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带娃还怀着老二,哪来的时间一年看93本书?

你我都可以做到。

作者 | 天晴妈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天晴妈妈趣看趣玩

ID: sweetsunnyday


我是天晴妈妈,一个很普通的二胎全职妈妈,本职工作是带娃和操持家事,为孩子喜忧,受柴米油盐羁绊,也会为辅导作业头疼,五年前年开始我坚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看书,生活发生了一点点变化。

2015年12月31日,我对自己这一年看的书进行了一次盘点,自己都挺吃惊的,一共看了93本!其中旅行类11本、亲子育儿类7本、随笔自传类18本、小说类40本、工具科普类11本、励志等其他类6本。2016年生二胎的那个早上还在看书,月子里仍然看了四本……

回想起当年这段特别的日子,仍然觉得既真实又不可思议。其实我的初衷只是为了少看手机、利用碎片时间和培养阅读习惯而已。

2014年5月的一天,我根据“21天法则”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目标是每天保持阅读、练毛笔字、运动和早睡。那天晚上我特意发了朋友圈,预告打卡。

第二天早晨,我特意提前起来十分钟,对自己说今天任务就把几年前买的一套书看几页就行。那天的阳光也没有什么特别,我忽然发现,这十分钟完全是属于我自己的!

当妈的都知道这种宁静的时刻多么珍贵啊~~~~每天睁开眼就是娃,娃睡了还不能睡,还不容易等到半夜把一切弄妥当了,娃可能半夜又起来尿了……更要命的是,这样的日子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当他们张口叫妈妈的时候,连假装没在听都做不到啊。

所以这十分钟,可以支配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情绪,真的太有吸引力了。而跟看手机不一样,捧着书本的负罪感没那么强,也容易控制时间,抛开这一切不说,哪怕为了保护视力也是有收获的。

一开始的时候我找来一些原先收藏的人文历史大部头,人文历史类让自己看,试图让读的书“更有意义”,但事实证明兴趣才是最好的引领。

我逐渐开始把过去囤的书翻出来,有的塑封膜还在呢,也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来看。每天5页,10页,慢慢地,让书本走近桌前,走到手边。

到了第21天我简单总结了一下,其实四个目标并没有全部每天都按时完成,但是已经成功让它进入生活缝隙,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了。尤其是阅读和写字,渐入佳境。

以前陪先生游泳我就在场边,一边看儿子玩玩具一边刷手机,现在我会带一本书,他游完了我也看了一半;出门约会朋友时,等待的时间翻几页,咖啡厅跟书更配哦;出门旅行自然也是带书的,终于完成了把灵魂和身体都带到路上的梦想……带着书去后海,去重庆,去美国……

一开始的时候也很坚持看纸质书,我记得有一次临时到郊区玩儿还过了个夜,手边没带书特别懊悔,于是连酒店里的书都翻,呵呵。后来逐渐还是接受了kindle,电子书,直到现在,我也会选择听书,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都能为我所用,保持学习的状态,初心不改。

因为孩子,我看过了很多亲子教育类书籍,因为兴趣,也看了旅行摄影类工具书,喜欢看欧亨利莫泊桑契诃夫小说集,也把东野圭吾所有作品一口气读完,大部头看多了,也会看一些冷笑话资讯类解解乏。

关注《一个人的朝圣》《无声告白》等大热书,也会关心终极问题。《佛祖都说了什么》《哲学家们都说了什么》是心头挚爱,甚至还饶有兴趣关心以前都不会涉猎的死亡题材,《最好的告别》《生命最后的读书会》《惜别》都是我打五星的作品。书看多了,也会养成为每一本书写几句短书评的习惯,《惜别》的书评发到微博上,竟然引发作者的回复。

而我做的这一切没有影响我一个人带孩子的生活,没有请阿姨,孩子的一日三餐我全都亲自下厨,周末郊游定期旅行毫不落下,每天亲子共读,有空还一起逛图书馆书店。

当我收获了一个热爱读书的娃以后,我知道我得到了坚持的馈赠。当老二出生后几个月后刚抬头就开始看书,2岁就看了218本,我知道我成功营造了宝贵的家庭阅读环境。

其实我专业不是中文,也只是很平凡的一个妈妈,做的不过是每天花一点点时间读书而已。生了二胎以后确实阅读时间更少了,虽然量也随之减少,但阅读习惯不曾改变。我可以做到,屏幕前的你也可以。

