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娃的天堂家长的战场,你还想随便对付过去吗?

趁着孩子还没长到“嫌弃”家长、不愿意跟家长一起出门的年龄,趁着他们还需要家长的陪伴,好好地享受和孩子们一起度过的每一个假期吧!用心安排过的假期和随便对付日子的假期,千差万别。

文|刘莹  图|pixabay   编辑|齐琰


放暑假啦!

对孩子们来说,每年最最开心的日子莫过于暑假,天气再热也影响不了他们一颗颗奔放撒欢的心。

然而,每年,又有多少双职工家长的噩梦始于暑假。整整两个月的假期,要如何安置家中那个精力旺盛的小朋友呢?

幼儿园阶段的娃还好说,虽说父母白天因为工作无法陪伴,但家里如果有老人帮忙,或者有个阿姨什么的,反正只要有人看着就行。

可是上了小学以后呢?那些有时间陪孩子过暑假的家庭里,孩子们要不在夏令营里学习、要不在行万里路,即使在家,日程也是安排的满满当当。当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在假期里都在以另一种方式成长着、奔跑着的时候,双职工家长的心里其实是混杂着羡慕嫉妒恨的。

在这个从起跑线就不能输的时代,家长的竞争心态似乎从来没有放松过,假期,当然也是个比拼赶超的好时机。若是哪个家长不把假期安排当个课题来好好研究,而只想着如何能把日子对付过去,比如随便找个夏令营把娃安置寄存几周,再搁家里对付几周,自己心里都觉得对不住娃。

这,其实就是当年,我自己的真实写照。

在女儿幼儿园大班毕业那年,还拥有一份全职工作的我第一次遇到了这个棘手的问题。当从女儿口中得知,她很多同学都会在暑假期间跟家长(大多数是和妈妈)出门旅行时,我只能安慰自己,像我这样的要工作的妈妈很多,大家都没法利用暑期陪伴孩子行万里路,看大千世界,没关系。

但是,现实还是摆在眼前,整整两个月,怎么过?有经验的同学家长看我抓狂没个头绪,便推荐了个夏令营给我,一周几千块钱,一咬牙,报名吧,先解决两周的安置问题再说!

可当时,我除了知道那是个美国使馆组织的美式夏令营,其他什么也没深入了解。之所以选择两周,是因为我觉得两周的夏令营费用是我认为相对可以接受的。

网上有种流行的说法,从中产到破产,你只差一个夏令营,仔细算算账,真的不夸张。

两周夏令营结束后,只能求助于家里的老人了。她们一老一小每天在家除了共进午餐,剩下的时间相对无言,女儿百般无聊,爱逛公园的老人也失去了平日的自由。

接下来一年的暑假,如出一辙。

再淡定的家长,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什么、做什么的时候,心里坚守的那份淡定也会慢慢地被蚕食。

为了彻底扭转假期瞎糊弄和在家放羊的局面,女儿二年级那年,我思前想后,辞去了工作,选择了自由。我觉得,她已经到了我必须在她的成长和教育中花心思的年龄了。

自由的感觉真好!终于有时间可以好好考虑假期安排,再也不是简简单单的安置问题了。

从此,每个假期,我都会首选陪女儿去旅行。假期开始前至少两个月,我就会开始选择旅行目的地并决定行程安排。

对于爱旅行的我来说,这些工作不光是信手拈来,也是兴趣所在。至于是“子伴游”还是“伴子游”(点击阅读),我基本上会选择折中,既照顾女儿的兴趣,安排一些她感兴趣的项目,也会兼顾我这个策划人对景点的好奇心。

旅行中,女儿最开心的莫过于在平淡中找寻乐趣,在西双版纳的澜沧江边捡五彩的石头,学会了放风筝;我们迷失在东京的上野公园,爱上了那里的呆萌熊猫和自然科学馆;当然,我也会偷偷懒,把她和小伙伴们交给clubmed的GO,然后自己和闺蜜们放松一整天。

我带她去看江南古镇,炎热的夏日,我们坐在乌镇的咖啡馆里,装模做样的琢磨着怎么画窗外的小桥流水;去杭州大运河畔的历史街区,看油纸伞是怎么做的,学着自己编个小竹篮,顺便还在师傅吃午饭的时候帮他编了会儿竹席。

从此,我们的脚步没有停下,因为我们爱上了旅行。有旅行的假期才是完美的假期。

曾经有家长觉得我家这样走马观花的旅行学不到东西,认为一趟旅行的学习目标一定要明确,就如很多项目式学习,去到一个地方,为的就是完成一个项目的学习。

我觉得,这样的旅行有点累。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和孩子一起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旅行于我,仅此而已

旅行之余,我依然会在每个假期给她选择一个合适的夏令营,尤其是随着她年龄的增长。毕竟,孩子还是需要和同龄人多些互动,多一些尝试新鲜事物的机会

与之前相比,现在的我,在夏令营的选择上,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投入,绝不会再仅仅听从周围家长的推荐就做出选择、或是人云亦云的去扎堆。

比如,我会考虑,一个宣传的热火朝天的美式综合夏令营,号称可以锻炼孩子这项本领、那种技能,当真的如他们所宣传的,对每个孩子都合适吗?对我的孩子,最终会不会仅仅沦落成为一个高级托管班?

