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整理过自己的人生,才能成为真正的整理师

Clean the Clutter, Clear Your Mind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惑:明明刚刚整理好衣柜,拿完一件衣服后,瞬间又乱了;前两天刚整理好的房间,很快又乱得不成样子;厨房的台面上,好像永远都堆着各种瓶瓶罐罐;客厅更是重灾区,孩子玩儿一下午,就跟打了一场仗一样……其实,让家里干净整洁起来并没有那么难,用整理师Coco的话说,只要做好规划,你也可以拥有“理想的家”!

文|Coco Zhang 编|曹新星 图|方銥霏


整理与思考

总会有朋友问我:“在你开始学习整理之后,家里有哪些变化?”我会翻出手机里的照片,给她们看我家里现在宽敞明亮的客厅、台面无物的厨房、宽度只有1米却能装下四季衣服不用换季的衣柜……看着她们惊讶的表情,我会说:“只要你们愿意整理,家里也可以这样啊!”

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在一次次断舍离的过程中,我是怎样忍受着心底的煎熬整理着过去四十年间的过往,一次次地捡起,一次次地放下,终于可以与它们说再见。

在世界五百强外企市场部工作十几年后,我站在40岁的关口,忽然迷惘起来。自己在公司里的职位还没有高到可以在若干年后荣退,越来越多的猎头在聊过我的年龄与薪水之后再没有了下文,90后的小朋友们拿着我几分之一的薪水准备把我们这一代人拍碎在沙滩上。不能免俗的,我开始担心起未来,这份工作能像自己原来想的那样做一辈子吗?

想不通,索性就休息一阵子。我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用这段时间独自去了先生一直没能陪我去的法国,和家人一起去了两次我钟爱的日本,重新捡起了英语口语,学习了烘焙,看了好多存在硬盘里没来得及看的美剧……但我还是没想好40岁以后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从日本回来后,我把从吉卜力博物馆买的可爱的龙猫保温杯收进储物柜,美滋滋地想着这个冬天总算有个保温杯可以拿来喝热水了。然而,我发现自己在柜子里已经存放了好几个膳魔师、象印和星巴克的保温杯。我坐在一旁想了好久,才想清楚每一个杯子的来历和被自己收在柜子里的时间。我忽然觉得,我的人生就和这一柜子保温杯一样,不知不觉地被装进了太多东西:全球最大的糖果公司、世界排名首位的个人护理用品公司……一个个光鲜的从业经历像标签一样贴在自己的身上,却不再记得人生中每个阶段的梦想。

于是,一个个放下。

世界五百强女白领?这个身份为我带来的只有忙碌的工作、频繁的出差、糟糕的身体,那它就没有什么可值得留恋的。
贤妻良母?我先生一直鼓励我不要把孩子和家庭的优先级置于自我之上,这个身份也可以丢在一边。

思考良久,我终于找到了自己内心深处不愿轻易触及的一些记忆。

儿时,父母忙于工作,我在外婆家长大。她家住在几十年前统一分配的一幢老楼里,房间的采光不好,格局也不理想,在家中玩耍时,我总要担心被各种家具撞到。那时,我想要的是一个“拥有合理动线”的空间。

上小学时,我被父母接回家中。几十平米的两居室空间有限,我只好和弟弟共用一间卧室,青春期的女孩子自然觉得有诸多不便。那时,我想要的是相对隐私的自我空间。

上了大学,一间寝室八个女生,每人只有一个小小的储物柜。别说秘密,就连生活中基本的隐私都无从保证。那时,我想要的是一个大而独立的衣柜。

想到这儿,我心中的小铃铛响了一下!我终于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了,我要的是与“家”相关的一切,从空间规划到整理收纳,所有的一切,给自己和那些像我一样的人一个与当下完全不一样的家!