我安利你这件事不是非让你捧着书看不可,而是想告诉你:哪怕再忙再累也别忘了选择一个小目标,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保持学习状态,让自己状态更积极,生活也更有主动权。当你拥有了这些,内心必然更充实和欢愉,那么你给予他人的爱也会更有能量。

不管你选择的是看书、健身、跑步、练字……只要符合当下需求的都很好,在你开始行动之前,再跟你分享几个可以助你一臂之力的小贴士。

01

放下手机、放下手机、放下手机!

放下手机是先决条件,所以一开始我是拒绝电子书的。曾经写过一篇《孩子在,不手机。》,你放下手机陪在孩子身边的十分钟二十分钟,可能会给他带来影响一辈子的蝴蝶效应。

02

时间是挤出来的

一个人带娃,一日三餐全管,还怀了老二,怎么看时间都是不够的,有那点时间为什么不休息?其实料理家事是一门学问,利用时间又是一门学问。送孩子上学后,大量时间是属于自己的,合理安排时间和利用碎片化时间可以让我们感觉赚到了。

充实地休息比疲倦地休息更容易让人满血复活,而充实靠的就是身心的满足与宁静。当我沉浸在书里的时候,更专注和更宽容了,那么我抽身出来的时候,内心也是淡定和温柔的。看书就是回归自我和内心,更无限接近自己的行为。

03

制定合理而非远大的目标

在生活中看书跟为了升学、考试等看书的目的性必然是不一样的,不需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也不需要用高大上的目标来镀金,选取合理范围内可执行性度高的比较重要。比如每天看书十分钟,或者哪怕是每天饭前饭后翻五分钟也好,又或者是一个月读完两本书。

重要的是在执行的时候一定要细化目标,我经过合理估算,今天我能利用某个碎片化时间看十页书,那就一定要完成。适应了这样的节奏和方式后,再慢慢给自己增大时间跨度。

04

善用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的意义在于用舆论对自己形成一定的约束,话都说出来了,总得执行吧,而且看书这件事,终究是积极向上的,你散发出了正能量,也会收到正面的反馈。此外我也热烈推荐一些打卡的App,每天一项项把清单划去,总是特别有满满成就感。到了月末年终还可以看到完成情况,也便于调整目标。

儿子完成100本书计划时的读书记录单

0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选取感兴趣的书可以让你享受其中,也事半功倍,容易培养阅读习惯,长期下来坚持就不是难事了。拿我自己来说,一开始挑选的是自己觉得很有用但是兴趣一般的人文历史类,每天完成得不算轻松,后来改变了方向,纯粹从兴趣着手。

虽然看的都是“闲书”,但其实也收获满满。记得在《旅行的艺术》里,作者阿兰·德波顿站在橡树下避雨,面对此情此景信手拈来“壮阔”一词从公元200年至今的典故,我第一次知道还有如此丰沛的释义。没有把书当成老师,却处处受益,这样的收获十分惊喜。

06

寻找志同道合的书友

一件事情能不能坚持下去除了靠内力其实也靠外力,有的时候有人拉自己一把,或者能陪着走一段也是极好的。在发朋友圈记录和点评书籍的时候,常常有朋友留言、私信我不同意见或给我推荐,我自己组的读书小组里大家每天打卡氛围也非常棒。做公众号以后我更是用了两年时间做了每月书单分享。

读书这件事也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除了自己看书,如果可以跟更多人一起分享和探讨,收获会加倍。所以当我组织亲子阅读读书会近一年,身体力行影响身边家庭的时候,内心是喜悦的;当我孜孜不倦在群里催促大家看书打卡的时候,内心是期待的;当我拟好的家长读书会书单得到大家呼应的时候,内心是雀跃的。

独自带娃还怀着老二,不影响我做想做的事情,所以一年看93本书其实不难,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得到。也期待你跟我分享你的小目标哦!

-End-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