的那天,我哭了!”长大了的小女孩会有很多其它的事情要做,能来音乐会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就像孩子告别母亲,盖先生说每一次都恋恋不舍。绘本《风的旅行》作者新宫晋所说:“不管哪一种艺术形式,我只想带给人快乐;并且把自然的美,透过艺术,传递给下一代。”讲过这本书的盖先生也是这么做的。“我都是希望大家是因为故事好听音乐好听,而认识盖小远的,而不是因为我是清华毕业的,或是说师从某某而来,”盖先生说,“如果他们能特别开心地说‘是我喜欢听,我觉得今天这个真好听。’‘我喜欢盖先生,喜欢来,下个月见!’这就够了!”

独立抚养者,父母眼里永远的孩子

“如果硬要找个说法来回答‘爸爸’的问题,我会跟小恩讲,这个世界是多元的,每个家庭的组成都不一样,有很多种,有的是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组成的,有的是两个男性家长做爸爸妈妈,有的是两个女性家长做爸爸妈妈,有的是一个爸爸做家长,有爷爷奶奶,有的和我家一样是一个妈妈做家长,有姥姥姥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家庭组成,我们只是其中一种,是很正常的样子,如果别人看我们很异样,尝试理解他们,可能他们见得太少,只知道家庭结构就是他家的样子。”这是盖先生早就准备好了将来要回答小恩的话。每一个当了妈妈的人都可以想象,作为一个独立抚养者,在孩子的养育以及社会的认同上会有无数的艰难困阻,“我是一个很善于屏蔽外界干扰的一个人。”盖先生说,“小恩也是,老盖也是。”

父母眼里的盖先生,长大了,却依然像一个每天赶着家庭作业的小女孩。“没人给我布置作业,没人强制我把几个小主题进行梳理,没人关心我交不交这个文章,就像没人问我绘本音乐之旅这么费劲会不会赔本一样,做不做完都是自己的事。但生活就是这样,正因为每日这些细小的选择,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路径。我所做的每个选择,也不再只是我自己的,同时也是家里每个人的。”盖先生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不容易,而父母的豁达与包容,让爱无时无刻不在这个特殊组成的小家里迂回婉转。

此次见到盖先生,是在盖爸爸去世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那个帮着女儿在音乐会场上忙前忙后迎门送客的老爸,却在她去年10月音乐会前一天彩排的时候在楼道睡着了,再也没有醒过来。听盖先生在父亲去世后朗诵的那首诗《有一天》,让人止不住的泪如雨下,每个大人,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生命绘本里的主角。

Someday a long time from now,

your own hair will glow silver in the sun.

And when that day comes, love, you will remember me.

“有一天,很久很久的以后,你的头发也会在阳光下闪烁银光。

当那天到来的时候,我的爱,你会记起我。”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