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亲子旅行轻松点,旅行版“鸡娃”少来

不是每段亲子旅行都需要有意义。

文、图|廖欣


2018年大年初一,挪威小城特罗姆瑟,零下十度,我拉着三岁的娃直接躺在雪山上,繁星漫天,变幻莫测的北极光仿佛触手可及。身下是经久不化的坚实积雪,我摸摸他冻得冰凉的小脸,看到他也是定定地望着天空,喃喃地说“妈妈,有极光~极光又来了”。满足!这浩瀚星空和北极光下的母子关系如幻想般温暖美好。感受绿光如梦,天地万物为刍狗,人是宇宙一粒微尘。也许有一天,娃儿会回想到这个和妈妈看极光的时刻吧(如果他能有记忆的话)。

“快到这边来!这边角度好拍照!”娃爹在前面火急火燎地喊,把我从“哲学思辨”中拉了回来,好煞风景。没想到娃喊累,不愿意从地上起来——名正言顺被授权躺雪地上撒欢的机会怎么能放过。“快点快点,那边能看到轮船!”娃爹拿出老套路,他才兴奋地爬起来。

为什么一说到亲子旅行都一定要以娃为核心?

可不可以实话实说——爹妈想出去玩,只是没人带孩子没地方放,不得已“拖油瓶”嘛。好像自从“亲子旅行”这个充满科学育儿色彩的高大上词语成为潮流,我们要是丢下小孩自己出去浪,真是无地自容。

春节就去北欧看极光吧!劳动了一年迫切想要放风的娃爹犹豫了一天最后拍板定了行程。北欧啊极光啊,听起来就很向往。可是我们并不是特别情愿在寒冬腊月去一个比所在城市气温还要低上十几度的地方。

那你为什么选择这里?因为钱啊,钱钱钱!

动手本来就不算早,那些暖和的地方像夏威夷新西兰澳大利亚关岛塞班正是旺季,光往返机票就要单人1万多!总不能又去东南亚吧,花着平时三倍的价格去个东南亚,不甘心。只有欧洲,机票价格还维持在平时五、六千的水平,那就顺便去完成一下少年时代看极光的幻想吧。计划时候也在犹豫,一个三岁多的小孩,飞那么久,一下子去那么冷的地球最北端的城市,尤其是我们还安排了大段冒着严寒深夜翻山越岭追极光的计划,这究竟是不是一次“靠谱”的亲子旅行?既然有点不靠谱,那要不把娃送回老家,自己俩人去吧?!犹豫了5分钟,不带娃和啃老的愧疚瞬间就将自己淹没,良心啊真的过不去。好了,为期两周的瑞典挪威丹麦北欧极光之旅带娃应该没什么问题,而且又是发达国家成熟路线,一家三口的第八次“亲子之旅”启动,以前的七次“亲子”也都是这么“拖油瓶”心理拖起来的。

在整个旅途过程中,没有特意安排小孩子喜闻乐见的内容,只是在衣食住行方面注意了一下低幼孩子的舒适和安全。甚至在哥本哈根流连五天,我们都没有带孩子去乐高总部,只有最后一天实在是看够了宫殿才安排了个动物园的行程。

就像之前带孩子去东京去圣地亚哥一样,没去迪士尼没去乐高没去海洋世界。这没什么遗憾的,我一是不觉得全球品牌的游乐园有什么不同,二是自己感兴趣的还没玩够啊,“油瓶”安全地拖一拖就好了。

一路上,我们开着车在挪威峡湾里走走停停,看到美景就停下来玩。“妈妈我要吃蛋糕”——小孩却怎么喊都不下来,就要在车里吹着空调暖风吃着蛋糕,什么万年冰川什么神工鬼斧,都不如手里一块蛋糕。而当极光从山那边升起,点亮漆黑的海面,烟火般在空中起舞,文艺中年们的内心被燃得噼里啪啦。娃呢?车里音响开到最大都搞不醒。醒了更可怕,那被吵醒后的嚎哭我怕把极光震跑了。北欧也没什么好吃的,也就是顿顿正宗挪威深海三文鱼和北极甜虾吧,那又怎样?小孩依然是“我要吃白米饭意大利面巧克力披萨蛋糕”。好吧好吧,一切随他去。反正目前为止,带这个不到四岁的娃旅行基本都是以我们父母为主导,主要照顾大人的乐趣。

在哥本哈根的最后一天,带小孩去了动物园。本以为没多大一上午就逛出来了,结果动物园设计精巧互动活动丰富,整个园区面积相当大,半天只走完了一半。北欧的商场关门都很早,最晚六点,眼看留两小时逛药妆店的计划就要泡汤。最精彩的北极熊、企鹅都已经看完了,娃爹赶忙哄(骗)娃说“动物园都看完啦,咱们走吧!”成功套路了娃,给我们挤出了两个多小时逛逛药妆小店买买小礼品的时间。

从“拖油瓶”到旅行版“鸡娃”,钞票不能白花,但也要适度放过自己。

日子过得安稳的中产们最纠结的是,辛苦挣来钞票要花的,但不能白花。总有人给我们灌输各种意义,亲子旅行也不意外。本来就是一家子在一起,人生地不熟没着没落的24小时在一起,体验一下相爱相杀相依为命的感觉就好了,但是旅行是个花钱大部头,带小孩出去了总想对他做点什么,不然就像出门没发朋友圈一样不完整。

出发前一个月,因为要去丹麦,安徒生不能错过。我给他买来一摞童话,重点讲《海的女儿》,马上要去看“小美人鱼”嘛。讲得是声情并茂,他爱听,我自己也异常陶醉,喜滋滋地想象,因势利导顺便给小孩来点童话滋养作为旅行哥本哈根的铺垫也不错!

