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老故事里的爱与怀念|编者按

Love Hidden in the Old Memories 

小时候,我总喜欢倚在奶奶的腿上,听她讲那些过去的老故事。在她的故事里,太奶奶是个很严厉的婆婆;爷爷是两手揣兜、不管闲事的“太爷”;大姑是小小年纪就被爷爷差去提水桶的“小可怜儿”;爸爸还是那个留着鼻涕长不大的孩子……而关于抗战、三年困难时期、“文革”这些历史书本上才知道的事情,奶奶也有讲不完的惊险故事。

跟着奶奶长大的那些年,茶余饭后听她讲故事几乎成了一种习惯。虽然有些故事听她翻来覆去地讲了无数遍,有些故事总有新鲜的版本,我却总能听得入迷。我总是试着透过老照片,还原奶奶故事里的情景,在脑海中想象少女时期的她,是如何惊险地躲过了“小日本”的盘查和扫荡,侥幸活过了战争年代。

后来,我从其他亲戚那里零星地了解到了奶奶的故事,她早前是一位教书先生家的姨太太,后来不知是因为战争还是“破四旧”,她从那位先生家里出来,嫁给了我爷爷——一个老实本分的木匠。而我的大姑,便是她与前夫的孩子。关于这些,奶奶只字未提,我也只能从亲戚的只言片语中得知她的那些前尘往事,对她而言,也许早已是上辈子的事情了。

奶奶的这些老故事,当时只道是平常,后来渐渐长大,才发现这些娓娓道来的故事里藏着奶奶对过去的怀念,对子女的爱恋。尤其是大姑早逝后,她便愈发爱聊起从前了。聊着聊着,想到受苦一生的姑姑,不免总要落泪。

奶奶走后,一向爱吐槽奶奶做饭“油放的少、萝卜比肉多”的爸爸,也开始讲起以前奶奶在时的老故事。奶奶刚走的第一个月,爸爸一遍遍地在餐桌上跟我们讲述奶奶过世的过程,那场面,简直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慢慢地,他渐渐从悲痛的情绪中走了出来,只是偶尔还是会提起奶奶,提起那些跟她老人家有关的往事,话语里充满了怀念。

这期杂志策划的初期,编辑部聊起了家史,也都读了《纽约时报》那篇关于家史的力量的文章(《故事将我们连在一起》)。读完文章,我们不由地感叹:虽然文化不同,每个人与家庭之间的羁绊却是相通的。在文中,作者布鲁斯·费勒从自己的家族故事出发,结合埃默里大学的心理学家马绍尔•杜克博士和罗宾•菲伍什博士关于家史对家庭影响的一项研究,谈到了讲述家史对于家庭和睦和孩子养育的作用。

杜克博士研究发现,那些对于家庭知道的比较多的孩子,他们的适应能力更强,能够承担更大的压力。“为什么知道祖母去哪里上学,有助于孩子克服诸如小到膝盖擦破大到恐怖袭击的困难呢?”“答案在于孩子的家族归属感。”杜克博士说。

的确,听长辈讲过去的故事,听起来的确没有玩电子游戏刺激有趣,但却意义非凡。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它们就是最好的故事集,每个人物都是大时代的缩影,不仅可以让你了解年代故事,还可以在听故事之余,了解家庭成员曾经经历的事情。透过故事,你会发现,爷爷奶奶是如何挣扎着走过旧时代,爸爸妈妈又有过怎样的年少轻狂,我们眼里的那些大人,也都曾是不懂事的孩子……了解了这些,你对“家族”也许会有更多的理解。

转眼,我与《菁kids》杂志相伴已经有两年多了,这段时间,我和菁kids的读者一起成长,我们聊过了关于教育、育儿、心理、美食、旅行等生活中的很多话题,也听到不少建设性的反馈。从三月刊杂志开始,我将以新的身份和读者见面,虽然卸任了杂志执行主编,但我还是会和菁kids在一起,和读者保持联系,期待与大家新的相遇!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