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BISE|择校,你的学校考察问题清单上,纳入孩子的想法了吗?

对于择校,绝大多数家长会根据自己的期待列出心仪学校应具备的素质和标准,却鲜少有家长在一开始便将真正的主角--孩子邀请进来,一起参与规划孩子自己的受教育之路。2018年国际学校博览会马上就要拉开帷幕了,已经报名的家长,想必已经做好功课,列出了有关意向学校的问题清单,那么,不妨跟着这篇文章再梳理一遍,你的考察问题清单上纳入孩子的想法了吗?
文|KIPP WHITTAKER  翻译|张燕   编辑|齐琰


在择校的过程中,家长的考量和决策往往占绝大多数比重,鲜少有家长会邀请孩子一起参与整个择校的过程,尤其是在像我国这样强调考试成绩和学术成就的国家。

不可否认的是,父母的考虑的确非常重要,但是若从受教育的主体--孩子的角度而言,仍然还是有很多其他重要的因素,是需要被考虑进来的。

作为家长,同时也作为孩子受何种教育的决策者,我们常常会误认为自己完全了解什么是对孩子来说最好的,却忽略了真正的主角--孩子的想法。

今年,北京国际学校博览会的主题是“创新”,作为主办方,我们鼓励所有家长在为孩子择校,或进一步为教育做打算时,能够选择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更加民主的办法:邀请孩子一起参与。毕竟,当孩子们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并持有部分自主权,可以发表意见和见解时,他们很可能会做出和家长一致的,甚至更明智、更合适的选择。

当然,为孩子选择一所合适的学校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综合诸多因素,方方面面的顾虑是免不了的,比如学费、家校距离,这些都是无法回避的硬性条件。但是让孩子参与其中,发表他们的想法、见解,尊重并参考他们的意见,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做一个民主的家长,促进孩子独立发展

家长不要背着孩子自己做决定,然后只是通知他们结果。一开始就让孩子参与择校讨论,简单的一句“你是怎么想的?” 很可能会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让孩子们自主选择他们喜欢的学校,然后从家长的角度给他们提提建议。

选一所能让孩子觉得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或是他有意愿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或课外课程的学校,特别是喜欢艺术或体育的孩子们。很多孩子在申请大学的时候才开始有自主选择学校的机会,但是如果能早点赋予孩子自主权,可以锻炼他们,帮助他们在选择大学时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孩子最喜欢的科目?

这是一个很基础的问题,听起来简单,但却可以反映出很多信息,进一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兴趣与天赋,从而缩小择校范围。大部分学校的理科都很好,但是人文学科就不一样了。

通常学校在课程安排上会力求灵活化,以此来满足大多数孩子的需求,但是作为家长,通过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就可以确定孩子在哪些特定的领域更具天赋,然后再去找有相关优势的学校。

孩子喜欢的学习方式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学校方式,比如就学习环境和氛围来说,是喜欢在大班学习,接受传统的“老师教、学生习”的学习方式?还是小班学习,讨论与互动较多的学习方式?与国际学校相比,大部分公立学校都以是大班教学,师生互动要少得多,当然,每个学校的教学风格都相差甚远。就国际学校而言,目前大部分国际学校都在开展以课程为基础的创新教育。所以孩子想要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也是择校中需要被考虑的重要一环。

成绩不是唯一的考量标准

一个国际学校的突出优势是,选修课和课外活动的范围很广,并且具有国际化特性。就读国际学校,很大程度上可以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广泛的课外项目,从而更好的发现自己的兴趣与优势,进而针对性的去发展。

广泛的课外活动除了能够帮助孩子全面发展、顺利进入大学以外,还能为孩子提供时间管理、社交等技能,令身心平衡发展。加入一个课外活动的团队或是学习一门特长,可以增加孩子的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高等院校招生官在学生身上愿意看到的才能表现。

既然是孩子的事,那就鼓励孩子自己去沟通

无论是在北京国际学校博览会现场,还是未来在入学面试中,家长可以提前做做功课,把问题清单准备好,然后引导孩子自己去提问、沟通。校方在博览会现场最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全面解答家长与孩子的问题。所以,在参加校博会之前,家长和孩子可以提前在家准备两份问题清单,一份是家长关心的问题,一份是孩子关心的问题。

鼓励孩子在他的问题清单上,列出心目中理想学校所具备的条件。问题可以从课程和选修课开始,也可以深入问一些校园文化和设施等相关的问题。尽量鼓励孩子认真思考对于自己心目中学校的想法,并在现场自主沟通,当然对于低龄小朋友来说这个要求有点高,正在考察高中阶段的孩子们可以尝试起来。

作为家长,观察孩子与学校交流,不仅可以了解到孩子对学校的兴趣点在哪里,也可以反过来了解学校对孩子的态度、以及解答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择校条件作出相应的判断,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综合以上五点,简言之,孩子的事情,要让孩子自己参与进来。在2017年的国际学校博览会上,许多孩子思路清晰,对自己期待中的学校有着非常明确的想法和见解,对自己未来的教育之路也有着整体的规划和清晰的目标,孩子未来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一方面依靠学校获得相应的知识储备和应对未来的能力,一方面要依靠家庭的引导,让孩子充分发挥自主权,主导自己未来的受教育之路。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