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与Pad之间的你死我活

Travel, Or Tablet?

没有pad的日子,让我们更加关注到了彼此!

文|芮娅   图|Oliver Schwendener


“就这样了,这回不带pad了,试试看!”在与麦子反复探讨出门旅行不给儿子MJ带pad的可行性和替代方案后,我们咬咬牙,达成了一致。但是一想到从多伦多到华盛顿10个多小时的车程,我心里还是感到深深的不安!

MJ对长途自驾旅行已经习以为常了,应该说从来没有在一天十几个小时的车程中制造过麻烦。我们通常都会为他带上pad,提前下载电影、音乐,作为旅途的主要娱乐工具。尽管也会限制时间,但是有pad这一杀手锏在手,心里就感到无比踏实。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最近一两年的旅行中,我们发现了大问题:MJ开始无法抑制对pad的依赖,在车上不再观察路边的风景,到达目的地也不在乎身在何处,出门在外就一心惦记着回酒店,早上睁眼第一件事是争分夺秒玩pad,旅行对他来说,变成了与pad的更亲密接触!

为此我们使出浑身解数,不惜“威逼利诱”,类似“下回不带pad,要不就不带你”的话说过了无数遍,但在每一个“下回”到来的时候依然狠不下心。原来,不仅是他控制不了对pad的依赖,我们不也是把pad当成了救命稻草吗?正是我们一次次的让步妥协,导致了pad和旅行之间的你死我活、非此即彼!

终于,为了避免两败俱伤,我们下定决心“戒”。在上一次旅行中就已经定下基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MJ明白了“不带pad是为了带pad”的道理——如果能够在旅途中重新还原一颗善于发现、乐于观察、衷于体验的心,有那么一天,pad仍然可以回归,pad与旅行之间的硝烟也将不复存在。于是,再出发的时候,MJ居然主动说:哦!对!这次不带pad了!

我们是抱着“试试看,实在不行再临时想招儿”的心态上路的,留下了pad,带上了绘画本。整整十一天的旅程,MJ一次“pad”都没提,似乎完全忘了曾经的亲密伙伴,就连长途驾车的时候他都不再嚷嚷“I’m bored”。我和麦子通过后视镜默默观察着,一次一次无声地用眼神交流彼此的惊讶与欣慰。

他喜欢流行音乐,边听边唱,麦子给他当DJ,旅行结束时他又学会了好几首歌,还说他最喜欢的歌手就是Michael Jackson;他花了更多时间在画画上,天马行空地画途中所见所闻,无论到哪,都就地趴下开始创作;他还很投入地读书,路过一个小镇上的书店,他进去挑了一本一见钟情的漫画,从此爱不释手,在他完全不感兴趣的地方,我们玩我们的,他在一旁静静看书;他全身心地投入我们的旅行,带着他的相机捕捉他爱的画面,甚至还有路人请他帮忙拍照,他说找他拍照的都是他的朋友;他还爱上了做白日梦,默默地靠在车窗上,凝视飞驰而过的风景,放飞自我……我们一起天南海北地聊着,嘻嘻哈哈地游戏,兴致盎然地分享旅途故事和感受。从来没有一次旅行让我感觉到一家三口如此亲密,没有pad的日子,让我们更加关注到了彼此!

这是一次圆满的家庭旅行,把pad留在家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一次大胆的尝试,一个成功的改变!但是,任何变化的完美实施都不是一蹴而就。在决定不带pad的同时,我们也制定了辅助行动方案,减少不定因素,让长途自驾旅行变成享受:

不开车日(No-drive Day):每3-4天中至少有一天不开车,花一天的时间参观博物馆,长徒步,逛主题公园,以此解除对连续开车的抵触情绪。

慢旅行 (Leave early,go slow):需要一天之内长时间驾驶的时候,我们会早早出发,天黑前到达目的地。中途多停几站,哪怕是在小小的街心公园玩5分钟跷跷板,在加油站的便利店挑一个喜欢的零食都让MJ感到满足。

竞赛(Competition):MJ到了什么都要论个输赢的阶段。在车里,我们投其所好地开展了各种竞赛活动。MJ最喜欢的比赛有两个:竞猜美国各州的州府所在地;比赛途中看到的警车数量。这两项我都比不过他,举手投降之际,从后座飙出的“I won”总是让我松一口气,他高兴就好。

心中的圣地(Holy Grail Destination): 并非所有目的地都是为了MJ而去,所以我们要包装,把它包装成他心中的圣地。比如Cornell University,他知道他平时常玩的识鸟APP (Merlin Bird ID)就是在那里研发的,于是我们一连去了两天他都还嫌不够;比如National Geographic Museum,他日常最爱的系列读物就是National Geographic Kids,带着杂志去朝圣自然不用劝;还比如每次徒步时,我们或者鼓励他打破自己的最好记录,或者累积里程,用以兑换礼物。

承诺(Promise): MJ很注重承诺,答应的事情一定会记住,同样,我们的承诺对他也一样具有吸引力。哪怕微不足道如一盒冰激凌,一袋sour patch,都会让他顿时上满发条,欣欣然配合集体行动。

从美国的这次长途旅行回来,我跟同事朋友分享了“远离pad,与高科技隔绝”的体验,我说没有pad的干扰,这是一次完完全全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家庭旅行。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这也行?感觉没有什么比不带pad更糟糕的了!我耸耸肩,手一摊:“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这个更美好的了!”


芮娅专栏
加籍华人,自由撰稿人。资深亲子旅行策划,专注研究儿童的旅行教育。

 

-End-

菁kids 2018 12月刊 《当孩子被剧场点燃》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发现”儿童

|封面故事|

剧场启蒙,让“小不点”有“大视界”

尔多儿童剧团:教孩子演戏,不能从形体和台词开始

国际学校里的戏剧教育

美高学生Joyce:我的戏剧之旅

华师大二附中话剧社:学霸们的“戏精”时刻

|父母社区|

如果你的孩子开了一个公众号

孩子的未来无法规划

戏剧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

旅行与Pad之间的你死我活

|美食|

暖暖一碗,心中被爱充满:三款快手面条

|话题|

拨开大学升学指导的迷雾

提前准备,避免匆忙草率

咨询升学指导老师是着手大学申请的最好方式

大学申请亦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菁沙龙|

比物质满足更深层的需求:依恋关系

|父子说|

戏如人生

|在读|

如何理解一个暴力逐渐减少的社会?

|看世界|

跟着女儿遛弯儿:记今夏欧洲之旅

本文原载菁 kids 12月刊《当孩子被剧场点燃》,印刷版于2018年12月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进入微店订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