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

Drama Education:What's It Really Talk About ?

不要说冒险,不要说跌宕起伏的经历,甚至连普通的平顺的生活,也被父母“承包”了一大半。

文|吴慧雯  图|Ahmad Odeh


戏剧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如果你的脑海中第一时间跳出的仅仅是舞台——炽亮的灯光、夸张的服饰——那么你对戏剧教育的理解就还是浅表的一层。

在我的脑海中,一直留存着一幅这样的画面:

乔:我们今夜应该来排练一下。艾米,你来表演一下昏过去的一幕,因为你演来僵硬得像一根拨火棍。

艾米:我也没办法呀;我从来没有见过人家昏倒的样子,我也不愿意像你那样直挺挺地摔倒在地,让自己跌得鼻青脸肿的。如果我能轻轻地倒下,我就跌下;如果不能,我就在椅子里保持优美的姿势;我才不管雨果是不是带着手枪来袭击我呢。

乔:这么演,要这样十指交叉,跌跌撞撞地走过房间,发疯似地叫,“罗德列戈!救救我,救救我!’”

乔发出了一声真有点惊心动魄的夸张的尖叫,出了房间。

艾米接着表演,但她僵硬地伸出双手,身体不断地扭动,好像被机器牵拉着似的,而她那“啊”的一声叫,不像出于恐惧和痛苦,倒像是针刺着了她。乔发出无可奈何的呻吟,梅格干脆大笑起来……

你要是觉得这是一个剧组的“磨戏”现场?那你就错了。这段让我多年后记忆犹新的场景,出自美国经典小说《小妇人》。清贫家庭中的四姊妹梅格、乔、贝丝和艾米,会以编剧与表演作为她们的传统家庭“游戏”。上面这个排戏的场景,发生在小说的第一章,梅格最大,其他孩子都在10岁上下。

这个活灵活现的画面,经常会成为一个可参照之物,照进我读到的作家生平故事中去。写下《简爱》、《呼啸山庄》的勃朗特三姐妹好像也正是以类似方式度过她们的少年时光,一起编故事、表演,积淀下她们最初的文学作品;还有著名的兰姆兄妹,他们编写的《莎士比亚故事集》是“莎士比亚入门宝典”——似乎就是在兄妹从小“搭戏”的游艺中,慢慢形成了这部故事集,以及,成就了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散文家查尔斯·兰姆。

所以戏剧教育对孩子来说究竟是怎样的一课?是给有文学天赋孩子的游戏?给他们机会去读、去理解、去改写、去表演?我得说,这样的理解仅仅还停留在术的层面。

还是《小妇人》中的那个画面。乔就是那个有文学天赋的孩子,四姐妹排演的故事,都由她来改编剧本。妹妹贝丝说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莎士比亚”。但艾米呢?即使是一小段场景描写,我们也能看出,艾米是那种既对文学没什么兴趣,也没什么表演天赋的孩子。

她在戏剧中能得到什么?是表达、沟通,并得到同伴的反馈,更重要的是,体验。如果不经历这样的“戏剧时刻”,她可能永远也不会去思考,“昏倒”是怎么一回事。换我们也一样,除非亲身经历过昏倒,否则谁会去想昏倒是怎么一回事?

但实际上这才是戏剧教育中对孩子极富意义的地方——体验。今天孩子的成长环境中,很容易出现一个缺失,那就是生命体验。生命体验包括两方面,一种是对生活的体验,一种是对自我的体验。

成年人的世界已经因为技术发展和行业细分,变得简单而且狭窄。这是现代文明的一个特征,但其实并不是一种有利于人格健康的状态。成年人的世界尚且如此,对孩子就更是这样。不要说冒险,不要说跌宕起伏的经历,甚至连普通的平顺的生活,也被父母“承包”了一大半。

孩子看起来在“生活”,实质上不过是以作业的形式消耗他们的时间,长大以后再换成工作的形式。我们当然也可以希望孩子一生平顺度过,但中间但凡经历挫折、拒绝、失败,一个没有通过生活体验建立起自我人格的孩子,是经不起一点点摇晃的。

这才是真正令人担心的事。

我不是说戏剧教育一定能解决这件事,但戏剧教育是个绝好的形式。《小妇人》其实是19世纪中期(首版1868年)受爱默生影响的一部女性平权主义小说,乔实际上有着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许多投射。她从小是家里的“编剧”,组织兄弟姐妹排演家庭剧。奥尔科特身处对女性要求严格的年代,内心却十分独立,有着许多在那个时代会被视作叛逆的想法,但在戏剧中,她可以通过演反面角色表达她压抑的情绪,也可以通过饰演男性角色,去体验自由。

表演就是这样一件神奇的事,哪怕角色从个性到生活,完全在一个孩子的反面,但他只要愿意去演,就有可能愿意去体验,去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给出自己的解释,再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表演,他的内心就丰富了那么一点。

没有父母愿意孩子经历坎坷,但体验坎坷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感悟,实际上是我们特别希望孩子能多少明白一点,却不知该怎么去传递的部分。戏剧实际上是可以的。

戏剧教育的综合性和丰富性,使其在任何国家都是一种“打底”的教育形态。在美国,从1994年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开始,戏剧就是其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英国在1992年通过了法案,正式把教育戏剧纳入国家课程标准之中;在德国,戏剧也是贯穿K12的一门必修课。而在中国,尽管各式各样的戏剧教育形态逐渐丰富且多样化起来,总体去看,仍是一种被低估的教育类型。


吴慧雯专栏
十年媒体人,历任外滩教育主编、顶思内容总监和“爸爸真棒”主编,国际教育独立观察者,以时代之心记录中国教育变革。

-End-

菁kids 2018 12月刊 《当孩子被剧场点燃》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发现”儿童

|封面故事|

剧场启蒙,让“小不点”有“大视界”

尔多儿童剧团:教孩子演戏,不能从形体和台词开始

国际学校里的戏剧教育

美高学生Joyce:我的戏剧之旅

华师大二附中话剧社:学霸们的“戏精”时刻

|父母社区|

如果你的孩子开了一个公众号

孩子的未来无法规划

戏剧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

旅行与Pad之间的你死我活

|美食|

暖暖一碗,心中被爱充满:三款快手面条

|话题|拨开大学升学指导的迷雾

提前准备,避免匆忙草率

咨询升学指导老师是着手大学申请的最好方式

大学申请亦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菁沙龙|

比物质满足更深层的需求:依恋关系

|父子说|

戏如人生

|在读|

如何理解一个暴力逐渐减少的社会?

|看世界|

跟着女儿遛弯儿:记今夏欧洲之旅

本文原载菁 kids 12月刊《当孩子被剧场点燃》,印刷版于2018年12月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进入微店订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