既然已经想得通透,那么就要坐言起行,开始为自己的过往“瘦身”。

断舍离后的新生活

所有的一切从断舍离开始。

那些在外企工作时穿着并不舒适、以后也不会再穿的套装,被我送给了在大学做教授的闺蜜,成了她出镜率很高的日常穿着。

那些买了以后只穿了一季、一天乃至一次的衣服,送人,或者捐掉。

那些在各种景点买的纪念品、小饰品,统统丢掉。

那些出于对付一下的心理添置的家具、家居用品,统统送人,换成那些过去真心喜欢却因为价格太贵而不舍得购入的产品,每天看着、用着它们真心欢喜。

从我那经历过物资匮乏年代的老妈处学来的把冰箱填得满满的习惯,改!冰箱里只留几天的储备,之前填满冷冻格的食品要么尽快吃掉,要么索性丢掉。

和初恋男友一起买下却从未看过的书,丢掉!免得那位装作很大度的男同学偶尔吃个小醋。

所有与我即将展开的新生活没有关系的、不开心的过往,一一抛弃。

老公……还是先留着吧,看看他的表现。

三个月之后,我不仅整理了家中的冗余物品,还整理了自己的人生。

现在,我的日常生活是这样的:早起,做早饭,和家人一起吃早餐。而不是像过去一样,每天早上起来手忙脚乱地张罗点东西吃,然后赶紧出门上班,唯恐迟到。然后,步行五分钟送儿子上学。我喜欢和他拉着手在晨风中边走路边聊天,谁知道哪天他就长大了呢。送完孩子,在小区里散步一小时。我终于有时间开始低强度的运动,有闲暇去看看邻居们在各自院子里种下的鲜花,这段时间,我也是开心的。


上午,我开始静心思考本周的公众号应该推送什么主题的文章,选题策划完成后做提纲,晚上和家中那位做了十几年主编的男同学开选题会。选题会的过程是痛苦的,职业病发作的先生总是不让我开心,但事后想想,我也喜欢这样。

中午,给自己做顿简单却营养均衡的午饭,不用像上班时那样忙到只吃外卖,我喜欢。下午是充电时间,读书,访问几个我喜欢的日本整理师的网站与社交账号,看看她们有什么新的奇思妙想,我也喜欢。

快到傍晚,安排好当天的晚餐,再去学校把儿子接回来。一路上我们聊聊今天发生了哪些好玩的事。到家以后,一张大桌子,他写作业,我在对面工作。晚饭后,我们散步、骑车、玩耍。

好啦,以上……不能全信。

意外成为“整理达人”

我没想到,选择这种“退休”生活方式,我会依旧忙得没有空闲的时间。

最早的时候,我完成了衣服、书籍、文件和厨房的整理,会陆续在微博、微信朋友圈晒一下。意外的是,我收到了大家踊跃的互动和回复,甚至有几个朋友强烈要求我分享一下经验。

于是,我在家里的客厅开始了第一次的“整理分享会”,分享整理的知识和心得。最直接的后果是,我所在的小区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整理热潮,小区里建了3个跳蚤市场群,每天大家都在甩卖各种闲置物品。

2016年4月起,我开始通过原创微信公众号“整理专家Coco”和大家交流整理方面的信息。后来,我又应学了整理术却还是不能独自完成整理的同学邀请,开始提供“一对一”的上门指导服务。这种形式更有针对性,让大家能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再后来,我开始帮朋友的公司开讲座,从十几人到几十人、上百人,大家对整理的热情超出了我的想象。

2016年12月,我通过知识技能共享平台“在行”的严格审查,成为了一名整理行家,开始通过平台接触客户。

2017年2月27日,我受邀参加北京电视台《暖暖的新家》节目,帮助空巢老人进行收纳规划,还在“核桃Live”录制了国内第一套系统的整理视频节目(卖得居然还不错)。今年,我又和“三联松果”合作了一档音频节目,三八节同步在“喜马拉雅”推出。2018年6月17日开始,我启动了线下课程,开始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和大家沟通。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不断地学习、充电。我先是拿到了日本规划整理协会的一级生活规划资格证,也成为了中国第一批筑基课讲师和上门导师。之后,我又完成了P.E.T父母效能训练和韩国的收纳二级课程。这期间又穿插着无数次的上门整理、远程咨询、新房规划、旧房改造等等。

“中国特色”整理术

在帮助客户的过程中,我发现日式的整理术不能拿来就用。因为日式住宅在设计之初就将收纳考虑在内,但在中国,住宅就算不是毛坯房,精装修的时候人们更多地也是在家电、卫浴方面下功夫,收纳空间的设计往往不尽如人意。

以衣柜为例,日式整理术往往会强调如何叠衣服。但中国的妈妈们往往又要上班又要带娃,没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做家务。那怎么办呢?

很简单,我们可以通过悬挂来减少家务量。能挂的统统挂起来,实在不便于悬挂的内衣、袜子等,再放到抽屉里。

以我家小团子的衣柜为例,我把它从上到下分成了三部分,最上面三个白色收纳盒装的是被子、床单等物品。中间悬挂了非当季的衣服,下面小朋友自己能拿到的部分是当季衣物。一个不用换季、小朋友能自己找到衣服、每天花一分钟把洗好晾干的衣服挂上就行的衣柜,真的好省力!