有些通过前期的咨询沟通,可以窥探个大概,有些,也只有体验过才知道是否真正适合自家的孩子,是否适合在某个年龄段参加。

除了综合类的,单一主题营也是五花八门,林林总总,从天文、地理、动物、人文、科技、戏剧,到运动类的如足球、舞蹈、网球,等等,只要是你能想到的,夏令营机构都已经帮你设计好了课程。

我作为家长要做的,一方面是因材施教,结合女儿的性格及爱好,收集并筛选适合她的夏令营;另一方面,在这么多可选机会面前,鼓励她去尝试并接触她尚未涉及过的领域。当然,我会和她事先沟通,让她也参与到选择中来,甚至把一部分决定权交到她的手中。

当一头扎进夏令营各种资料的研究中,我才发现,原来,选择一个夏令营,要考虑的因素还真不少:

它到底适合多大年龄的孩子?

现在很多夏令营标注的年龄段非常广,比如有的从7岁到12岁,试想一下,7岁的孩子能真正学到夏令营所设计的那些技能吗?如果答案是能,那么这个营里边12岁的孩子一定觉得无聊。是不是很简单的道理?

我自己踩坑的经历就是这样。

女儿7岁的时候,参加了一个项目式学习的夏令营。我一再询问,适合的年龄段是什么?答曰:6-12岁都可以。

但实际课程表现出的明显结果是:11、12岁的孩子,从知识的摄取到提问、互动,主动性非常强;而6-8岁的孩子们虽然也认真地在学,可是扭脸就忘,注意力一眨眼就被周围好玩的事物吸引过去的现状也确实令我们哭笑不得,只能当作是去打了趟高级酱油罢了。

培养了孩子的什么技能?

现在很多综合营地项目在我看来都像是大杂烩活动,今天上午做个手工,下午练个戏剧,明天上午一起跳舞,下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是说这样的安排不可以,但未必适合所有的孩子。

我发现像我女儿这样不是很外向的孩子,就不太喜欢这样的活动安排,兴趣自然也就提不起来。夏令营机构所宣传的锻炼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的目标,往往在这样的孩子身上很难实现,因为她没兴趣,参与度低。

然后,作为家长,我们可能就会陷入更深的坑里,一定要哪儿短补哪儿。相比之下,反而是那些有主题的、专注于深度挖掘的夏令营更适合这样的孩子们,更能引发他们的兴趣、产生共鸣。

走读营还是住宿营?

把孩子送进住宿营,一方面家长可以长长地舒口气,轻松几天;另一方面,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确实可以得到锻炼。但是,未必所有的孩子都处在一个准备好的状态。

有些孩子年龄虽然很小,但是适应力惊人,有些孩子虽然年龄大些,但是却尚未做好准备。所以,这是一个无法按照年龄一刀切做决定的事情。

我曾经和一个营地的负责人就此事进行过沟通,她也承认,有些孩子就是还没有完全做好独自离家参加营地的准备,那么就再给他些时间,假期参加营地活动,应该是件快乐的事。

年龄小就真的学不到东西、只会傻玩儿吗?

虽然我一直觉得,没有必要在孩子小学阶段,尤其是十岁之前,就期待他从夏令营活动中学到很多知识。很多主题非常棒的夏令营虽然也招收八九岁的孩子,但其实更适合十几岁的青少年,他们更加独立,更加渴望新鲜的事物,想法更多,思考更多,收获会更多。

但凡事都无法一概而论。我也曾听过有一个孩子跟我讲,她八岁跟随夏令营去非洲参加一个动物保护“反偷猎”的项目,被深深地触动,因此他五年级的毕业论文便选取了“反偷猎”这个题材,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到动物保护这个话题。

就这样,这几年研究多了,对于什么样的夏令营适合自己的孩子,也多了些自己的判断。

不论是旅行、夏令营,还是假期陪女儿一起宅在家里的日子,所有这些,都源于我现在的自由。问问女儿这几年假期的感受,她应该会用幸福两个字来形容,她也曾和我表达过以前被安置在家的种种无聊。

我总觉得,趁着她还没长到“嫌弃”家长、不愿意跟家长一起出门的年龄,趁着她还需要我的陪伴,好好地享受和她一起度过的每一个假期!用心安排过的假期,即使天天和她在一起相处,也没有那么“可怕”。

宅在家的日子,我会引导并锻炼女儿给自己安排每天的日程,和她一起头脑风暴制定假期活动清单,让她自己决定何时阅读何时自由玩耍,等等。

以玩乐的形式安排假期的日常活动在我家最受欢迎,比如我们一起设计过假期活动卡,每当无聊的时候,就抽出一张卡片,按照上边的指示去操作。

假期里,我也会特别和女儿沟通,虽然我24小时陪在她身边,但是我也需要有自己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做准备。她渐渐地也学会了不在我学习工作的时候来打扰我,不对我产生太多的依赖和要求,给我留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有一种理论说,当一个人像孩子一样玩耍时,整个人都会处于一种特别和谐的状态;当一个人专心投入地做着自己心之所向的事情时,会产生一种称之为心流的感觉,那是一种特别美妙的感觉。

在假期里,不论是专心陪伴女儿、和她玩在一起,还是专心于自己的事情,日子都是美好的。虽然我现在成为了一名全职妈妈,但是,我从未后悔当初的选择。

在她成长的这个阶段,陪她过最好的假期,比什么都重要。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