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孩子“早恋”?马云:“这是一门艺术,得当知识点去讲!”

上周,贝克汉姆的二儿子16岁的罗密欧与英国女演员15岁的米莉-博比·布朗在社交平台互动频繁,被曝出恋情,且“贝嫂”维多利亚也已默许。这条新闻登榜热搜的同时,再次触及家长们的敏感词典——“早恋”。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出现类似情况,中国父母做何反响?又该如何应对呢?

 

恐慌后的打压
 
“早恋”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我们独创的造词。根据字面的意思,所谓的“早恋”,即是指“过早的恋爱”。到底多早才算早?恐怕得看家长们否定色彩强不强烈了。

小猪佩奇-图源网络

有的家长在孩子初高中发现不对劲儿的苗头,坚决叫停:“这么早谈恋爱怎么行呢?考个好大学有大把时机啊!”有的甚至等孩子念大学了依然千叮咛,万嘱咐:“好好学习比啥都强,以后毕业找到好工作,还愁没对象?”——“对对对!我妈就这样,上学时疯狂阻止谈恋爱,毕业后又疯狂组织相亲。

许多年轻人对拥有此类父母调侃道,并认为这大概能入选世界吉尼斯“最不可理喻的事情”的纪录。

无论背后多不可理喻,家长对子女“恋爱”问题的干预,都带着这些忧心:

  • 谈恋爱还有心思学习?
  • 影响别的同学怎么办?
  • 玩出火花,超出界限如何是好?
  • 事情闹大了,颜面何存?

站在父母的立场,这些担心好像没毛病。因为他们那一代小时候所接受的教育理念是根深蒂固的:禁止一切与学习无关的杂事。

说远了,跟那个大时代政治背景及婚姻制度有关联;说近了,恢复高考以来,对“教育改变命运”鼓吹后的变质,竞争的激烈及功利化,让家长宁愿或不得不与学校紧密结成统一战线,在“早恋”问题的处理上绝不手软。

即使家长很开明,觉得“没关系”或出现监护人缺位的现象。校方也会大义炳然的快刀斩乱麻:“谈恋爱?可以啊!出去想咋谈咋谈。”

为追求升学率,净化校园学习氛围,校方不惜将学生情侣直接开除。

类似这种鲜活的案例,几乎每个人身边都有。

咸鱼老师念高二的时候,就遇到过一个:

女同学是我高一的同班同学,高二分班后在我隔壁班。后来因为跟另外一个班上的男生谈恋爱,被她班主任抓到,一个电话叫来了她父亲。

记得她父亲超严肃地带着她站在教室办公室聊(玻璃透明没有窗帘),突然狠狠扇了她一巴掌,那个女同学哭着跑出办公室,奔向楼梯,不知去向。

我甚至认为,在防止“早恋”的问题上,校方与家长的担忧是一致的,认知是一致的,处置方法是一致的,但区别就在于有的学校,就像一个不负责任的混蛋,直接把问题甩给家长。

因为,离学生最近的老师才理应是“校园恋”的最初发觉者。如果耐心稍加引导,结果可能大不同。但以前甩锅给家长,绝对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流程操作。

家长心里苦啊,他也不知道咋处理啊,也可能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难题。于是,正常的担心变成瞎操心、帮倒忙。

蜡笔小新-图源网络

许多人回头看对当年的“早恋”处理,也有感到十分庆幸的,认为是老师的激励:

网友论“早恋”-图源网络

有的认为是家长的激励:

网友论“早恋”-图源网络

虽然为他们好的结果感到高兴,但仔细想想,这不还是老师和家长忧心忡忡之下的无奈之举吗?这种引导方式,依然没有全面客观公正的认识“校园恋”情感需求,而是带着有色眼镜进行挑选,仅仅把“成绩”作为了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 

松绑后的遮掩 
虽没有一项抽样调查,能够说明“早恋”学生排除万难、修成正果的概率。但我们从学校和家长重压之下的结果反推,这种概率可能超低,而且往往适得其反。叛逆的孩子变得更叛逆,最终两败俱伤;性格稍弱的孩子,即使妥协了或害怕而认为“这根高压线”碰不得,多多少少会扭曲对恋爱的心理认知。成绩下降、矛盾加剧、辍学、过早发生性行为、堕胎、抑郁…那些令家长忧心的,最终成为了悲惨的现实。

更可怜的是这些孩子,被盲目打压所留下的情感阴影,让他们在未来的爱情、婚姻世界里无法周全。

网友论“早恋”-图源网络

不过,好在“早恋”禁忌逐渐松绑。“80后经历过被严重打压,但90后、00后成长环境、所接受的教育理念不同了。初中生谈恋爱很正常。”一位80后家长在访问中,表示不再对“早恋”感到惊恐,并认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需要学校和家庭的支持。