同样地,家具理念也需要与时俱进。一提起客厅,大家想到的往往就是沙发、电视和茶几的传统布局。但是,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客厅的“待客”功能其实真的用得不多,电视也早被iPad抢了生意。所以,如何根据自己和家人的需要来设计家具,才是我们研究的课题。

小朋友小时,我们设计出游戏区,让他们可以学爬学走尽情玩耍;

上了幼儿园,保留游戏区的同时,我们重点突出书籍的陈列,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

准备上小学,我们精心打造了一个学习气氛浓郁的客厅,配合一整面墙的白板,写字、画画都很方便。

整理师整理的,不仅仅是物品

很多人都好奇,整理师的工作是不是简单地把物品整理归类、摆放整齐就好?事实上,整理物品只是整理师工作很小的一部分。如果只是把物品表面整理妥当,不研究物品的使用频次和使用者习惯的话,整理后的空间很快就会再次陷入混乱的状态。

沟通,是整理的第一步。在帮助客户整理的过程中,我一般都会先和对方约好时间做个采访,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以及待整理空间的功能和客户的使用习惯。我会根据客户的使用需求进行规划,再根据客户的使用习惯对物品进行整理和归类,以便他们今后使用和查找归位,而不是只考虑美观。

之前一个学区房的案例,就是整理一家六口“蜗居”的学区房。走进他家,我的第一感觉是,狭窄的空间里堆放了太多东西,非常凌乱。不到11平方米的客厅被塞得满满当当:西侧放着少有人坐的沙发和大儿子写作业用的电脑桌;东侧放着餐桌椅,因为餐桌不大,大家只能分批吃饭;老房子没有玄关,厨房又小,所以玄关区和冰箱也只能放在客厅。

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我先后两次上门和他们一家人沟通。

最初他们的要求是一定要有沙发,至少也是两人位的。但实际沟通下来我发现,他们家只是偶尔会有客人来拜访,反而一家人一天至少有两餐是要一起吃的。而且,姥姥的衣服没有地方挂起来,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老大每天放学回来写作业也是个刚需。

为此,我给客户做了3个版本的选择方案,又和他们一起逛宜家,寻找适合小户型的沙发。与此同时,我也在不断和他们沟通,明确他们最迫切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最终,客户主动提出,沙发不要了,按方案一操作。


重新规划后,客厅西侧的沙发换成了整墙储物柜,解决了姥姥的衣服、孩子们的书以及食品的收纳问题。留出的空间刚好可以放一家人常用的水杯、保温杯等高频使用的东西。东侧则改成一张大桌子,一家六口终于可以一起吃饭了。吃完收拾一下,老大可以写作业,老二虽然才三岁,都有样学样地开始学习了!在玄关区域,我给他们设计了容量充足的鞋柜,一家人不用满地找鞋了。鞋柜门还特地留出两排的空间,用来放常鞋。旁边的衣架可以挂外套,地下鞋凳的设计也让老人和孩子可以从容地坐着穿鞋。改造之后,客户一家人都特别满意,男主人表示:“这就是我想要的家!”

做这样的咨询久了,我发现自己并没有成功“退休”,而是变成了一个整理师与自媒体人的混合体。即便忙得只能看着之前的美容卡、按摩卡、健身卡到期而无能为力,这样的生活我还是喜欢的。

因为,这是我自己选择的人生,这是我用心整理过的人生。

Coco的六条贴心忠告

·少既是多,物品过多会占据金钱、空间、精力和时间,少买买好把好第一关。
·定期扔东西能增加幸福感,用喜欢和常用作为标准,留下喜欢又常用的物品,将既不喜欢又不常用的物品进行流通。
·像管理公司一样管理家,物品分部门集中收纳,这样即使找也不会花太多时间。
·每个人的物品都有自己的空间,以衣柜为例,两个人分好区域,这样管理和使用都更方便。
·经常使用的餐桌桌面、书桌桌面、厨房台面上尽量减少物品,这样使用起来才方便。
·合理使用吸尘器、扫地机器人、小时工,将重复枯燥的家务劳动尽量简化。


作者:Coco,前五百强职场“白骨精”,改行做起了规划整理师,现为日本规划整理协会认证的一级整理师兼自媒体达人,运营公众号“整理专家Coco”,喜欢与读者分享整理秘籍。

菁kids 2018年9月刊《生活本身就是教育》更多菁彩内容:

|封面故事|

小家务里藏着孩子的大秘密

“家务啃老”背后的真相

只有整理过自己的人生,才能成为真正的整理师

家是生活的道场——女主人的家居打理心得

|学无止境|

升学深藏北京老城区的精品课外活动

|父母社区|

对话青少年,你有过打工的经历吗?

转入国际学校第一年,你准备好了吗?

|玩出花样|

一起在家DIY披萨吧

|专栏|

新时代的娃还知道何为家务吗?

会干家务的孩子更幸福

有阿姨的日子过去了

|全家出动|

我小看了西班牙


本文原载于菁kids 2018年09月刊《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印刷版于2018年9月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直接进入微店订阅杂志。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