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止择校,   别让你的关注变焦虑 | 出版人手记

Education Beyond School Choice,  Attention But Not Anxiety

 

写下这个标题,是砸自己的饭碗吗?

关于择校这个话题,我决定放下“理性客观、知心体恤”的形象,转向简单粗暴:全神贯注试图通过择校改变下一代命运的父母都把力气用错了地方儿。

从首次出版《菁kids 择校指南》的2013年到如今的2019年, 每年的入学申请季,为择校而焦虑的父母有增无减;而择校入学申请季,也在“制造焦虑推升需求”的大潮下,从之前的每年两三个月“成功”拉长为全年无休。形容父母之于子女教育的关键词也从“茫然”变成“焦虑”。

七八年前,父母的提问是:告诉我,哪所国际学校最好?

现如今,我经常收到的是:Toni,帮我分析一下学校A、B、C、D、E,哪个更好?

上个周末,我终于撕下“假好人”的面纱,回复朋友的私信:“我不再回答这样的问题,因为没有意义。”

焦虑于择校问题的我们,很多时候忘记了养育孩子的终极目标:希望他是一个健康幸福的终身学习者?还是一路鸡血牛校最终跻身藤校,以后做精英大牛的“成功人士”?当然,很多成功人士是健康幸福的终身学习者。只是,前者和后者,如何定义、是否划等号、谁在等号的左边,取决于我们的家庭教育价值观。而选择一个合适的学校(请注意不是最好的学校)不过是基于各自家庭教育价值观前提下的,实现养育目标的一个环节。

同意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对焦虑有所免疫,回到择校时应该关注的最根本原则和问题:

没有最好的学校,适合孩子和家庭需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

您的家庭如何定义“好的教育”?

家庭关于教育的价值观是什么?学校的价值观与之相符吗?

择校,就是选择有相同教育价值观的家长群。

学校是一个紧密的家庭社区,这是我的家庭愿意融入的圈子吗?

学校的文化和价值观,除了自己的理念和坚持,更会受到在校学生家庭的影响,一定是在家、校相互影响的合力下形成的。

择校,不是父母的一意孤行,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感受。

真正上学的,恰恰是我们那“尚不能考虑周全”的孩子们,他们的人生需要承担我们选择和规划的后果。知名的顾问、精英的父母,倘若能放下“进入名校”这把衡量成功的标尺,放下“好的学校解决所有教育问题”的执念,不把自身的焦虑变成孩子的问题,真正关注孩子身心的全面成长,穿上孩子的鞋子,透过孩子的眼睛,真切地看到除了学业以外,他们成长中面对的困惑和挑战,他们的兴趣和梦想,择校、还有教育规划,才不会跑偏。

国际化教育的择校,首先要满足最基本的两类条件:

第一,孩子的年龄和国籍、您的家庭能承担的费用,先用这三个硬条件筛掉您不用考虑的学校。第二,家校距离、教育目标、家校价值观,这三个是您需要亲自去调查研究并深入思考的标准。

正如我在2013年首版《菁kids择校指南》出版手记《告诉我,哪个国际学校最好?》里写过的:

这不是一本神奇的宝典或者魔法书,她无法替父母解决为孩子选学校的所有问题。她就是一本真诚的在京国际(化)学校和教育体系指南,旨在让您了解所有客观信息后做到心中有数;在此之上,如果她能启发您思考自己之前从未想到的问题,即是我们的欣喜。

还要说的是:远离学校排名、远离择校中介,那些都是为不想学习的懒父母准备的;想要孩子好、父母做榜样,去学习去研究、坚持独立思考,不为“择校焦虑经济”买单。

最后插播广告,2019年2月23-24日,来参加“2019菁北京国际学校博览会”,除了直面咨询百所京城国际、双语、私立学校和幼儿园,更要听专家阐述、父母分享:为何“教育不止择校”。

 

点击图片

阅读TONI说择校

 

Toni Ma 马春蕾
《菁kids》创始人兼出版人
2019年1月于北京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