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的包宝宝,要好于99%的“妈宝宝”

《Bao》剧照。图源Pixar


文 | Xin

2月23日下午,在JISE2019菁北京校博会首日举办的早期教育专业论坛上,万童WeKids创始人兼CEO储晓冶认为优质动画片对孩子结交朋友、培养同理心、观察与独立自主的能力,是书本与课堂完全取代不了的。

在我们刚讨论完“动画的教育意义”后,一部由皮克斯首位亚裔女性导演执导的动画短片火了。

美国时间2月24日晚,洛杉矶,在第9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华裔导演石之予《Bao》(中文译名《包宝宝》)拿下最佳动画短片奖

石之予(右一)晒“小金人”。图源网络

之所以“火”,正因为这部典型的“中国风”动画所讲述的内容,不仅情感细腻,而且戳中每个家长的痛点

如果我们把上面提到的动画片教育意义反转,其实对父母一样适用。

尤其是目前正挣扎与孩子“相爱相杀”的父母们,真的需要静下心来,看看这一部十分好懂却又习惯性健忘的8分钟动画短片。

 

根文化的表达

 

《包宝宝》全片没有台词,讲述的是一个包子变成“包宝宝”为饱受空巢之苦的年迈母亲重新带来家庭欢乐,也让母亲明白孩子终将长大的故事。

片名“Bao”按汉语拼音拼读,一音双关,既指传统美食“包子”,也暗指“宝”——父母心中的宝贝儿—孩子。

无疑,动画短片内容、元素、创意均源于中国家庭故事。

《Bao》海报。图源Pixar

钱钟书曾有一句很风趣的名言:“假如你吃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又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

但我们依然难以做到这点,更何况是皮克斯史上首位华裔女导演,且《包宝宝》的故事源于导演作为独生女在父母无微不至关怀下的成长经历,所表现的议题几乎戳中了当下所有父母与子女的心。

石之予接受采访。图源网络

导演石之予出生于中国,两岁时随父母移民加拿大多伦多,可能遗传了画家父亲的基因,她从小展现出不俗的绘画天赋。

直到长大后,因需要长期在皮克斯担任分镜师(皮克斯是员工制,非合同制),她搬到了美国加州。

两地间直线距离大约为3500公里。差不多相当于从上海飞乌鲁木齐而已。

真正远离父母,而且在一路成长中,让石之予感到“过度保护”的沉重与难受。

之所以用“包子”的形象来比拟中国传统家庭的亲情与氛围,石之予的解释是:“我经常会感觉妈妈待我就像小包子一样,恨不得有时候吞回肚子里去。

包妈妈宁愿吞掉包子,也不愿意让他离去。

这种以表达父母对孩子最真挚的爱,其实最贴合中国人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俗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

所以,当遭遇某种不愿分离或接受的强烈情感时,啥也不怕了,吞了要紧,捂着最好。

回过头来,可以理解石之予的妈妈移民海外后,给予孩子这种过度关注与保护。直到石之予制作成短片,我们发现:根文化的表达一直让影响力持续。

“文化是一种符号,故事是一种表达方式,像这种探讨家庭情感关系的题材,其实是被普遍关心的世界性话题。”储晓冶认为,自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具有较强烈的“表达欲望”,以认同自己的“身份”。

《包宝宝》动画短片截图。

而带着“身份认同”的家庭表达欲,可能就会导致许多问题的出现。比如影片中包妈妈不认同外在环境,在包宝宝小时候不允许他与其他孩子玩耍;甚至在包宝宝长大后,坚决不同意儿子娶洋老婆。

再放眼国内,这不正是小时候,来自妈妈们共同的橙色预警:“不许和成绩差的坏孩子一起玩耍”;孩子长大后,风雨无阻地赴会各相亲角,“儿媳妇必须亲自挑”的操心妈妈们的真实写照吗?

