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带给了我什么?

What Di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Offer Me?

初二的时候,父母决定把刘晓一(Cici)送到国际学校读书,希望给她一个更有自由度、选择空间更大的未来。经历过公立教育,也经历过国际教育,Cici认为每段经历都很珍贵而独特:公立教育让她养成了自律的学习习惯,国际教育则给她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更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些是比“学霸”更有含金量的收获。

采、文|尹奔宇  编|张欢  图|受访者提供


Cici是周围同学和朋友们眼中公认的“学霸”:从北京世青国际学校毕业,以IB课程42分(总分45分)的优异成绩和精彩的文书,成功申请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营养学专业,本科学习结束后,她又奔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读硕士。

然而,她却对“学霸”这个词有着别样的理解:“我初一时在北师大附中上学,那里才是‘学霸’云集地。”在公立学校的教育体系下,学生从小学就开始经历学习和考试的‘打怪升级’,在一次次大小考试、课外班、作业、习题的磨练后,他们经历了关键的几次升学考试突围,进入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掌握了一套成熟的“应试教育学习方法”。Cici 认为自己“并不是那样”。

国际教育初体验

适应新环境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是才14岁的Cici。她告诉菁kids,刚转学到国际学校的时候她也很孤独,经常一个人。中午吃饭时,同学们都会给自己的好朋友留座位,热热闹闹地坐在一起,她却只能一个人吃饭。不过,后来由于国际学校里学生的流动性大,自己待的时间长了,也就逐渐融入到了一些新学生的圈子中。

不像在公立学校时被一成不变的课业生活压得喘不过气,国际学校的生活有着更为多样的选择,同时也对自律性有着更严苛的考验。而且大部分学生家里经济条件非常好,有些同学就会过着看起来精彩甚至疯狂的生活,四处旅游、社交活动应接不暇;还有一些同学“两耳不闻窗外事,闷头打游戏”。而Cici并没有被周围的人影响,选择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继续着自己平淡的生活,专心学习。

“从小到大,我的父母一直都不怎么管我的学习。在世青的前两年,爸妈一直在外地忙着生意,我经常一个人上学放学,晚上回家自己做饭。 我也没有像身边的‘学霸’那样努力,但是该完成的事情我一定会按时完成。”这样轻描淡写的概括,透露着Cici的自律。也许就是这种对拖延症天生的免疫力,让她在8-12年级学业稳步上升,并凭借IB课程42分、托福107分和精彩的文书,成功申请到名校。

在美国名校游刃有余

伯克利这种世界名校每年都会吸引不少国际学生来就读,而摆在这些国际学生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文化冲击。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学习方式,都会让这些国际新生感到焦虑。

高中就读国际学校Cici,显然会游刃有余一些。“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语言方面的优势,世青的全英文授课让我在语言上没有什么障碍。”大一时候,有一节基础课Human Nutrition(人类营养学),是面向各专业学生的营养学基础课,由于内容简单,被学生称为GPA booster(刷分课程)。但是,她身边的很多中国学生还是觉得词汇量不够、听不懂。平常上课的时候,Cici也能明显感觉到,身边的中国学生一般都不喜欢主动发言或者提问题,这与一直以来公立学校的被动式教育不无关系。甚至在生活中,遇到租房子这种问题时,朋友们也都会把她推到前面,解决一些沟通的问题。

“中学的国际教育带给我最大的帮助就是能够自发地去解决问题,自主地去学习。”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在Cici参与的小组作业中。虽然小组作业鼓励大家合理分工、积极合作完成项目,但是其他的同学,包括美国的学生,都喜欢拖到最后一刻再疯狂地赶进度。而她的学习习惯是,在最开始做好计划,并且按部就班地完成,这让她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小组的领导者。Cici所在的小组,从来都不用担心小组作业完不成,有时候她甚至需要完成其中90%的工作,包括前期调研、做问卷、写论文,这些流程她都不在话下。

发现中西教育的差异与共通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国外的大学,去接受更好的教育。在家长最关心的中西文化差异的问题上,Cici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觉得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对自己生活的选择要更自由一些。而且国外教育中,信息的共享与全面性是我们国内现在做不到的。”的确,在信息开放的前提下,学生们可以从网络上、书本上,获取多角度与不同立场的信息。在解决任何问题时,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他们发散思维,提升看问题的全面性。

不过,在某些问题上,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比如说选择专业这个问题。美国大学有学科顾问(Academic Advisor)来帮助学生选择专业,但还是有非常多的学生抱怨自己的专业“无聊透顶”,不知自己所学何用。中国大学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高考填志愿时,大家在对大学各个专业一头雾水的情况下,也要硬着头皮选择专业,以后还不能轻易更改,这让相当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产生迷茫与焦虑。

“我在大学期间读营养学一直很开心,因为是真心喜欢这个学科的内容,并没有考虑太多以后的择业问题。现在就业也更多是看中应聘者的综合能力,所以没有必要过分焦虑。”Cici说。

Cici在专业选择上的坚定,与她在国际学校就读IB课程并且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有很大关系。“当时我在一本营养学的书上看到了My Pyramid膳食管理方法,觉得用这种方式管理自己每天的健康饮食特别有意思,就想以后大学读营养学。”可见,在选择专业这件事上,学生还是要尽早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就算选错了专业,也不用过分焦虑,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必然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