一方面,教育功利化的松绑,改变命运不止读书一条路,让孩子有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全新的育儿观得到新生代父母的认同,他们更注重孩子首先拥有健全的身心,再谈能力素质的提升。

理论上如此,可有关“校园恋”的松绑,又有些陷入遮遮掩掩的拘谨与沉默。

图源梨视频微博

2017年,日本的一款校园综艺节目“屋顶告白大会”在国内爆红。节目里,日本中学生们被鼓励站在屋顶向心里的那个人大声表白,更是帮助他们说出自己内心的一切主张。

图源网络

甚至有家长在现场的给自己孩子加油打气。

鼓掌欧卡桑身后站的是她女儿-图源网络

可见在霓虹国对“校园恋”的态度是积极正面的。有趣的是,去年在芒果台照搬该节目所制作的「少年说」中,却是被遮掩的,避而不谈的。

少年说-图源网络

不是怀疑节目中的孩子感情不真挚。而是他们站在上面,告白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老师、朋友,内容均围绕着感恩和学习。就像命题作文一样,我们的孩子简直不要太懂事,完全看不出有“恋爱”问题之烦恼!其实并不是没有,而是他们不公然讲出来,因为就连他们的老师和父母,都没有勇气能够做到公然讲出来。

 

“要当知识点来讲” 
「“早恋”本身并不会给孩子带来压力,真正的压力来自家长和老师的态度,大惊小怪、如临大敌、强行压制,这才是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已故的知名心理专家、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李子勋曾对“早恋”问题,发表以上看法。也就是说,最关键的是家长和学校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早恋”及其延伸的问题。

图源见闻短视频微博

去年1月底,马云在参加“马云乡村教师奖之重回课堂”的活动上,也曾被提问:“如何看待早恋?”马老师回答:“中国人对这方面太羞羞答答,可青春期是阻断不了的,压抑没有用。关键是要坦荡,学会正确地引导和沟通。”他还十分坦诚地分享了自己19岁时,第一次听到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13岁女孩谈到的“恋爱”“性生活”话题。

当年的马老师差点昏了头,问女孩:“你怎么能随口说出这个呢?”

对方却很自然的解释道:“学校里的课程都是要讲这些的。”

正如马老师在视频中所言:“这是一门艺术,要把它当做学科,当做知识点去讲。”为此,我就此话题询问了一些国际学校。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心理老师滕老师也认为“早恋很正常”,大多数孩子主要因为互有好感而在走在一起,但也有些早熟的孩子,容易越界。

“这种感情是不成熟的,充满着变化与不稳定性。” 滕老师说,因双方相处中容易闹矛盾,而他们对这类情绪都是自我消化,久而久之,对学习、生活及同学的正常交往会产生极大负面影响。

所以,“防患于未然”的意义显得十分重要。

例如汇佳早在5~6年级的课程当中,就设置了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此外,还常设“知心小屋”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

那家长在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又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有的父母表示耽误不起,但不会“正面硬刚”。

网友论“早恋”-图源网络

有的父母是当年“校园恋主角”,采取绝对支持的态度。

网友论“早恋”-图源网络

有的父母是当年“校园恋主角”,采取绝对支持的态度。但总的来说,家长形成的一个共同认知趋势是:“疏”比“堵”更有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曾面对家长对“早恋”的教育咨询时,提出“四不要一肯定”,总结得很到位:

  1. 不要把“早恋”妖魔化;
  2. 不要着急否定;
  3. 不要形成僵持、对峙;
  4. 不要严词训斥;
  5. 肯定地告诉孩子:“有人喜欢你,你很优秀。”

健康合理的引导,也需考虑家有儿女的不同情况:

家有儿子,请告诉他要尊重女孩、要有责任心。不能只顾自己的喜欢就随意妄为,不能因此就放松学习,更不能影响对方学习。最好的方法是彼此督促、共同进步。

家有女儿,请告诉她一定要学会爱惜和保护自己。不要投入太快太多,不要想着取悦对方,不要因此向对方索取,更不要不懂拒绝,使自己受到伤害。

小别离剧照-图源网络

爱要大声说,成长问题要大胆讲。否则,在一代代的教育理念的传承中,“早恋”永远会成为隐形禁忌,刻在我们的意识里。关于“谈恋爱”三个字,李子勋老师曾讲了一段比较有意思的解释:初高中阶段“谈“,男女生有一定的沟通交流,去了解对方甚至喜欢对方,大学时可以“恋”,工作后则顺其自然地去“爱”。

大概如此,还比较符合当下中国家庭的实情吧。

话题

#你怎么看“校园恋”,该如何引导孩子呢#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