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开了一个公众号

When Your Child Starts A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鸡汤只是鸡汤,但鸡翅是’有血有肉’的。”

文 | 李梓新 图|Nik Shuliahin


2015年,为了鼓励儿子其乐写中文文章,我就给10岁的他开了一个公众号:其乐无忧角。

当然,像很多一厢情愿的家长一样,这样的期望一般不会有很好的着落。那个公号在随后的三年里只更新了两篇文章,就像一个孤独的树洞。

今年年初,我带其乐第一次去印度。13岁的他变得成熟一些,我也提出旅行的要求是要写一篇游记。让孩子写游记的方式,可以是让他在旅途中的每一天记一点日记——有时要做到这样也不容易,在一天走得筋疲力竭之后,舒服地躺在床上,还要爬起来写。但如果不写,新的一天的感受又覆盖上来了。

只要多一点点坚持和鼓励,特别加上13岁的孩子也拥有一个小手机可以自己拍照了,图文的结合使他的表现力变得丰富——最终发出来一篇5000字左右,整合了一个星期日记的印度游记。这让他收获了不少赞扬——因为读者对孩子的文字还是乐于鼓励的。

那次的经历让他多了一些动力,尤其是他设置了打赏,开始拿到除了父母以外第三方的零花钱。

到了今年暑假,他去斯坦福参加两周的音乐夏令营。我当然也要求他写微信公众号。虽然两周的行程最终也只是汇成一篇公众号推送,但那篇文章给他带来了近2000元的打赏。

小孩子开公众号太有“红利”了,爷爷奶奶、伯伯婶婶这些家里亲戚自然会打赏一番。爸爸妈妈的朋友圈转发之后,又有很多叔叔阿姨慷慨解囊。这成了其乐保持公众号更新的动力。特别是,当我们说到斯坦福的夏令营很贵,明年不一定要来,希望他能自己通过公众号打赏赚学费时,他立了一个小目标。

回国之后,我刚好开设了一个儿童新闻课,其乐也参加了。作为一个曾经的媒体人以及到现在还保持写作的内容创业者,我一直想把新闻业里面一些好的精神和价值传递到今天的孩子身上。但是,第四种权力、无冕之王、舆论监督……这些与新闻有关的词语在今天的中国听起来很遥远,对于孩子们,也不容易理解。而炮火纷飞的战地报道、高大上的国际人物专访、大国之间的角力,孩子们虽有兴趣,但终不是他们的日常。

只有谈到自媒体,他们才觉得有趣和熟悉起来。一个平日常读《经济学人》原版的女孩想写她的东西方观点和故事,一个喜欢同人文的小姑娘想写她们的圈子,一个喜欢做手工的五年级女生想做一个手工自媒体,一个喜欢传统文化的七年级男生想传播诗词文化。

这就是他们这个时代的媒体和传播。尽管在传统新闻看来,这些大多只是“副刊”或者个人专栏。但新的时代来临,每个人,无论年纪长幼,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发声的个体,借助新媒体的平台,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当然,对于孩子们来说,写公众号第一个最大的考验,就是如何从他人的角度想问题。你要考虑读者如何接收来自你的信息,他们喜欢或者不喜欢什么,什么样的主题、什么样的笔触,什么样的版式会让内容更受欢迎。这对于从出生以来相对自我中心的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切换过程。

第二大考验便是持续,很多孩子也就尝尝鲜。开个公号写了一下,就很难坚持了。那样的公号也就变成了僵尸号,直到你重新把它捡起来。

其乐在2015年就开通的“僵尸号”还是有意义的——它拥有了原创保护和留言评论功能。而2018年3月以后新开的微信公众号,已经没有留言功能了,这是非常让人遗憾的。

但即使这样,公众号还是为想写作的孩子们保持了一点刺激和动力。回想我的小时候,写作的动力可能是为了入选某本作文选,或者被地方刊物印成豆腐干大小的铅字。现在的互联网传播无远弗届,真的应该好好利用。

最近,其乐新开了一个“鸡翅”栏目,记录他自己想出来的“金句”。他写道:鸡汤只是鸡汤,但鸡翅是“有血有肉”的。

现在,他也得适应坚持一个小小公众号的寂寞,再也没有那么多持续慷慨的打赏者了,每篇文章能收到几十块钱,就是一种常态。我希望他坚持下去,开始发布自己创作的音乐,虽然到现在,他还没有开始这样做。


 

李梓新专栏
非虚构写作平台“三明治”创始人,儿童教育机构“故事星球StoryLand”联合创始人。曾任《外滩画报》主笔,采访过多国大选和名人政要。家有两孩,最近致力于中产育儿现象研究。

 

-End-

菁kids 2018 12月刊 《当孩子被剧场点燃》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发现”儿童

|封面故事|

剧场启蒙,让“小不点”有“大视界”

尔多儿童剧团:教孩子演戏,不能从形体和台词开始

国际学校里的戏剧教育

美高学生Joyce:我的戏剧之旅

华师大二附中话剧社:学霸们的“戏精”时刻

|父母社区|

如果你的孩子开了一个公众号

孩子的未来无法规划

戏剧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

旅行与Pad之间的你死我活

|美食|

暖暖一碗,心中被爱充满:三款快手面条

|话题|拨开大学升学指导的迷雾

提前准备,避免匆忙草率

咨询升学指导老师是着手大学申请的最好方式

大学申请亦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菁沙龙|

比物质满足更深层的需求:依恋关系

|父子说|

戏如人生

|在读|

如何理解一个暴力逐渐减少的社会?

|看世界|

跟着女儿遛弯儿:记今夏欧洲之旅

本文原载菁 kids 12月刊《当孩子被剧场点燃》,印刷版于2018年12月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进入微店订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