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学校的中文课怎么教?这位老师给出了经验!

孩子上了国际化学校,中文怎么办?

摆正中文的位置”最为重要。

文 | 李佳莹  图 | 曹亦思提供


国际化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将求学于海外,因此学校很重视英语环境的创设,以让他们适应未来的学习生活。但这样的环境也是一把双刃剑,家长们一方面欣喜地看到孩子的英语流利了,一方面却也担心他们的中文根基不扎实。

国际化学校学生的中文真的不扎实吗?中文教学又是如何在国际化学校中展开的?在由顶思TopSchools举办的第二届国际教师发展大会上,众多国际学校一线工作者以演讲、论坛、工作坊、辩论等形式探讨了国际教育新发展。会上,菁kids遇见了来自苏州德威国际高中的中文老师曹亦思,并与她就国际学校的中文教学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

曹老师研究生毕业后就开始了在苏州德威的职业生涯,承担中文教学任务已有四五年时间。在采访中,曹老师就国际学校中文课堂的形式、IGCSE与A Level母语考试的重点,以及家长们该如何在家为孩子施行中文教育等问题,一一做了解答。

曹老师(左二)在国际教师发展大会

国际化学校里的中文课

对于国际学校学生的中文,家长们能够看见的情况是字迹不端正、拼音声调不够准确,而曹老师将它们归为“机械化的知识”——只要写得足够多练得足够多,孩子们就能掌握。相较于把精力放在一个字抄十遍上,曹老师却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语文能力的培养上。

苏州德威国际高中的学生有一半以上来自公立学校,其他有的从小就读于国际学校,有的则从海外回来,因此学生们中文水平的差异很大,这也成为了曹老师在教学中的最大挑战。因为要设计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课堂材料与课堂活动,曹老师坦言她的备课量相当大:“三套教案是必须的,甚至还要准备Plan B。”

她的课堂以主题式学习为主,实施差异化教学,分层但不分班。每一堂课,曹老师都会准备三至四组不同的任务,学生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随之分成小组。

例如,在上描述文时,曹老师选取了不同作家对于秋的描述,让学生们分组讨论郁达夫《故都的秋》、张爱玲《秋天的雨》和林语堂《秋天的况味》。这三篇文章难度不一,作者们想表达的对于秋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学生们可以在浏览过后自行选取他们认为最有意思的一篇,与有相同兴趣的同学展开讨论。这样选出的文本通常来说是适合学生自己的,老师无需点明哪一篇稍难或稍简单,这也避免了分班教学给孩子造成的隐性压力。

课堂上,从作者挑选了哪些秋天特有的物品来进行描述,到同样的物品不同的作者给出了怎样不同的描述,老师提出的问题会引导孩子们一步步深入探究。在这样的作品比较与思考中,孩子们能够逐渐体会整篇文章的意味,在自主学习中得到答案。

在课后作业方面,曹老师也花了很多心思。她每个月都会出一份书单,学生们需要从中选取一本,读完之后交上一篇阅读报告,包括情节梗概、人物分析与读后感想。此外曹老师也布置过十分有创意的作业,如:根据文中描述来设计人物海报,将虚拟形象具象化;设计文中主人公的朋友圈,想象人物心中的想法以及其朋友的评论等;在学习《雷雨》时,不同组别的孩子们还节选剧本,将其排成了迷你剧。

春节时,曹老师还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让孩子们跟着爷爷奶奶学做一道家乡菜。在观看《舌尖上的中国》后,孩子们便学着把整道菜的制作过程拍摄下来,并加上了对爷爷奶奶的采访,以记录这一道菜背后的故事。曹老师说:“孩子们之后都要出国,还是想让他们起码学一道菜,在以后想家的时候可以做给自己吃。”

或许正是因为学校将看得见的练习写字的时间挪给了看不见的思考,家长们才会担心孩子学得不扎实。但这思考的过程本身是值得的,它会让孩子产生许多新的想法。

曹老师说,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恰好与A Level考试要重点考察的能力不谋而合。在A Level考试中,思辨能力与研究调查的能力是重中之重,落实到语文教学上,以中文来阐述思维的过程就比中文本身更为重要。

以苏州德威采用的Edexcel考试局的A Level考纲为例,它要求学生做一个研究项目,完成一篇小论文,最后以口语的方式呈现。

曹老师的学生有的选择了与社会现状有关的话题,如中国空巢老人的现状;也有从专业角度出发,如美术专业方向的学生选择国画越发趋同于现代画这一现象为题进行调查。他们研究了众多文献资料,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献中的不同观点,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考试时,考官会根据论文提出跟进式问题,这些问题无法事先准备,这意味着学生需要对话题进行深度了解。这样的过程考察的就是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概述观点能力与表达技巧。

但在学校,并非所有的学生都会上中文课,因为一部分英国高校并不接受A Level中文成绩,因此学校会根据学生感兴趣的专业来给出建议。对于没能在学校上中文课的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参加中文戏剧社、中文辩论社等课外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国际教师发展大会的辩论赛中,曹老师以绝对优势成为“最佳辩手”——事后她透露,辩论队的孩子们给了她不少提点。

家长该怎么对待孩子的中文学习?

孩子上了国际化学校,中文怎么办?曹老师认为,“摆正中文的位置”最为重要。

“很多学校现在都鼓励双语的概念,但我个人认为真正的双语非常难达到,而在双语环境下,孩子的思维究竟能达到怎样的深度其实也并没有定论,所以孩子必须得知道自己的母语是什么,并且打下坚实的母语基础。”曹老师说。

在数年的教学生涯中,曹老师遇到过许多来自双语家庭的孩子。一个学生的妈妈是俄罗斯人,爸爸是德国人,在学校孩子还要讲英语,因此他可以在三种语言间自如切换。但当他被问到一些较深的问题时,却很难用合适的语言去表达——这是很多双语家庭的孩子都会遇到的问题。 “孩子的母语到底是中文还是英语,不是由学校来决定的,而是父母。”曹老师说,“孩子在学校大多都是浸润式的英语环境,因此在家中,父母需要创造母语氛围。

此外,曹老师还认为,尽管玩是孩子的天性,学校也一直强调学习应该是快乐的事,但家长仍需让孩子明白,有时候学习的确是枯燥的。“机械的记忆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必要的,该写该背的时候,家长还是要用传统的方式来逼一逼孩子。”曹老师说。

 -End-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