后来无意中看到有公众号介绍带孩子做旅行日志、手账,作品各个是细致入微、精美异常,羡慕惭愧立马代替了原先读绘本的喜滋滋,回来硬着头皮搞了两下子,很快就放弃了。这种手工劳动实在不是我喜欢和擅长的,手笨得像脚趾头一样,努力打着亲子和提高动手能力的旗号,假装饶有兴趣地带娃做下去,坚持得异常痛苦,小孩一边看着一边捣乱很快就跑没影了。

现在年轻一代中产的父母们规划一趟亲子旅行如果没有行前绘本、书籍讲起来做个铺垫,回来不搞个旅行日志拼拼剪剪做起来,这趟亲子游的意义好像少了一半。而我只有每次旅行前后给小孩讲相关绘本还算成功,他听得兴高采烈如痴如醉,我也每每都能在这种以旅行为主题的亲子共读中露出老母亲一样慈祥宽慰的微笑。这是为啥呢?因为我就是一个爱阅读不喜欢手工劳动的妈啊,喜欢的事情就能坚持得浑然天成且自得。

要不要藏匿起部分自我,别别扭扭地假装成为一个“好妈妈”?面面俱到完美的“好妈妈”装起来太累啊,一搞不好就焦虑了。因为旅行这种事被母婴号搞焦虑就太不值了,蠢蠢的纯纯的带孩子出门玩不好么?

为什么不惜花费重金带着孩子满世界跑?多少都是想要收获一个见多识广、语言能力强悍、落落大方的优质孩子。七八岁甚至更小点——法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美国加拿大北极南极大洋洲,报菜名一样的数出一大串去过的地名,实在让人惊叹羡慕。其实和“鸡娃”没有本质区别——反正大家最终的目的都是想打造出一个见多识广,一副我吃过我见过我玩过的精英的样子。800万学区房和带孩子游世界,不过是两种手段,谁也别鄙视谁。

我们精心算计,这个游戏要培养什么,那个拼图要锻炼什么。好遗憾,养娃并不是点对点精确如同搞卫星发射,这些包括亲子旅行在内的刻意教育,它们的最终归宿最后在一个人身上的落脚点都落到哪里去了?人生本来就充满着蝴蝶效应。精心策划了一次西方古典音乐之旅,去大师们的故乡朝圣、金色大厅踩踩、音乐会听起来,也难保眼前的这个小孩“失控”——没有受到音乐艺术的感召,却被金色大厅门口的西式煎饼果子蒙了心——萌发了创造美食的心愿,最后成长为一个不错的厨师。小孩子的关注点往往和我们这些无聊的大人不太一样。

究竟与生俱来的DNA有多少是可以被后天改造的?刻意教育的结果有多少是能够点对点精准发射成功的?我不得而知,只知道如今三十好几成为孩子妈也还在不断地跟少年时就想要克服的毛病打交道,时不时需要斗争。有自己父母的刻意教育,也有很多很多的无心插柳。

就像13岁那年,父母带我去看苏州园林,一座又一座大同小异,真是太无聊了,当时的我只能在喂水池里的小金鱼这件事上找到一点点乐趣。然而十多年后,我陡然回想起那个看园林的无聊下午好像格外迷人,从此入坑迷恋上中式园林,每一处亭台楼阁的诗词匾额都要仔细多看几遍。我的父母难道能有这么先进,早早想着给我点熏陶?还不就是他们就是当年去海宁办事,老家到那没有直达车,不得已苏州转个车,顺便看看而已。

亲子旅行,背包上路,我们有时候是不是夸大了旅行的作用?就是出去玩,就是去享乐,甭管是五星级酒店奢华游轮这种单纯刺激的物质享乐,还是去印度巴基斯坦学工学农沉思冥想这种深沉刺激的精神享乐,都是享乐。毕竟你我是现代人,又不是徐霞客。

既然刻意教育和无心插柳结下的果子同时并存,回到旅行这件事情上,认真也好,可太认真我们就输了。

虽然努力想做个负责任的好父母,有时候也需要“放过自己”。从动物园上省下点时间给我们逛逛店有啥不可以的?“去,给妈妈拿个篮子!”——你怎么知道这一路上小小男子汉帮妈妈拿篮子的骄傲和满足感一定比看猴子得到的少呢?回来好久了,人家还能记得“妈妈这个篮子跟哥本哈根一样,我去给你拿一个来!”

我决定把自己热爱的亲子共度旅行绘本这件事坚持下去,做手工什么的就拉倒算了。不是觉得读绘本能给亲子旅行多赋予点意义,而是因为带小孩读绘本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同时我也能开发出另一套说辞来说教——呐,你妈我就是这样的,我们就从心出发,做自己喽。

-END-

菁kids 2018 7-8月刊 《和孩子一起看世界》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亲子旅行,你的期待是什么?

|封面故事|

旅行路上的刻意教育与无心插柳

亲子旅行三阶段行走地图

与孩子同行,用身体发肤感受世界

封面模特Adrian一家的旅行

|话题|

公立高中“出国党”:

赵馨语:学会逆风飞翔

施慕涵:随遇而安的“野心”

饶竞由:感受人生中的每一次颠簸

谈笑:火山在平静的湖水之下

|父母社区|

“逆向亲子游”——带爸妈出游的特别体验

做好事记小时

给云舒的一封信

真正的亲子旅行是一场家庭旅行

|在读|

慎用奖惩,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

|超·爱美食|

夏日怎能没有冰!

|父子说|

“女儿奴”的告白与“小酷哥”的育妹指南

|看世界|

在温哥华,和女儿一起学滑雪

本文原载菁 kids 7-8月刊《和孩子一起看世界》,印刷版于2018年7月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进入微店订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