一面是“bao”,另一面是“宝”

说到相亲,不得不让人想到短片中,Bao在择偶问题上反抗妈妈的独立一面,而隐藏在对立面的,可能与他截然不同,存在的问题更典型、更突出的另一类“宝宝”。

即使已成年却凡事依赖着妈妈,无论做何决定都得问问妈妈的意见,包括找男/女朋友——他们就是所谓的“妈宝”群体。

设计图源自网络

据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在2017年曾对2000名受访者做过的一项调查,其结果非常直观:

Ⅰ> 61.0%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妈宝男,57.5%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妈宝女;

Ⅱ> 选择另一半时,58.3%的受访者不愿意找妈宝男或妈宝女;

Ⅲ> 66.5%的受访者认为造成妈宝男和妈宝女的原因是家庭过于溺爱;

Ⅳ> 71.0%的受访者建议家长在教育中要学会适时放手,不过多干预孩子的人生。

有关“妈宝男”的讨论非常多,且几乎都是令婚姻和家庭崩溃的话题,这也对应了Ⅰ、Ⅱ项的普遍性及所致结果的严重性。

甚至还有不少网友(可能天下苦“妈宝男”久矣)总结了“妈宝”们的三大语录:“我妈说”“我妈不容易”“那是我妈,我能咋地?”

究其原因,我们从该动画短片中亦可窥知一二:

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特别是独生子女一代,使父母将过多的精力放入孩子身上,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进而表现出溺爱与强烈的控制欲。

再加上如今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让家长实现多方式、随时随地影响与监督子女。

“换微信头像?问过妈妈了吗?”图源网络

此外,学校教育也脱不了关系,没有能针对这类孩子所表现出缺乏独立、自主思考能力等问题,设计相关课题及时纠正,更加剧了“妈宝”孩子从小成长的固化与升级。

“家庭和学校在孩子智力教育上花费了太多时间,挤压了他们的社会生活教育。” 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董海军认为,要减少“妈宝”,不仅父母要学会放手,而且学校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比如在分小组合作中,要求独立完成学生自己所负责的工作。

爱,不必永远追随

懊悔的包妈妈。《包宝宝》动画短片截图

母亲虽然用伟大的爱养育了子女,所内在行为都认为是替子女着想,却也有可能溺爱不明或矫枉过正将子女“吞噬”。这正是《包宝宝》所想要升华的主旨:家长对孩子,必须该放手时便放手。

在刚结束的JISE2019菁北京校博会教育论坛上,北师大心理学博士、北交大专职心理教师、中科院心理所特聘讲师孙大强以幸福心理学的角度,分享了他对父母养育孩子的看法。

“尤其是在新生儿、儿童阶段,妈妈投入不计回报的爱,虽然这是一种承诺和自我期许,但不能永远以孩子为生活重心,急功近利乃至迷失自我。”孙大强认为,有时候我们只是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顺手成功。

但这种成功看似“佛系”,但背后要求父母须具备许多可贵的品质。

龙应台与儿子安德烈。图源网络

龙应台在儿子安德烈14时离开他身边,回到台湾就职,他们母子之间的沟通方式就是每天打电话,可后来电话打久了,也觉得无聊。

直到三年后龙应台卸任,再次回到安德烈身边,却发现母子之间存在着冷淡与沟壑。最终,她选择以通信的方式重新与儿子沟通,并获得不少新知。

读过他们母子二人的通信集《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后,你不难发现,面对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儿子,龙应台首先接纳了他,然后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平等地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个体,不紧不慢、不急不躁地尝试合适的方式进行沟通,渐渐消除两代人之间的冲突与隔阂。

还有继《亲爱的安德烈》之后的感悟之书——《目送》,再次摘出那段最著名的文字与大家分享: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或许正如《包宝宝》温情感人的收尾,包妈妈逐渐学会了放手与尊重,母子之间重新和解,一家人其乐融融。

《包宝宝》动画短片截图

也有很多网友在豆瓣上分享自己的观影感受,有一个观点是这样说的:“父母最需要控制的不是孩子,而是那颗自以为对孩子好的心。”

不知你看完短片后,是否有同感呢?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